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化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例,选取62例进行分组护理对照实验。探究组行优质化护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观察两组病患康复速度,可看到探究组病患各项临床症状消腿时间较参照组都更短,说明探究组病患康复更快;观察两组病患肺功能各项指标,可看到探究组病患VC肺活量与MBC最大通气量都高于参照组,表示探究组病患肺功能康复更好。结论:优质化护理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病患的护理中效果更好,病患康复更快,肺功能指标更优。此种护理模式效果优异,可以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支气管炎 优质化护理 肺功能
  • 简介:摘要为发挥多学科综合治疗(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肿瘤学教学中对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成立了肿瘤学教研室,编写教材《临床肿瘤学》,选拔附属医院优秀教学工作者组建MDT教学团队,建立了与某一特定瘤种密切相关的多导师,将基于授课学习(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和问题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相结合。安排学生在课间实习中观摩和参与临床MDT会诊,并且较传统考核形式增加了MDT病例讨论题、综述撰写、课堂模拟MDT过程和真实参与临床MDT讨论。对参加MDT教学的学生问卷显示,93%以上的学生认为MDT教学模式有助于系统性掌握所学章节知识和了解前沿进展,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大部分学生表达能力[89%(169/190)]和查阅文献能力[79%(150/190)]有所提高;94%(178/190)的学生表示愿意接受这种教学方式。这表明吉林大学肿瘤学系基于MDT模式的教学实践经验有助于提升肿瘤学教学水平。

  • 标签: 肿瘤学 多学科综合诊疗 教学方法 临床思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探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心血管内科教学查房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开展本次实验研究的过程中,以心内科实习的两个班一共200名临床医学护理实习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配的方法,将这200名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同学100名,对照组同学100名,实验组同学采取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查房,对照组的同学采取传统讲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结果:在教学查房之后,发现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同学理论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与此同时,采取问题导向教学方式的实验组同学护理知识掌握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同学。结论: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心内科教学查房,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身的护理专业能力和专业知识明显高于传统模式的教学查房。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心血管 内科 教学 查房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文章主要针对 护理干预实施于肺结核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 选取 2018 年 9 月 -2019 年 8 月本院因患有肺结核病而展开治疗的 100 例病患进行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病患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还实施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病患的临床效果情况。结果 对比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情况,观察组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比对照组多,观察组不满意例数要少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结论 肺结核病护理中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模式可以更好的缓解病患的临床症状,提升病患的治疗依从性与护理满意度,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护理干预 肺结核病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儿童龋齿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儿童龋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法,实验组采用综合口腔护理干预的方法,四个月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人均龋齿增加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护理完成后,实验组患儿的人均龋齿增长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治疗配合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龋齿儿童需要采用恰当的综合口腔护理措施,以减少龋齿发生率,缩短疾病治疗时间,提高护理治疗的配合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儿童龋齿治疗 应用价值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以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其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6月-2022年9月之间接收的74名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入院时间进行先后排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的为一般组,采用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为特殊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特殊组患者治疗效果优与一般组患者,且特殊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一般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之间的差异符合统计学要求,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模式脑梗死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可有效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模式 脑梗死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针对新冠肺炎患者运用护理应急措施的临床效能。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月,将我院124例新冠肺炎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62例,参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护理应急措施,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计量指征、症状消失实现时间计量指征、体温恢复实现时间计量指征、住院过程持续时间计量指征,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SAS计量指征、SDS计量指征、MVV计量指征、VC计量指征和FEV1计量指征。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计量指征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症状消失实现时间计量指征、体温恢复实现时间计量指征,以及住院过程持续时间计量指征均短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AS计量指征,以及SDS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AS计量指征,以及SDS计量指征均低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MVV计量指征、VC计量指征,以及FEV1计量指征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MVV计量指征、VC计量指征,以及FEV1计量指征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新冠肺炎患者运用护理应急措施,能获取优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新冠肺炎患者 常规护理 护理应急措施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化护理干预提高ICU重症患者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方法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从我院选取10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将常规重症护理应用到对照中,应用常规重症护理的基础上将优质化护理干预应用到观察组中,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采用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相较于护理前均有所降低(P<0.05);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观察组为70%(P<0.05)。结论ICU重症患者中应用优质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可显著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ICU重症患者 护理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近年来,肿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全球范围内均呈上升趋势,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和导致人类死亡的首要疾病,肿瘤的防治成为医学工作者面临的一项巨大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加速培养肿瘤学专业人才,为肿瘤的临床诊治提供更多优秀的专科医生是当务之急。医学本科生是未来临床工作的中坚力量,因此医学本科生的教学中应当对肿瘤学给予高度重视,完善肿瘤学教学体系,帮助学生系统性学习肿瘤学知识、培养学生肿瘤多学科综合诊治临床思维,并为医学生未来的临床实习以及专科工作指引方向。但是,我国的肿瘤学教学目前仍旧存在着诸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就我国医学本科生肿瘤学的教学现状予以阐述,并探讨可能有效的改革方法,以期为肿瘤学相关人才及肿瘤学领域卓越医学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为推动肿瘤学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肿瘤学 教学改革 医学本科生 现状分析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蓝光照射方式新生儿黄疸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住院治疗的新生儿黄疸患者100例,这100例患儿都在我院接受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研究分析100例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治疗有效情况。结果通过临床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100例患儿临床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8.0%,且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00%,且患儿血清胆红素含量也有了明显降低。结论持续性蓝光照射治疗黄疸患儿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明显改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还能在降低患儿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础上促进患儿病情痊愈。

