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重症和轻症破伤风患者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探讨NLR对成人重症破伤风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09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沂市中心医院收治的65例破伤风患者。按照Ablett分级,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结果、NLR等。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寻重症破伤风的潜在风险因素。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风险因素与患者Ablett分级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估风险因素对重症破伤风的预测能力。结果65例破伤风患者中,轻症34例,重症31例。重症组的潜伏期为(7.00±3.19) d,短于轻症组的(9.18±2.5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P=0.004)。重症组NLR为4.251±1.936,高于轻症组的2.533±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1,P<0.001)。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NLR和潜伏期是破伤风重症化的独立相关因素[比值比(odds ratio,OR)=2.35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415~3.934,P=0.001;OR=0.748, 95%CI 0.599~0.936,P=0.011]。破伤风患者NLR与其Ablett分级呈正相关(r=0.644,P<0.001)。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NLR为2.471时,对重症破伤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8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1%和61.8%;NLR联合潜伏期(临界值为7.5 d)能提高预测价值(Z=3.43,P<0.001),曲线下面积为0.832,灵敏度为87.1%,特异度为67.6%。结论NLR对破伤风患者是否发展为重症破伤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联合潜伏期能提高其预测效能。

  • 标签: 破伤风 预测 重症 成人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T2DM)对肝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根治术后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1年6月在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行根治性切除术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和生存资料。根据是否合并T2DM将患者分为T2DM组与无T2DM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共1 691例肝细胞癌患者入组,其中142例(8.4%)患者合并T2DM。T2DM组患者中肝细胞癌发病年龄≥65岁的患者占比、男性占比、合并高血压者占比、γ-谷氨酰转肽酶>61 U/L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无T2DM组[24.6%(35/142)比10.4%(161/1 549)、92.3%(131/142)比85.7%(1 327/1 549)、43.7%(62/142)比12.3%(191/1 549)、58.5%(83/142)比49.4%(765/1 549)],合并慢性肝炎病毒感染者占比、甲胎蛋白>20 μg/L的患者占比均低于无T2DM组[76.1%(108/142)比92.0%(1 425/1 549)、47.2%(67/142)比59.9%(928/1 5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5.79、4.75、100.36、4.28、39.01、8.66,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T2DM组与无T2DM组肝细胞癌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2,P=0.082);进一步亚组分析显示,在病理TNM分期Ⅰ期的肝细胞癌患者中,T2DM组与无T2DM组患者的术后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3,P=0.033),T2DM组患者的术后1、3、5年总生存率均低于无T2DM组[96.0%(48/50)比97.6%(558/572)、78.0%(39/50)比88.6%(507/572)、68.0%(34/50)比79.5%(455/57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合并T2DM是病理TNM分期Ⅰ期肝细胞癌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OR值=1.663,95%置信区间1.045~2.648,P=0.032)。结论T2DM对肝细胞癌根治性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与TNM分期密切相关,其影响可能仅限于肝细胞癌的早期阶段。

  • 标签: 癌,肝细胞 糖尿病,2型 肿瘤淋巴结转移 术后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是否通过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和凋亡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丧失。方法选取6~8周龄C57BL/6雄性小鼠,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AngⅡ诱导的高血压肾损害模型组(n=30),通过皮下植入的渗透性微型泵分别持续给予0.9%无菌生理盐水或AngⅡ(1.5 μg·kg-1·min-1)14 d(n=10)、21 d(n=10)和28 d(n=10)。采用qPCR和病理染色法分别检测AngⅡ诱导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小鼠肾组织中RIP3、MLKL和caspase-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流式细胞术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不同浓度(10-10~10-5 mol/L)AngⅡ处理HK-2细胞的凋亡和坏死情况及RIP3、MLKL和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将HK-2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诱导组、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Nec-1(100 μmol/L)组和凋亡抑制剂zVAD(10 mol/L)组,采用免疫荧光检测各组HK-2细胞TUNEL和RIP3中的阳性表达。