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选择是否合理是临床实践中重要问题。基于循证医学"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评价",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特定疾病、综合征等诊断或评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医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意愿,共同慎重评价某种影像学检查必要检查选择合理性。必要是前提,合理性是核心,证据质量评价是基石,循证医学方法是重要手段。评估成果将形成系列标准,以指南方式呈现,为临床医师针对临床诊疗需求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影像科和临床科室医师深度合作与共同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影像学检查临床适用评价体系,保证临床诊疗流程合理化、规范化,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

  • 标签: 循证医学 影像医学 证据推荐评估、开发与评价分级标准 质量评价
  •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是临床诊疗重要组成部分。影像学检查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患者就医负担、贻误诊疗时机,更造成医疗资源浪费,降低医疗系统效率。针对影像学检查合理性必要建立科学评价体系,逐渐成为国内外影像学、医学统计学、医学信息学等多个领域学者共同关注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影像学适用评价相关理论、技术与方法,聚焦于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学适用评价交汇点,并展望影像学适用评价领域发展趋势,进行了相关综述。

  • 标签: 影像医学 循证医学 人工智能 大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磁共振(MR)检查定量分析减重代谢手术患者腹腔内/皮下肝脏脂肪含量可行应用效果,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风险评估手术方式选择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依托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资料与生物样本数据库,回顾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施行减重代谢手术570例患者、837例次上腹部MR检查结果,分析腹腔内/皮下脂肪显示最优序列,计算患者扫描各典型层面[椎间盘腰(L)1~L2(L1~L2)、L2~L3等]显示率以及肝脂肪含量测量成功率。结果腹腔内/皮下脂肪显示最佳序列是可变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脂像图(Fat LAVA-Flex)。患者L1~L2水平显示率为93.1%(779/837),L2~L3水平显示率为43.7%(366/837);常规扫描视野检查,L1~L2有14.6%(114/779)以及L2~L3有16.7%(61/366)不能完全显示皮下脂肪,但扩大扫描视野(50 cm×50 cm)可完整显示。所有基于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质子密度脂肪分量(PDFF)图中均能够测量肝脂肪含量(100%,837/837)。MR可明确诊断检查中偶然发现胆囊结石、肝囊肿、肝血管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多种病变。结论上腹部MR对于开展肥胖相关疾病风险预测、手术方式选择能够提供客观依据;并宜在基于腹腔内/皮下脂肪肝脏脂肪含量临床研究中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减重代谢手术 代谢综合征 临床适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国际实践指南报告规范(RIGHT)评价影像学临床实践指南报告质量。方法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Web of Science、PubMed等数据库检索影像学指南。检索时间范围自2017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26日。根据RIGHT清单条目内容,分别由两名评价纳入指南进行信息提取以及报告质量评价并交叉核对。结果最终纳入18篇中文指南,报告率为(56.2±14.3)%;其中领域基本信息(75.9%,82/108)和领域七其他方面(68.5%,37/54)报告率最高;领域六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管理(25.0%,18/72)报告率最低。本研究纳入指南条目2推荐意见汇总(27.8%,5/18)、条目11a指南基于系统评价类型(5.6%,1/18)、条目14a形成推荐意见是否考虑患者意愿和价值观(22.2%,4/18)、条目15形成推荐意见方法(22.2%,4/18)条目16指南是否经过独立评审(16.7%,3/18)方面报告率较低。结论已发表影像学指南总体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建议影像学指南制订者掌握相关指南研究和评价工具,如RIGHT等,充分报告指南制订细节与关键内容,提升指南报告透明和全面