  • 标签: 持续蓝光照射 新生儿黄疸 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俯卧位通气重症肺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与俯卧位通气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肺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实施俯卧位通气治疗时配合优质护理进行干预,可以使患者的肺功能指标改善程度得到明显提升,同时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优质护理 俯卧位通气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基于意义疗法的多学科延续护理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从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肝癌患者96例,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接受基于意义疗法的多学科延续护理,而对照组接受常规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肝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VAS、SAS和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这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QOL-LC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08%,这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中,基于意义疗法的多学科延续护理可降低VAS、SAS和SDS评分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QOL-LC评分),其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 标签: 意义疗法 多学科延续护理 肝癌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产妇分娩工作变得越来越简单化,但是,这种简单化趋势容易导致产妇的分娩工作不受到重视,从而导致产妇被当做普通病患一样对待,使得产妇的分娩过程无法顺利进行。而专业的助产护士则能够帮助产妇的分娩过程更加顺利,通过专业的护理方式减少产妇的不良情绪,使产妇能够最短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分娩。

  • 标签: 助产护理 产妇分娩 质量探析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进行研讨,同时分析将其应用于小儿急性支气管炎中的效果及意义。方法 本次研究时间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筛选符合此次研究标准并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两组进行研究。研究针对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及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参照组)展开,同时观察分组护理后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并引用统计学将其数据分析对比,同时判定护理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对比参照组具有明显优势,因此研究组管理模式临床可行性较高,统计学对数据处理后P<0.05 ,显现检验结果有意义。结论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以其全面、科学的护理方式,使患有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全面提升,对改善病情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促进患儿早日恢复,尽早出院,提升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故此项管理方法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精细化护理管理 小儿急性支气管炎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中应用化学发光免疫法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1月期间我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原发性肿瘤患者63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的体检健康者63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肿瘤生物标志物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就肿瘤生物标志物(CA125、CA153、CA199、AFP以及CEA)水平而言,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34.221,15.037,23.859,39.984,22.636;P

  • 标签: 化学发光免疫法 肿瘤生物标志物检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皮肤清洗方法联合失禁相关性皮炎干预工具(IADIT)应用于危重症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7年3月—2018年2月伴有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92例作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2月伴有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63例作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采用IADIT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治疗效果和愈合时间。结果干预后,试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发生率为30.16%(19/63),低于对照组的44.57%(41/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治疗有效率为94.74%(18/19),高于对照组的65.86%(2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失禁相关性皮炎愈合的时间为(6.33±3.14)d,低于对照组的(11.55±3.41)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便失禁的危重症患者中,与传统经验性护理方法相比,基于IADIT的定向干预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失禁相关性皮炎的发生率,提高失禁相关性皮炎治愈率,缩短愈合时间。

  • 标签: 大便失禁 失禁相关性皮炎 危重症患者 改良皮肤清洗方法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骨货疏松骨折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骨货疏松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生活质量、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对比接近,P>0.05;干预后,试验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SAS和SDS得分比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对该病患者实施综合性健康教育,可有效减轻其消极情绪,还能改善其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性健康教育 骨货疏松 骨折 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本院就诊及治疗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加人性化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与对照组患者相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2.00%)与对照组患者(76.00%)相对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心律失常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的效果较好。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冠心病心绞痛 心律失常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制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足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断层骨显像辅助定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30例行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SPECT/CT足部断层骨显像发现足部骨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42~83(65.9±9.8)岁。采用抽签法分组:观察组15例,使用足部固定装置;对照组15例,不使用足部固定装置,采用常规体位摆放肢体。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病变侧别等基线资料。测量并比较两组患者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足部扫描长度、扫描时间、辐射剂量,以及图像融合时X、Y、Z轴三个方向的偏差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病变侧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观察组的足长轴与扫描床的夹角(95.6°±4.1°)小于对照组(123.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7,P<0.001);观察组足部扫描长度较对照组减少27.6%、扫描时间缩短27.8%、CT辐射剂量减少24.1%,分别为(15.2±1.4)和(21.0±1.8)cm、(6.89±0.63)和(9.54±0.79)s、(28.6±2.0)和(37.7±2.9)mGy·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2、-10.08、-10.16,P值均<0.001);两组间图像融合的偏差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3、-0.57、-0.13,P值均>0.05)。结论该足部简易固定装置能够不影响图像融合质量的情况下得到足的标准解剖位图像,并能降低患者所受CT辐射剂量。

  • 标签: 诊断显像 固定 体层摄影术,发射型计算机,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