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胸主动腔内修复术目前已成为Stanford B型主动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为了保证支架的成功释放以及良好的近端锚定效果,需要尽可能保留或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运。随着各类腔内辅助技术的不断进步,多种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方式得到广泛采用。到目前为止,通过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分支支架技术、血管转流或转位技术可以重建左锁骨下动脉以及弓上其他分支血管。本文对胸主动腔内修复术中左锁骨下动脉重建的现状以及各种重建方式的选择进行综述。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锁骨下动脉 支架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重建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颈总动脉(LCCA)-左锁骨下动脉(LSA)转流技术在胸主动腔内修复术(TEVAR)治疗胸主动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胸主动疾病患者83例,其中男76例、女7例,年龄27~82(55.3±12.0)岁。B型主动夹层71例,胸主动瘤2例,主动溃疡5例,主动壁间血肿5例。83例患者行一期LCCA-LSA转流术+TEVAR治疗。观察手术时间、支架放置数量、术中行LSA弹簧圈栓塞情况;围手术期内观察患者死亡、脑梗死发生情况、再手术率及再手术原因;出院后随访期间,观察患者的死亡率、脑梗死发生率,复查主动CTA观察转流血管通畅情况、弓部分支血管血供情况以及有无支架移位。结果83例患者均成功重建LSA。手术时间1.0~7.0(3.2±1.0)h。术中置入胸主动支架1个64例、2个17例、3个2例。4例患者出现LSA根部对比剂渗漏,予弹簧圈栓塞后渗漏消失。围手术期内无患者死亡。2例(2.4%,2/83)患者再次手术治疗,其中1例LCCA部分遮盖、1例主动逆撕A型夹层,均予相应处理后恢复正常。1例(1.2%,1/83)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脑梗死伴左侧肢体肌力一过性下降,保守治疗后好转出院。83例患者术后随访8~46个月,平均25.3个月。随访期间,5例(6.0%,5/83)患者死亡;3例(3.6%,3/83)患者出现脑梗死,保守治疗后好转;主动CTA显示,转流血管通畅,弓部分支血管血供良好,无支架移位。结论LCCA-LSA转流技术重建LSA,可以延长胸主动病变近端锚定区,是治疗胸主动疾病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可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

  • 标签: 主动脉疾病 血管成形术,经腔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血管移植术 左锁骨下动脉重建术 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转流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