  • 标签: 放射学 临床实践指南 报告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评估传导耳聋患者单纯锤骨固定(IMF)发生情况中应用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行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患者资料,最终共纳入“特发性”传导耳聋患者19例(25侧),男8例,女11例,年龄4~50(37±20)岁,其中IMF者5例(6侧),男2例,女3例,年龄18~70[65(20,68)]岁。按1∶3纳入性别年龄匹配听力正常者18例(18侧)作为IMF对照组,男6例,女12例,年龄20~68(39±14)岁。测量鼓室盖与锤骨头间距、鼓室盖与水平半规管间距锤骨头与水平半规管间距。分析比较两组间鼓室盖与锤骨头间距、鼓室盖与水平半规管间距锤骨头与水平半规管间距。结果在无其他病因“特发性”传导耳聋患者中IMF发生率为24.0%(6/25)。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诊断IMF特异度为100%。IMF患者鼓室盖-水平半规管间距、鼓室盖-锤骨头间距较对照组显著减小[-0.65(-1.21,-0.35)mm比1.34(0.04,1.68)mm;0.92(0.51,1.49)mm比2.82(1.76,3.53)mm](均P<0.05);锤骨头-水平半规管间距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0(-1.90,-0.46)mm比-0.42(-1.15,0.05),P=0.057]。结论IMF无其他病因传导耳聋中并不少见,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清晰显示此征象;其发生与锤骨上方鼓室盖局限性低位有关,不伴锤骨上移。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传导性听力损失 锤骨 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全国不同地区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简称住培)基地学员般情况和培训项目执行频率差异,为进步提升住培过程标准化提供参考。方法选取308家国家首批放射科住培基地1 188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其般情况和培训项目执行频率差异,采用行列表χ2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进分析差异产生原因。结果参与调查学员中不同地区学员年龄(F=6.31,P<0.001)、学历(χ2=61.76,P<0.001)、婚姻状况(χ2=28.96,P=0.004)、年收入(χ2=64.45,P<0.001)均存在差异,其差异均是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培训项目执行频率差异最大是"放射科防护指导"(华中地区最高3.84±0.13,华东地区最低3.25±0.07,χ2=24.24,P<0.001)和"论文撰写相关培训"(东北地区最高3.01±0.13,华南地区最低2.41±0.14,χ2=19.86,P=0.003)。结论我国不同地区放射科住培学员般情况和培训项目执行频率均存在差异,可以从推进分层教学、完善住培基地准入和考核制度、制定有放射科专业特色住培政策3个方面步提升住培过程标准化。

  • 标签: 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培训项目 执行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A)分析无搏动耳鸣(PT)人群乙状窦憩室(SSD)形成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至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头颈部CTA,且符合纳入标准42例单侧SSD受检者,男19例、女23例,平均年龄27~76(61±10)岁;左侧15例,右侧27例。按照1∶2比例纳入性别、年龄、侧别匹配84例无SSD者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9~84(61±12)岁。分别评估乙状窦周骨壁裂缺、静脉回流优势、横窦狭窄、颈静脉球窝高位、粗大导静脉、乳突气化程度(Ⅰ~Ⅳ级)、空蝶鞍情况。比较以上因素组间发生率差异并分析SSD形成相关因素。结果SSD组与对照组中,乙状窦周骨壁裂缺[66.7%(28/42)比19.0%(16/84)]、同侧横窦狭窄并同侧回流优势[26.2%(11/42)比4.8%(4/84)]、空蝶鞍[19.0%(8/42)比7.1%(6/84)]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SD组乳突气化程度整体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因素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显示乙状窦周骨壁裂缺(P<0.01,OR=6.794,95%CI:2.530~18.245),同侧横窦狭窄并同侧回流优势(P=0.001,OR=13.293,95%CI:2.841~62.194),乳突区气化程度(P<0.01,OR=0.289,95%CI:0.156~0.536)与SSD形成独立相关。结论同侧静脉回流优势并横窦狭窄、乙状窦周骨壁裂缺、乳突区气化不良可能是SSD形成独立相关因素。

