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新是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力则很难得到长效持久性的发展。对于人们来说创新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在时代不断变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知识理论型的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所需。如今社会所需要的是创新创造型的人才,这就要求在进行教育过程中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借助数学学科的优势,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标签: 初中数学 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策略
  • 简介:摘要:大量的教学实践研究证明,探究式教学是新时期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为此,本文将具体阐述应该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合理实施探究式教学。

  • 标签: 小学数学 探究式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幼儿课程要遵循人体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幼儿园文本国家目前尚无统一标准。纵观自己当地的文化特色,结合当地教学资源,打造符合自身幼儿园的特色园本课程,之后给予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评审,组织反馈。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是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桥梁,为幼儿规范自己学习内容的一个有效途径。幼儿园长在整个过程中,作为直接部署者,教师作为直接引导者,均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幼儿园 园本课程建设 管理策略
  • 简介:摘要:核心素养这个词已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频繁的出现,它主要就是教育行业根据目前我们国家发展的形势以及人们对于精神世界的新要求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希望人们可以在学校阶段就能够养成良好的素质,为了他们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传统思想的制约与影响,教师在进行德育课堂创建时也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使得无法达到想要的结果,所以,本文主要就目前教学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为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提出具体措施。

  • 标签: 道德与法治 初中 德育渗透
  • 简介:  摘要:现阶段,我国关于研究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是相当少的,我国电气工程行业研究的主要方向是电气设备监控系统和自动化运行。尽管这些技术在具体应用中,可以确保电气工程运行工作得以正常实施,但很多技术人员很难对每个技术要点进行熟练的掌握,所以很难实现电气工程自动关机管理目标。基于此,本文以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为研究对象,首先介绍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背景,其次概述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然后分析了电气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基本原则,最后提出了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要点,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 标签:   自动化 电气工程技术 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估靶向药物联合体部立体定向放疗(SBRT)治疗转移性肾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间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靶向药物联合SBRT治疗的5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资料,79.3%患者根据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评分为中高危,中位生物有效剂量为147 Gy (67~238 Gy)。结果分别有32、13、7、5、1例患者接受了1、2、3、4和6处共105个病灶的SBRT治疗,71%为骨转移灶,放疗期间未停用靶向药。SBRT治疗后中位随访9.4个月(2.7~40.1个月),18例患者死亡。1年局控率为97.4%,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50.3%,1、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2%、53%。85%患者放疗后疼痛减轻。放疗后肿瘤退缩患者1年总生存优于放疗后疾病稳定或进展患者(83%∶48%,P=0.021)。全组患者共6例发生3级不良反应,4例为3级骨髓抑制,1例为放射性神经炎,1例为放射性皮肤损伤。结论初步显示靶向治疗基础上联合局部转移病灶的SBRT治疗晚期转移性肾癌安全有效。

  • 标签: 肿瘤转移,肾/靶向疗法 肿瘤转移,肾/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当前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不仅需要关注工程质量,还需要做好造价管理,如果对材料、设施、人员等方面的预算不充分,则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对整个工程建设效益也会产生不利影响。为此,需要做好造价管理,避免超预算问题。本文从土建工程造价预算控制的必要性入手,讨论土建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并分析如何在土建工程中做好造价管理,希望有效提升施工单位市场竞争力。

  • 标签: 土木建筑 工程造价 超预算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 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的持续进步为我国的建筑行业带来了光明的发展前景。在工程建筑中,通常需要长期的工程施工,并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上述因素都对建筑工程建设造成了一定影响。基于此,必须提高对于工程造价问题的关注。通过工程造价控制,可以有效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契合。本文将对工程造价管理的意义进行探讨,进而指出造价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提升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实效和工程效益。

