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宋人歌诗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方法--"著腔子",即借用现成的曲调歌唱.这一现象,前贤略有述及,惜未作细致分析.宋人唱好诗,所借之腔主要有()、、、、、、等,所歌诗体主要为七绝、七律.歌七绝多用,歌七律惯用.歌唱方法或加和声,或用叠,或依字而歌.文中对之作了尝试性分析.

  • 标签: 宋代 诗歌 歌唱 分析
  • 简介:"秦七声度"之说,最早见宋吴坰《五总志》,云:潭守宴客合江亭,时张才叔在坐,令官妓悉歌《临江仙》。有一妓独唱两句云:"微波浑不动,冷浸一天星。"才叔称叹,索其全篇,妓以实语告之:"贱妾夜居商人船中,邻舟一男子遇月色明朗,即倚樯而歌,声极凄怨。但以苦乏性灵,不能尽记,愿助以一二同列共往记之。"太守许焉。至夕,乃与同列饮酒以待,果一男子三叹而歌。有赵琼者,倾耳堕泪,曰:"此秦七声度也。"赵善讴,少游

  • 标签: 七声 才叔 官妓 赵琼 秦观 合江亭
  • 简介: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到宋代饮茶已成为“客礼”,成为“仪制”。蔡僚《铁围山丛谈》卷一记之甚详:“国朝仪制:天子御前殿,则群臣皆立奏事……二小殿乃有赐坐仪。既坐,则宣茶,又赐汤,此客礼也。”天子在后殿召见近臣,赐坐“宣茶”为“客礼”。天子巡视宫观寺院、阅武、视学、游观,大臣赴宴、群臣朝觐,均行赐茶礼(《宋史·礼志》)。民间以茶待客,已成“世俗”,朱或《萍洲可谈》记:“今世俗,客至则啜茶,去则啜汤。

  • 标签: 茶会 宋代 士大夫 《铁围山丛谈》 歌唱 情趣
  • 简介:李清照“乐府声诗并著”之说产生在南北宋之交重建礼乐文化的时代大潮中,在于揭示“诗”之歌唱的发展历史,强调“诗”之歌唱的必然性,以及创作“协音律”之“歌词”的特殊性。“乐府”、“声诗”均为历史概念。在《苕溪渔隐丛话》所引“李易安云”这段话中,“乐府”指“永依声”之“歌”,“声诗”指“声依永”之“歌”。以“乐府”名“词”,已是当时惯例。任半塘《唐声诗》之“声诗”,专指“直接协乐合舞之歌辞”,是在唐代歌唱“实际表现”和“历史基础”上确立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强调“声”之于“文”的重要影响意义。

  • 标签: 乐府 声诗 商榷
  • 简介:随着"忽有天炮响震","山裂一缝",看护敦煌莫高窟的道士王圆箓发现了封闭近千年的藏经洞,数以万计的文化瑰宝公诸于世,震惊环球……到如今已是整整一个世纪了.

  • 标签: 藏经洞 敦煌莫高窟 道士 发现 释义 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