  • 标签: 憩室 耳鸣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乙状窦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种结合时间分辨和3个方向流速编码相位对比MRI,可在合理扫描时间内定量获取扫描范围内任意节点、断面或整个区域血流数据并实现动态可视化。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脏、大动脉等部位血流评估,静脉系统具有巨大应用潜力。本文旨在综述4D flow MRI静脉成像方法及其静脉系统中应用进展。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四维血流成像 血流动力学 静脉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MR弹性成像(MRE)测得肝、脾弹力值及其联合模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分期诊断效能。方法前瞻连续纳入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104例慢性肝病患者,行腹部MRE检查,测量肝、脾弹力值(kPa)。所有患者经肝穿刺活检获得病理肝纤维化分期(F0~F4)。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肝、脾弹力值不同纤维化级别间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与肝纤维化分期相关。基于logistic回归建立肝、脾弹力值联合模型。采用ROC曲线分析肝、脾弹力值两者联合模型分别诊断肝纤维化(≥F1)、显著肝纤维化(≥F2)、进展期肝纤维化(≥F3)和肝硬化(F4)效能,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肝、脾弹力值不同肝纤维化分期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4.058、32.890,P均<0.001)。肝、脾弹力值均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正相关(rs=0.89、0.69,P均<0.001)。肝弹力值诊断≥F1、≥F2、≥F3AUC分别为0.91、0.97、0.93,脾弹力值分别为0.81、0.82、0.85,肝弹力值AUC均高于脾弹力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3、4.085、2.314,P=0.022、<0.001、0.021)。肝、脾弹力值诊断F4AUC均为0.95。肝、脾弹力值联合模型诊断≥F1、≥F2、≥F3和F4AUC分别为0.92、0.97、0.93和0.96,与对应肝弹力值AU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E测得肝弹力值肝纤维化分期诊断效能优于脾弹力值。肝脾弹力值联合诊断模型略提高早期纤维化诊断效能,但与肝弹力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脾弹力值有望用于肝硬化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肝纤维化 弹性成像
  • 简介:摘要耳部关键结构精细微小、深埋于骨质之中。颞骨高分辨力CT关键结构认知、病因诊断、治疗随访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成像设备包括多层螺旋CT、锥形束CT和Micro CT。多层螺旋CT是耳科临床最常用影像学检查手段,锥形束CT和Micro CT空间分辨力更高、辐射剂量更低、微小结构显示有独特优势,也颞骨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就近三年来国内外螺旋CT、锥形束CT、Micro CT设备特点、颞骨正常结构发现常见病症诊治应用研究进展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Micro CT 超高分辨力CT、颞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耳硬化症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收治27例(51侧)耳硬化症患者资料,其中男9例,女18例,年龄22~70(42±12)岁。所有患者均行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手术治疗。分析耳硬化症类型、数量累及部位,评估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诊断耳硬化症灵敏度。结果单纯窗耳硬化症占49.0%(25/51侧),弥漫占51.0%(26/51侧),未见单纯窗后。单发病灶占45.1%(23/51侧),多发病灶占54.9%(28/51侧)。前庭窗前区、环韧带受累发生率为100%(51/51侧),镫骨底板、前庭、耳蜗、圆窗、内听道壁、面神经管、半规管受累发生率分别为60.8%(31/51侧)、33.3%(17/51侧)、21.6%(11/51侧)17.6%(9/51侧)、13.7%(7/51侧)、9.8%(5/51侧)、7.8%(4/51侧)、5.9%(3/51侧)。该CT仪器诊断耳硬化症灵敏度为100%。结论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全面显示耳硬化症影像特征,有潜力成为该病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耳硬化症 镫骨 前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正常前庭神经管影像解剖特征。