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少白细胞输血技术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疗效观察。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的作为调查对象,所选患者共100例。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随机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输注未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处理的血液治疗,观察组输注采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处理的血液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发热患者3例、过敏患者0例以及Hb尿患者7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显著优于对照组发热患者5例,过敏患者3例以及Hb尿患者8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调查研究表明,应用少白细胞输血技术可显著降低输血的不良反应,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具有许多应用优势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血常规 生化检验 少白细胞输血技术 输血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 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 ng/L](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2=7.083,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 ng/L与(91.5±25.7) ng/L](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 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病毒前C/BCP区变异 聚乙二醇α-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9 干扰素γ 诱导单核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大家对用电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这不仅增加了供电系统公司的用电量,也增加了供电系统公司检查和收集的人工量。电力抄核收工作决定了电力行业的切身权益。因此,电力的抄核收工作不容忽视。供电系统公司在电力抄核收工作中,需要联系实际,科学分析如何降低错误率。挽回财产损失,实现增加公司收入的目标。

  • 标签: 电力抄核 差错率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的作用。方法: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入院的68例ICU重症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测定两组护理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炎症因子指标。观察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测量护理前后总住院时间、心率和呼吸频率,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5.88%)明显低于对照组(26.4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时间明显晚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研究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计数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综合护理 ICU重症患者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发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梭形细胞/硬化性横纹肌肉瘤(spindle cell/sclerosing rhabdomyosarcoma, SRM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MyoD1表达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收集2009至2019年20例空军军医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SRMS病例资料和切片。对肿瘤切除标本进行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染色,对12例进行MYOD1基因Sanger法测序分析。结果20例包括儿童12例和成人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8个月至85岁,平均22岁。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发生于头颈部7例,腹盆腔7例(腹腔4例、盆腔2例、左侧胸腹腔1例),上肢5例(左肩部2例、右腋下1例、右肱骨1例、左前臂1例),背部1例。肿瘤直径2.5~20.0 cm,平均6.2 cm。病理组织学观察,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呈束状排列,其中7例至少部分区域呈鱼骨样或人字形的束状排列,似成人型纤维肉瘤;4例可见不同程度明显的间质硬化,2例局部可见血管外皮细胞瘤样结构,4例出现疏松黏液样区域,9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坏死灶。有3例在梭形细胞之间有少量的梭形或多角形的横纹肌母细胞。在该组病例中,16例为纯梭形细胞,2例为纯硬化性,2例为梭形细胞/硬化性混合性横纹肌肉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梭形细胞均为结蛋白阳性,以及Myogenin和/或MyoD1不同程度阳性;而其他标志物,如广谱细胞角蛋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1、CD34、上皮细胞膜抗原、HMB45、H-cald、平滑肌肌动蛋白和S-100蛋白均阴性。12例测序病例中,有4例(4/12)检测到MYOD1基因p.L122R位点突变。有效随访12例,时间1~51个月,3例因多发转移死亡,3例复发,2例带瘤生存。结论SRMS是少见类型的横纹肌肉瘤,好发于头颈部,多见于儿童,成人较少见。有MYOD1基因突变的SRMS通常有弥漫的MyoD1核阳性,与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 标签: 横纹肌肉瘤 肌D蛋白质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4例儿童泌尿系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病例,观察其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情况。结果4例患儿,男女各2例,中位年龄6岁。发生于膀胱者2例,肾脏1例,输尿管1例。膀胱1例和输尿管1例以纤维组织细胞瘤样形态为主,肾脏病例大部分呈纤维瘤病样结构,膀胱的另1例组织学类似结节性筋膜炎。3例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呈弥漫胞质阳性;肿瘤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SMA,3/4)和/或结蛋白(2/4)。荧光原位杂交2例检测到ALK基因断裂,肾脏病例示ROS1断裂。ALK断裂阴性的膀胱病例和肾脏病例分别检测到FN1-ALK和TFG-ROS1融合基因。结论儿童泌尿系统中除了膀胱,肾脏和输尿管也可发生炎性肌纤维母细胞性肿瘤。诊断需结合患儿临床特点、组织形态、免疫组织化学及分子遗传学特征综合考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lymphocyte ratio,PLR)与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住院诊断为PDAP的患者资料。根据腹膜炎发生频率分为单发组(1年内仅发生1次PDAP)和频发组(1年内发生2次或2次以上PDAP)。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人口学资料,初次发生腹膜炎时患者的血压、透析龄、腹膜炎发生诱因等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以及治疗后患者的转归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PLR与频发性PDAP的关系,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LR对频发性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共纳入PDAP患者78例,男53例,女25例,平均年龄为45.2岁。中位随访时间16个月,总人年数为765.1人年,总腹膜炎发生率为0.10例次/人年。其中单发组53例,频发组25例。与单发组患者相比,频发组患者的透析龄更长,收缩压和PLR水平更高,体重指数和血尿酸水平更低,腹膜透出液耐药菌生长比例更高(均P<0.05)。频发组患者最终因腹膜炎无效拔管率高达44.0%(11/25),明显高于单发组[15.1%(8/5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高PLR水平是频发性PDAP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OR=1.006,95%CI 1.002~1.010,P=0.003),且ROC分析PLR预测频发性PDAP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95%CI 0.663~0.904,P<0.001)。结论高PLR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独立相关因素,可作为腹膜透析患者发生频发性PDAP的潜在预测标志物。

  • 标签: 腹膜透析 腹膜炎 血小板 淋巴细胞 频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镜下套扎治疗术、补中益气汤(术后)联合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对血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5月于我院就诊的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共100例,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开展胃镜下套扎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RBC、WBC与Hb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针对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患者,经胃镜下套扎治疗术、补中益气汤治疗效果显著,极大的改善了外周血细胞,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胃镜下套扎治疗术 补中益气汤 肝硬化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血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