结果qPCR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果发现,AngⅡ诱导14 d后模型小鼠肾组织caspase-3 mRNA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1 d模型组和28 d模型组;AngⅡ诱导21 d后RIP3、MLKL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14 d模型组和28 d模型组。PAS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诱导的高血压肾损害小鼠肾小管呈明显的坏死形态学特征。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AngⅡ均可诱导HK-2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和凋亡(均P<0.05),但10-9 mol/L AngⅡ组细胞坏死率最高,而10-7 mol/L AngⅡ组细胞早期凋亡率最高。Western免疫印迹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的AngⅡ组RIP3、MLKL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均增高,在10-9 mol/L AngⅡ组RIP3和MLKL表达最高,而cleaved caspase-3在10-7 mol/L AngⅡ组达到峰值(均P<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ngⅡ(10-9 mol/L)诱导的HK-2细胞中TUNEL+/RIP3+阳性率显著增高(P<0.01);与AngⅡ诱导组相比,Nec-1可有效降低TUNEL+/RIP3+阳性细胞数,而zVAD可促使TUNEL+/RIP3+阳性细胞数目增高(均P<0.01)。结论程序性坏死和凋亡的发生与AngⅡ浓度、caspase活性等因素密切相关,且抑制HK-2细胞凋亡可促使细胞发生程序性坏死。AngⅡ诱导的程序性坏死和凋亡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进行性丧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标签: 血管紧张素Ⅱ 坏死 细胞凋亡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天冬氨酸特异的半胱氨酸蛋白酶3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分期慢性肾脏(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量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在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慢性肾损伤进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肾活检且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15 ml·min-1·(1.73 m2)-1的60例18~65岁CKD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肾组织活检标本。按照肾脏预后质量指南(K/DOQI)分为CKD 1~4期,每期15例,以不伴有基础肾脏疾病的肾外伤患者为对照(n=15)。采用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免疫荧光、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不同时期CKD患者肾组织中发生程序性坏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数和程序性坏死标志性蛋白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表达,并比较其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肾组织中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表达及其与程序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百分数的相关性。结果按CKD分期比较结果显示,随着CKD进展,CKD患者肾小管的结构破坏逐渐加重,相应区域的肾小管萎缩,伴间质纤维化;相邻区域肾小管灶性扩张、肾小管内可见大量蛋白管形。CKD 2、3期患者肾小管损伤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TUNEL+RIP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TUNEL、RIP3双阳性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细胞)百分数较高(均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KD患者肾组织RIP3、MLKL和AT2R蛋白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内,在CKD 2、3期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胞质表达较高(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百分数与尿素氮(r=0.514,P=0.003)、血肌酐(r=0.507,P=0.019)、胱抑素C(r=0.571,P=0.026)、血尿酸(r=0.592,P=0.008)、肾小管损伤分数(r=0.901,P<0.001)、肾间质纤维化指数(r=0.700,P=0.001)及肾组织AT2R蛋白表达(r=0.715,P=0.001)呈正相关。结论在CKD进展中,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了程序性坏死。程序性坏死可能是导致CKD患者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死亡、慢性肾损伤不断进展的重要因素,并且肾小管上皮细胞程序性坏死可能与肾组织中高表达的AT2R相关。