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3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接受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67例(103侧)患者资料,其中男24例,女43例,年龄18~70(40±17)岁。据前庭下神经管形态分为4:均匀直管状、弯曲管状、壶腹状直接连接。分析比较不同侧别、性别形态间前庭上神经管指标(外口、峡部内口宽径、神经管长度、与面神经迷路段夹角)前庭下神经管指标(外口内口宽径、神经管长度、与前庭长轴蜗轴夹角)差异。结果10 μm级耳科专用CT前庭上神经管清晰显示率为100%(103/103),前庭下神经管清晰显示率为75.7%(78/103)。左侧前庭上神经管内口较右侧显著增宽[(1.46±0.47)mm比(1.31±0.41)mm]、前庭下神经管与蜗轴夹角显著减小[(41.6±16.9)°比(51.6±21.0)°](均P<0.05)。男性前庭上神经管内口较女性显著增宽[(1.55±0.37)mm比(1.28±0.36)mm](P<0.05)。均匀直管状前庭下神经管最常见(62.1%,64/103),其次为直接连接(19.4%,20/103),壶腹状最少见(4.9%,5/103)。不同形态前庭下神经管外口宽径、与前庭长轴蜗轴夹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0 μm级耳科专用CT可清晰显示正常前庭神经管,对正常前庭神经管定量测量可为该区病变影像诊断术前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前庭神经管 颞骨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慢性中耳炎(COM)锤骨空间位置改变。方法回顾收集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使用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COM患者(COM组)45例(45侧)资料,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20~78(40±14)岁;同期收集无外、中耳病变者(对照组)55例(89侧),其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19~57(32±11)岁。测量并分析比较两组间锤骨头与上壁最短距离、锤骨颈外缘与鼓室盾板连线距离、锤骨颈外缘与鼓膜松弛部垂直距离、锤骨头与前壁最短距离、锤骨前突与前外侧壁最短距离、锤骨柄末端与鼓岬最短距离、锤骨头与面神经鼓室段最短距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OM组锤骨头与上壁最短距离[M(Q1,Q3)][0.81(0.48,1.21)mm比0.57(0.33,0.90)mm]、锤骨颈外缘与鼓室盾板连线距离[1.79(1.54,2.13)mm比1.65(1.48,1.83)mm]增大(均P<0.05);锤骨颈外缘与鼓膜松弛部垂直距离[1.32(1.15,1.49)mm比1.45(1.31,1.59)mm]、锤骨柄末端与鼓岬最短距离[1.56(1.33,2.09)mm比2.10(1.74,2.43)mm]减小(均P<0.05)。COM组左侧锤骨颈外缘与鼓膜松弛部垂直距离较右侧增大[1.39(1.19,1.51)mm比1.21(0.87,1.31)mm,P<0.05]。结论COM患者锤骨相对位置关系存在变化,此变化有助于COM影像学表现进步认识。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中耳炎 锤骨 空间位置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超高分辨力CT(U-HRCT)观察单神经管形态特点并进行测量,单神经管解剖形态再认识。方法2019年12月至2020年1月间使用U-HRCT52例(104耳)人体头颅标本进行扫描,重组显示单神经管最佳标准横断面和冠状面图像。观察单神经管主干和分支形态,根据转折点数量将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双折点、无折点,根据分支形态将有分支单神经管分为分叉、汇合、侧支、双侧分支。测量单神经管主干壶腹端、折点内耳道端管径、夹角和各段长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有无分支单神经管主干管径差异。结果52例(104耳)单神经管主干分为单折点79耳、双折点20耳无折点5耳。双侧形态分相同30例(60耳),其中单折点24例(48耳)、双折点5例(10耳)、无折点1例(2耳),22例(44耳)左右形态不同。单折点单神经管壶腹端、转折点和内耳道端管径为(0.31±0.07)、(0.40±0.10)、(0.46±0.10)mm,夹角为60.5°±7.8°、120.3°±9.6°、38.3°±7.5°,壶腹侧、内耳道侧长度为(1.95±0.38)、(2.31±0.68)mm。双折点壶腹端、近壶腹侧转折点、近内耳道侧转折点、内耳道端管径为(0.32±0.09)、(0.38±0.09)、(0.47±0.12)、(0.47±0.13)mm,角度为60.9°(57.3°,64.9°)、117.9°±12.3°、129.6°±12.4°、41.7°(32.9°,79.5°),壶腹侧、两转折点间、内耳道侧长度为(1.78±0.31)、0.96(0.80,1.15)、0.65(0.46,1.15)mm。无折点壶腹端和内耳道端管径分别为(0.20±0.01)、(0.50±0.12)mm,与壶腹和内耳道夹角角度分别为58.4°±9.6°、46.2°±5.1°,长度为(3.61±0.32)mm。48耳存在分支,其中分叉36耳、汇合4耳、侧支5耳、双侧分支3耳。单折点单神经管中,无分支者转折点处管径较有分支宽(t=2.11,P=0.039);双折点单神经管中,有无分支间各管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U-HRCT能够清晰显示单神经管,单神经管主干分支影像所见形态多样,需重新认识其解剖形态。