  • 标签: 建筑工程 土木工程 造价管理
  • 简介:摘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生成理念也被逐步融合、渗透至高中政治教学,且取得了较好效果,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比重视与高度认可。一方面,教师通过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素材的捕捉与应用,可以为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给予更多帮助,进而让学生在更为科学、有效、多元的教学活动辅助下深度探究教学内容,有效体悟具体知识,开展高效学习。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对课堂生成性元素、资料的借助与实践,可以切实拓宽其认知视野,丰富其学习元素,进而以饱满热情、浓厚兴趣、迫切意愿参与教学活动,提升自身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政治教学指导时,应该以生成性理念为辅助,就教学活动中诸多生成性资源、素材、要素等适时捕捉,有效借用,以促使学生在更为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状态下,科学学习政治知识内容,逐步塑造自身综合素养。

  • 标签: 新课改 生成理念 高中政治教学 实践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接受阿比特龙联合泼尼松治疗(AA+P)出现进展后,更改为阿比特龙联合地塞米松(AA+D)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改为AA+D治疗的46例mCRPC患者的临床资料。中位年龄72岁(50~89岁),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敏感中位时间14.6个月(2.1~168.5个月)。初诊时、开始AA+P治疗时、皮质激素转换时患者的中位PSA水平分别为258.9 ng/ml (10.0~11 640.0 ng/ml)、56.6 ng/ml (3.6~1 348.0 ng/ml)、25.1 ng/ml (2.2~933.6 ng/ml)。伴骨转移42例,淋巴结转移12例,内脏转移7例。28例Gleason评分≥8分,11例Gleason评分<8分,7例Gleason评分不详。主要研究终点为肿瘤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次要研究终点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下降≥50%和30%的反应率以及安全性。根据患者接受AA+P治疗的PFS和皮质激素转换时的PSA水平对患者进行风险分层。结果46例接受AA+D治疗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4.9个月(2.0~24.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40例出现进展,1例因脑梗死停止治疗,5例仍在接受AA+D治疗。所有患者治疗耐受性良好,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中位PFS为3.7个月(1.6~24.1个月)。12例(26.1%)接受AA+D治疗后PSA下降≥50%,21例(45.7%)PSA下降≥30%。PSA下降≥50%和PSA未下降≥50%的患者中位PFS分别为8.5个月(2.7~24.1个月)和3.0个月(1.6~17.8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以下4个指标与皮质激素转换后AA+D治疗较长的PFS有关:皮质激素转换时较低的PSA水平(<30 ng/ml, HR=0.30, 95%CI 0.14~0.64,P=0.002), ADT敏感时间(≥18个月,HR=0.55, 95%CI 0.28~1.06,P=0.045),较长的AA+P治疗PFS(≥8个月,HR=0.36, 95%CI 0.18~0.72, P=0.004),AA+D治疗PSA较大的下降幅度(≥50%, HR=0.30, 95%CI 0.17~0.75,P=0.007)。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上述4个指标是AA+D治疗PFS预后良好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mCRPC患者接受AA+P治疗出现进展后,泼尼松转换为地塞米松治疗能够延长患者的PFS,无3级和4级不良反应。ADT敏感时间较长、AA+P治疗PFS较长、转换时PSA水平较低、AA+D治疗PSA下降幅度较大的患者疗效可能更好。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阿比特龙 泼尼松 地塞米松
  • 简介:摘 要: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要让情境教学真正发挥作用,教师就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结构,构建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创设富有英语特色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轻松愉快地进行英语交流,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 标签: 英语教学 情境创设 策略
  • 作者: 董培 刘洋 张志凌 李志勇 郭胜杰 刘卓炜 蒋丽娟 韩辉 尧凯 李永红 夏建川 曹云 田丽 范卫君 何立儒 周芳坚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1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泌尿外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放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生物治疗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病理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影像科,广州 51006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微创介入科,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单中心转移性肾癌的多学科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9年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经多学科诊疗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诊治的168例转移性肾癌(metastatic renal cell,mRCC)患者的临床数据。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单纯靶向药物治疗(A组)76例,男55例,女21例;年龄52(17~73)岁;透明细胞癌60例,非透明细胞癌16例;国际转移性肾细胞癌联合数据库(International Metastatic Renal Cell Carcinoma Database consortium,IMDC)预后评分低危11例,中危48例,高危17例;初诊时即有转移44例;行原发灶切除术63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B组)66例,男55例,女11例;年龄54(21~86)岁;透明细胞癌49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13例,中危39例,高危1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32例;行原发灶切除术56例。靶向药物治疗+局部治疗+免疫治疗(C组)26例,男19例,女7例;年龄52(23~83)岁;透明细胞癌15例,非透明细胞癌11例;IMDC预后评分低危9例,中危13例,高危4例;初诊时即有转移9例;行原发灶切除术26例。3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线靶向治疗药物为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舒尼替尼50 mg,每日1次,用药4周停2周;索拉非尼400 mg,每日2次;阿昔替尼5 mg,每日2次。接受舒尼替尼、索拉非尼、阿昔替尼一线治疗者分别为103、18、39例。靶向药物治疗时间均>6个月。免疫治疗采用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2 mg/kg静脉应用,每3周1次,或低剂量(20 mg)派姆单抗孵育经体外扩增后的自体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dendritic cells cytokine induced killer,DC.CIK),每周1次,4次后改为每2周1次。18例采用DC.CIK,8例采用派姆单抗。局部治疗方式包括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和外科治疗(手术切除或能量消融治疗)。根据靶向药物治疗效果,转移灶部位、数量、与周围器官关系,以及患者的意愿,经MDT专家讨论后决定局部治疗方式。92例接受局部治疗,其中单纯外科治疗34例,单纯SBRT 37例,外科治疗+SBRT 21例。比较3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分析不同治疗方法与患者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关系。结果168例中位随访23个月(6~11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rogression free-survival,PFS)为18.3个月,中位OS为33.5个月;2年生存率为66%,5年生存率为35%。A、B、C组的中位OS分别为29.8个月、44.6个月和未达,2年生存率分别为58%、67%和89%,5年生存率分别为12%、46%和57%。在靶向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接受联合治疗者的预后均优于单纯靶向药物治疗者,5年总OS分别为51%和11%。C组的中高危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B组。在接受免疫治疗的患者中,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与联合派姆单抗的中位OS分别为49.1个月和53.1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IMDC评分、原发灶切除、治疗模式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OS与治疗模式、原发灶切除显著相关(P<0.05),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局部治疗可使mRCC患者死亡风险下降约60%(HR=0.39,95%CI 0.17~0.89,P=0.026)。78例使用靶向药物治疗发生3~4级不良反应,12例因无法耐受一线靶向药物治疗不良反应而停药或换药。16例采用靶向药物联合免疫治疗发生3~4级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疲乏8例次、白细胞降低4例次、血小板降低3例次、转氨酶和胆红素升高3例次。靶向药物治疗联合DC.CIK治疗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联合派姆单抗治疗(6例与12例),特别是显著降低了血液学毒性(2例与5例)和肝毒性(0例与3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科治疗后出现Clavien Ⅲ~Ⅳ级并发症16例次,主要为感染和切口延期愈合6例次、不全肠梗阻4例次,围手术期输血15例次。SBRT治疗后6例出现美国放射肿瘤协作组评分(Radio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3级不良反应,其中骨髓抑制4例,皮肤反应和放射性神经炎2例,未观察到≥4级不良反应。结论在靶向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治疗和局部治疗的mRCC患者预后明显优于采用单纯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经MDT诊疗的综合治疗可使mRCC患者生存获益。