  • 标签: 肾功能不全,慢性 坏死 肾小管 上皮细胞 受体,血管紧张素,2型 受体相关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T-钙黏蛋白(T-cadherin)的表达对膀胱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构建T-cadherin过表达质粒和空载质粒,转染至膀胱癌T24细胞,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T-cadherin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的转移能力。Western blot法检测T-cadherin的表达与蛋白激酶B(PKB,also called 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采用方差分析(ANOVA)进行组间数据分析。结果T-cadherin过表达显著抑制T24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能力,增加细胞在G0~G1期的比例。96 h时,T-cad-OE细胞株的吸光度(A)值(2.45±0.13)低于T-cad-Con细胞株(5.49±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3,P<0.01)。24h时,T-cad-OE细胞株G0~G1期比例[(70.52±0.59)%]高于T-cad-Con细胞株[(61.22±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735,P<0.01)。T-cad-OE细胞株转移细胞数[(38.00±1.63)个]低于T-cad-Con细胞株[(51.30±2.6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6.667,P<0.01)。并且T-cadherin过表达还可以降低Akt/mTOR通路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磷酸化雷帕霉素靶体蛋白(p-mTOR)的表达水平。T-cad-OE细胞株p-Akt和p-mTOR蛋白相对灰度值(0.27±0.05和0.55±0.08)低于T-cad-Con细胞株(1.01±0.16和1.04±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829、0.355,P<0.01)。结论T-cadherin的过表达可能通过Akt/mTOR通路抑制了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周期和转移。

  • 标签: 膀胱癌 T-钙黏蛋白 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增殖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民用机场空间区域范围内院急救患者的基本特点和处置对策。方法:2021年2月-2022年4月,将124例院急救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62例,参照组常规性急救处置,研究组规范性急救处置,测算对比两组的急救处置结果满意度、PSQI评分指标,以及SCL-90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急救处置结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睡眠质量评分指标、入睡时间评分指标、睡眠时间评分指标、睡眠效率评分指标、睡眠紊乱评分指标、安眠药物评分指标,以及日间功能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躯体化症状评分指标、人际关系敏感评分指标、强迫症状评分指标、抑郁评分指标、焦虑评分指标、恐怖评分指标、敌对评分指标、偏执评分指标,以及精神性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院急救患者实施规范性急救处置,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患者 常规性急救处置 规范性急救处置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由美国神经外科医师联合会(AANS)和神经外科医师大会(CNS)组织专家,在2010版《脑转移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的基础上,以循证医学为基础,通过复习文献,重新制定了2019版《成人脑转移治疗的循证医学指南》(以下简称"新《指南》")。新《指南》根据治疗方法及疾病特点分为8个部分,涵盖了手术、放疗、化疗、激素及新疗法等方面,新增了"多发脑转移"的相关内容。由于脑转移疾病的复杂性,可能出现指南中某些推荐意见之间重叠而影响对其深入理解,故本文对新《指南》中提出的诊疗推荐意见进行了解读,以供同道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揭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急救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2021年2月-2022年3月,将46例急性心肌梗死院急救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各23例,参照组常规性急诊护理,研究组规范性急诊护理,测算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院急救持续时间、静脉通道建立实现时间、急诊等待时间,以及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指标。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院急救持续时间、静脉通道建立实现时间,以及急诊等待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护理,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总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指标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生理机能评分指标、生理职能评分指标、躯体疼痛评分指标、总体健康评分指标、生命活力评分指标、社会功能评分指标、情感职能评分指标,以及精神健康评分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急性心肌梗死院急救患者实施规范性急诊护理,效果优质,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患者 常规性急诊护理 规范性急诊护理 临床效果 测算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伊沙佐米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的疗效。方法:以2019年1月到2019年12月的时间基准,收集保山市人民医院10例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以及研究主体,根据动态随机分组法,分成研究组5例,参照组5例。研究组给予伊沙佐米治疗,参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有治疗效率。