  • 标签: 颞骨 单神经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超高分辨力
  • 作者: 王良 陈敏 赵心明 沈钧康 Li Qiubai 谢金珂 唐秉航 杨正汉 王振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国家癌症中心 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影像诊断科,北京 100021,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诊断科,苏州 215004,Department of Radiology, Iowa University Hospitals and Clinics, Iowa 5224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80,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影像中心,中山 528403
  • 简介:摘要前列腺MRI诊断需求稳步增长,解决方案必须在保证前列腺MRI诊断效能前提下增强其运营效益,其中种解决方案是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联合临床风险信息,来决定前列腺癌诊疗方案选择。为此,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指导委员会对快速MRI检出前列腺癌提出了指导建议,让临床怀疑前列腺癌并且未接受过活检患者受益。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前列腺成像报告和数据系统
  • 作者: 王良 陈敏 沈钧康 Li Qiubai 赵心明 宋健 杨正汉 王振常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0,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北京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730,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诊断科,苏州 215004,Department of Radiology, University Hospitals Cleveland Medical Center, Cleveland 44106,国家癌症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2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泌尿外科,北京 100050
  • 简介:摘要高质量多参数MRI(mpMRI)是检出或排除临床显著前列腺癌关键决定因素之。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和欧洲泌尿外科学会泌尿影像学分会发布共识均强调前列腺MRI图像质量评估重要。前列腺MRI报告步就是评估图像质量。基于11个国家25个中心多中心随机PRECISION试验建立前列腺癌影像质量控制评分系统,旨在促进标准化以减少mpMRI图像质量控制差异。本文中笔者该指南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图像质量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评估前庭导水管(VA)峡部形态与梅尼埃病(MD)发生、病程听力障碍程度关系。方法前瞻纳入2020年10月至2021年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放射科13例梅尼埃病患者资料,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16~77(56±16)岁。所有患者均使用10 μm级耳科专用CT检查。纳入病变侧耳为患侧组(14侧),非病变侧耳为健侧组(12侧),按1∶2侧纳入性别、侧别匹配无外、中耳病变者为对照组16例(28侧),其中男4例,女12例,年龄16~77(56±14)岁。以水平半规管显示最大层面为标准横断面,在此图像上连续观察,根据VA峡部显示情况分为Ⅰ~Ⅳ级。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患侧组、健侧组、对照组间VA峡部形态差异,以纯音测听(PTA)结果评估听力障碍程度,分为正常/轻度/中度/中重度/重度/极重度听力障碍。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比较患侧VA峡部形态评级与年龄、病程、听力障碍程度间相关。结果患侧组中VA峡部形态Ⅰ、Ⅱ、Ⅲ、Ⅳ级占比分别为28.6%(4/14)、42.9%(6/14)、21.4%(3/14)、7.1%(1/14),健侧组中占比分别为0(0/12)、33.3%(4/12)、33.3%(4/12)、33.3%(4/12),对照组中占比分别为0(0/28)、7.1%(2/28)、64.2%(18/28)、28.6%(8/28)。MD患侧组VA峡部评分[M(Q1,Q3)]低于MD健侧组[2(1,3)比3(2,4)]对照组[2(1,3)比3(3,4)](均P<0.05)。MD患侧VA 峡部形态与年龄呈负相关(r=-0.81,P=0.002),与病程、听力障碍程度间均无相关(r=-0.40、-0.26;均P>0.05)。结论MDVA峡部狭窄,可能是引发MD解剖因素。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耳科专用CT 峡部 前庭导水管 梅尼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