  • 标签: 癌,肾细胞 转移性肾癌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局部治疗 多学科综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后2014版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病理分级较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分级升高的预测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20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年龄66(45~81)岁。中位PSA 17.16(0.89~1 254.00)ng/ml。中位前列腺体积36.4(4.1~152.1)ml。患者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中位穿刺针数10(1~15)针;中位穿刺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穿刺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49例(23.9%)、2级52例(25.3%)、3级20例(9.8%)、4级47例(22.9%)、5级37例(18.0%)。患者均行RP治疗。根据RP术后病理ISUP分级是否升高分为2组,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预测因素,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级的穿刺病理ISUP分级截断值。结果本研究205例RP术后中位Gleason评分7(6~10)分,中位病理ISUP分级3(1~5)级,其中1级24例(11.7%)、2级51例(24.9%)、3级56例(27.3%)、4级20例(9.8%)、5级54例(26.3%)。与穿刺病理ISUP分级比较,205例中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73例(35.6%)、一致91例(44.4%)、降低41例(20.0%)。穿刺病理ISUP分级是RP术后ISUP分级升高的独立预测因子(OR=0.496,P<0.001)。穿刺病理ISUP分级预测RP术后病理ISUP分级升高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6(95%CI 0.680~0.812)。当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时,RP术后发生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性较大,敏感性为75.3%,特异性为65.2%。101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患者中58例(57.4%)RP病理ISUP分级升高;67例穿刺病理ISUP分级为3~4级患者中仅18例(26.9%)RP病理ISUP分级升高。结论穿刺病理ISUP分级≤2级的前列腺癌患者RP术后出现ISUP分级升高的可能性较大。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穿刺活检 病理升级
  •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条件性重编程细胞(CRC)技术培养人源性前列腺癌细胞,为前列腺癌体外实验研究建立个体化原代细胞库。方法2019年1—4月共获取3例新鲜的前列腺癌病理组织标本,将标本分为2份,一份经术中快速冰冻病理检查确定为癌组织;另一份用0.25% EDTA酶消化为分散的悬浮单个的癌细胞,利用CRC技术对癌细胞进行培养。培养方法:将原代细胞与经30 Gy照射的3T3-J2小鼠成纤维细胞共培养于条件性培养基中,观察癌细胞克隆团生长情况。使用差异性消化对原代细胞进行传代:先用0.25% EDTA胰酶消化1 min去除饲养层细胞,PBS清洗后再用0.25% EDTA胰酶消化原代细胞。待癌细胞稳定后,通过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染色、免疫印迹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实验,验证所培养的癌细胞性质。结果体外利用CRC技术建立3例前列腺癌原代细胞株,细胞培养约15 d建系成功,并可持续稳定传代。细胞鉴定结果显示,所培养的细胞均表达AR、CK5、CK18和P504s,同时也弱表达PSA。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显示细胞出现≥1.6%的TMPRSS2/ERG基因融合,这些现象符合前列腺癌的细胞特征。结论利用CRC技术能稳定地体外持续培养前列腺癌原代细胞。