结果:参照组的总有治疗效率低于研究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 伊沙佐米治疗 常规化疗 总有治疗效率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患者的诊治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探讨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后的妊娠并发症及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诊治方法。患者35岁,孕2产0,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后3年,停经66 d,间断阴道流血20余天,血β-hCG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提示子宫底壁肌层瘢痕周围囊性灶,考虑异位妊娠,予甲氨蝶呤(MTX)肌内注射及妊娠囊内注射治疗成功。妊娠囊内注射MTX后28 d血β-hCG水平降至正常。治疗后2个月月经恢复,复查影像学检查提示妊娠囊缩小。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术后子宫瘢痕妊娠少见,MTX进行保守治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补肾调肝法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药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试验组患者补肾调肝法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并比较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结果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补肾调肝法应用于高血压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补肾调肝法 高血压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LEEP刀宫颈椎切术联合术前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宫颈上皮内变的效果。方法此次收集了我院3年内收治的宫颈上皮内变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30例)与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均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观察组患者应用重组α-2b干扰素栓治疗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重组α-2b干扰素栓于LEEP刀宫颈椎切术前术后治疗宫颈上皮内变,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LEEP刀宫颈椎切术 重组&alpha -2b干扰素栓 宫颈上皮内瘤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天津市135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临床及流行学特征。方法收集天津市135例COVID-19确诊病例的临床及流行学资料,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病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5例病例中,男性72例,女性63例,年龄(48.62±16.83)岁,病死率为2.22%。74.81%的病例感染来源为本地传播。共发生33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85.92%。疾病的中位潜伏期为6.50 d,代间距平均为5.00 d,家庭内续发率为20.46%。发热的病例占比78.63%,其次为咳嗽56.48%;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38,95%CI:1.010~1.167)、慢性基础性疾病种数(OR=1.709,95%CI:1.052~2.777)是重症的危险因素。结论天津市COVID-19病例早期以发热为主,本地聚集性疫情为确诊病例的主要构成,高年龄、有多种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容易转为重症,对密切接触者严格隔离及加强高危人群的救治是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的主要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暴发流行 流行病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学指标对代偿期肝硬化轻微型肝性脑(MHE)的诊断价值,构建基于血清学指标的联合模型并评估其对MHE的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多中心研究。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8月来自我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3家医院就诊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63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使用基线血氨测量值/正常参考值上限(AMM-ULN)集中校正各中心血氨测量结果,以我国《肝硬化肝性脑诊疗指南》标准,数字连接试验-A、数字符号试验均异常作为诊断MHE的标准。基于R语言caret包将患者随机(7∶3)分为训练集(n=185)和验证集(n=78)。通过Logistic回归构建诊断MHE的联合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及校准曲线图评估诊断性能,并用Bootstrap法(n=200)进行内部验证;Delong检验比较AUC之间的差异。结果训练集中,MHE占37.8%(70/185),MHE组AMM-ULN、白蛋白、血小板、碱性磷酸酶、国际标准化比值、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以及教育年限与无MH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MM-ULN(OR=1.78,95%CI 1.05~3.14,P=0.038)和MELD评分(OR=1.11,95%CI 1.04~1.20,P=0.002)是MHE的独立危险因素,AUC分别为0.663和0.625。联合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55,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85.2%和55.7%。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校准度(P=0.733),联合模型内部验证AUC为0.752。Delong检验显示联合模型诊断效能优于单独使用血氨(P=0.020)和MELD评分(P=0.003)。验证集中,联合模型诊断MHE的AUC为0.794,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有较好的校准度(P=0.841)。结论基于AMM-ULN、MELD评分和教育年限的联合模型可提高对MHE的诊断价值。