  • 标签: 肿瘤细胞,培养的 前列腺癌 条件性重编程技术 原代细胞培养 精准医学
  • 简介:摘要辅助治疗是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补充,旨在降低复发的风险,主要包括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辅助放疗和辅助化疗。2020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EAU)前列腺癌指南新增了一项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辅助外放疗随机对照研究的结果,强调辅助放疗对于高风险患者的重要性;对盆腔淋巴结转移者(pN1期)新增推荐了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联合辅助放疗时应对盆腔淋巴结和前列腺窝进行照射。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辅助雄激素剥夺治疗 辅助放疗 指南更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济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心理状态改善情况及对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较护理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CL-9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并能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上消化道出血 预见性护理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社会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在逐渐的展现出来,只注重经济发展并未意识对环境造成的破坏,现阶段环境问题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导致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类对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淡薄,缺乏相关的生态道德教育。所以要想改善目前现有的生态环境问题不仅要加强生态保护意识,而且还要从生态道德教育方面入手。本文针对生态道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阐述,并根据数学课程与生态道德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详细阐述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融入生态道德教育。

  • 标签: 生态道德 小学数学 渗透策略
  • 简介:摘要:为了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国家对教育事业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的重要阶段,构建一个高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更是目前教育领域所要做的首要任务。我国对小学语文阅读的教学课程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完善,实行新课改的教学手段,注重“以人文本”教育理念。将学生作为语文阅读课堂上的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旨在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兴趣,勾起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积极性,这样的方式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提升。本文对小学语文阅读课堂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解读,并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

  • 标签: 新课程 核心素养 单元模块教学 高效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对小组评价机制有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次对班级小组评价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最后对小组评价机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总结,希望可以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进一步推动小组评价机制的优化。

  • 标签: 班级小组评价 新机制 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