  • 标签: 肝性脑病 肝硬化 血氨 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 诊断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锡林浩特市畜产品从业人员布鲁菌(简称布)暴露因子和危险因素,为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18年在内蒙古畜产品加工区的锡林浩特市,选择不同类型和规模牛羊屠宰加工相关企业的员工,以及从事畜产品收购、贩运、市场交易、街头屠宰等活动的个体从业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对抽中的企业进行整群调查,对个体从业人员采用市场内寻找和义诊招募的方式进行调查。调查内容重点包括基本情况、发病情况、工作工种以及工作习惯,并采集调查对象血清进行检测。对布血清检测阳性病例的工作习惯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共调查15家牛羊屠宰加工企业371名工人,其中24人血清检测阳性;调查个体从业人员219人,其中38人血清检测阳性。不同工种中,企业工人共涉及10个工种,其中死羔处理工人阳性检出率最高,为26.67%(4/15),其次是剔骨肉工人,阳性检出率为14.71%(15/102)。个体从业人员涉及10个工种,其中剔骨肉阳性检出率最高,为50.00%(6/12);其次是处理死羔,阳性检出率为33.82%(23/68)。危险因素调查结果,企业工人调查了13种工作习惯,有5种是感染布的危险因素,分别为嘴刁工具、划伤皮肤、不戴帽子、污染全身和污染头面;对个体从业人员调查了12种工作习惯,有5种是感染布的危险因素,分别为不戴口罩、下班后不洗澡、污染四肢、污染头面和饭前不洗手。结论从事剔骨肉和死羔处理工种感染布风险较高,个体和企业工人均有一些工作习惯,是感染布的危险因素,今后应加强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措施。

  • 标签: 布鲁菌病 高发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性脑心理学评分(PHES)子测试单独和联合检测对肝硬化患者轻微肝性脑(MHE)的诊断价值,进而优化PHES。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多中心、真实世界研究,由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中国门静脉高压联盟发起,参与单位来自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6家医院,包括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青海省第四人民医院、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太原市第三人民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等。连续纳入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门诊和住院无显性肝性脑的肝硬化患者。所有患者均以相同顺序接受数字连接试验(NCT)-A、NCT-B、数字符号试验(DST)、轨迹描绘试验(LTT)、系列打点试验(SDT)共5项PHES子测试,并计算分值。以PHES总分<-4分作为诊断MHE的界值。比较MHE组与非MHE组子测试得分。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HES各子测试单独、2项联合、3项联合检测对MHE的诊断价值。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和DeLong检验。结果共纳入581例肝硬化患者,457例诊断为MHE,MHE患病率为78.7%。MHE组NCT-A、NCT-B、SDT、LTT、DST测试结果分别为60.00 s(47.01 s, 88.00 s)、90.45 s(69.32 s, 125.35 s)、74.00 s(57.65 s, 96.60 s)、74.72分(60.00分,98.61分)和27.00分(20.00分,36.00分),与非MHE组的34.00 s(29.15 s, 44.48 s)、50.00 s(40.98 s, 60.77 s)、50.00 s(41.07 s, 63.03 s)、46.23分(38.55分,59.42分)和42.00分(34.00分,50.75分)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2.37、12.98、9.83、11.56、10.66,均P<0.001)。PHES单项子测试NCT-B、NCT-A、LTT、DST和SDT诊断MHE的AUC(95%置信区间)分别为0.880(0.849~0.910)、0.862(0.828~0.896)、0.838(0.799~0.877)、0.812(0.772~0.851)和0.788(0.743~0.832)。子测试两两组合显著提高了对MHE的诊断效能,其中NCT-B+LTT诊断效能最优,AUC(95%置信区间)为0.924(0.902~0.947),特异度为91.9%,灵敏度为79.2%,优于PHES单项子测试(NCT-A、NCT-B、SDT、LTT和DST),且优于《肝硬化肝性脑诊疗指南》推荐的NCT-A+DST[AUC(95%置信区间)为0.879(0.847~0.9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8、3.83、5.57、5.51、5.38、2.93,均P<0.01)。将NCT-B+LTT与PHES 3项子测试联合对比,仅有NCT-B+LTT+SDT[(AUC(95%置信区间)为0.936(0.916~0.956)]诊断效能优于NCT-B+LT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2,P=0.020)。结论综合PHES各项子测试及其组合的诊断效能和可执行性,推荐使用NCT-B+LTT组合用于诊断MHE。

  • 标签: 肝硬化 轻微肝性脑病 肝性脑病心理学评分 数字连接试验-B 轨迹描绘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短期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新诊断2型糖尿并肥胖症患者强化治疗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新诊断2型糖尿并肥胖症患者78例,分为39例的参照组、39例的研究组。其中参照组使用短期胰岛素治疗方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二甲双胍治疗的措施,将参照组与研究组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的治疗效果从48.72%增长到了94.87%,研究组比参照组更有效(P

  • 标签: 2型糖尿病 阿卡波糖 二甲双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