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断掌合并断指再植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20年7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手外科共收治6例手掌部离断合并指体离断患者,其中1例合并5个手指离断,2例合并4个手指离断,2例合并3个手指离断,1例合并2个手指离断。应用显微外科技术行断掌及断指再植,术后早期行康复锻炼,并定期进行随访,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价功能恢复情况。结果6例断掌合并断指再植术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6~36(平均15)个月,手掌部部分肌肉挛缩,各断指再植术后指体关节活动稍受限。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优1例,良4例,可1例。结论断掌合并断指患者应尽可能通过团队合作,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尽早再植,精细修复,术后早期行功能锻炼,可取得良好疗效,并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断掌再植 断指再植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类风湿性桡尺远侧关节(distal radioulnar joint,DRUJ)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6年4月我们共收治18例类风湿导致的DRUJ关节炎患者,采用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术后随访对患者腕关节疼痛情况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腕关节功能记录包括腕关节的屈伸、前臂的旋前旋后活动度,应用Mayo评分系统进行总功能评估。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5~5.5年,平均3.5年,未发生尺骨残端不稳定;疼痛由术前平均(6.5±2.5)分改善至术后(2.4±2.1)分,握力由术前(4.5±4.3)kg增加至术后(7.5±3.5)kg,前臂旋后活动度由术前(61±16)°改善至术后(81±13)°,腕关节总功能评价采用Mayo评分由术前平均(46.2±11.4)分恢复至术后(68.5±10.8)分,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改良Sauvé-Kapandji术治疗类风湿性桡尺远侧关节炎可以稳定尺骨残端,防止腕关节不稳,明显缓解腕关节疼痛,手部握力及前臂旋后活动度得到有效改善,术后疗效满意。

  • 标签: 关节炎,类风湿 治疗结果 改良Sauvé-Kapandji术 桡尺远侧关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0个月,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操作简单,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热压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 scaffold,ANAS)对创伤性神经瘤的形成及疼痛的影响。方法以SD大鼠坐骨神经为来源,采用化学萃取方法制备ANAS,通过HE和髓鞘染色检测评估ANAS脱细胞情况。取健康SD雌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ANAS组,每组10只。对照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无特殊处理;ANAS组大鼠坐骨神经切断后,近侧残端连接长度为2 cm的ANAS。术后定期观察并评估两组大鼠失神经后自噬、神经瘤形成、神经纤维的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观察到的神经生长因子表达情况等。结果处理后的ANAS通过HE染色,光镜下见神经轴突和髓鞘消失,未见雪旺细胞核;髓鞘LFB染色脱细胞神经髓鞘消失,无细胞核结构。术后自噬评分ANA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光镜下观察,ANAS组神经纤维排列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对照组神经纤维排列紊乱,结缔组织增生明显,发生神经瘤例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苯胺蓝染色有髓神经纤维数量,ANAS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1)。透视电镜下对照组可见大量紊乱排列的成纤维及胶原纤维细胞、无髓神经纤维,少量杂乱密度不一的髓鞘;ANAS组可见髓鞘进一步成熟,成纤维及胶原纤维细胞排列相对规整。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术后两组均有神经生长因子表达,ANAS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随着时间递减(P<0.01)。结论ANAS能很好地预防创伤性神经瘤形成及疼痛的发生。

  • 标签: 动物实验 大鼠 神经瘤 脱细胞异体神经支架 疼痛
  • 简介:摘要肩关节脱位合并臂丛神经损伤可定义为因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的肩关节脱位导致包括但不限于臂丛神经根干部及束支部麻痹或损伤,是肩关节脱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对上肢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但是由肩关节脱位合并臂丛神经的损伤容易被忽视,笔者就肩关节脱位合并臂丛神经损伤的流行病学、病因及损伤机制、诊断、治疗等的进展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 标签: 肩关节 脱位 臂丛 神经损伤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宁波地区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um,NTM)引起的手部皮肤和软组织感染(skin and soft tissue infections,SSTI),分析NTM感染的临床表现、菌种鉴定结果以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至2020年期间浙江宁波地区NTM培养阳性的手部SSTI患者52例,分析年龄、职业、致病因素、感染部位、病程表现、培养结果及菌种特点。结果本组52例患者,标本共57例。培养阳性菌株经菌种鉴定,共发现7种分枝杆菌,其中海分枝杆菌42例(73.68%),龟/脓肿分枝杆菌2例,堪萨斯分枝杆菌1例,偶然分枝杆菌2例,浅黄分枝杆菌2例,楚布分枝杆菌2例,线虫分枝杆菌1例,未知分型5例。分枝杆菌感染病理报告多提示慢性炎细胞浸润伴肉芽肿性炎。所有患者均在分枝杆菌培养同时开始经验性用药,以大环内酯类药物加左氧氟沙星为主。8例轻症患者接受了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保守治疗,平均3.5个月;余44例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予住院行手术治疗,术后随访口服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平均2.7个月后痊愈,其中5例患者复发感染行二次手术或二次以上手术,仅1例截指。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手功能:优3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结论海分枝杆菌依然是浙江宁波地区NTM感染的最常见致病菌种,病理以肉芽肿性炎为主,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病例,彻底的病灶清除手术和抗分枝杆菌药物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回顾性研究 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 皮肤和软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动脉吻合方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60例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21~57岁[(35.6±3.1)岁]。缺损部位:上肢33例,下肢27例。缺损面积为4.5 cm×2.0 cm~17.0 cm×8.0 cm。所有患者Ⅰ期予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Ⅱ期行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面积4.9 cm×2.6 cm~17.0 cm×8.0 cm。按不同吻合血管方式,其中旋髂浅动脉与桡动脉端侧吻合25例,尺动脉8例,足背动脉18例,胫前动脉9例。记录皮瓣成活情况、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观察患者皮瓣质地及外观。供区外观采用温哥华瘢痕评分(VSS)评价,受区外观采用数字评分法评估患者满意度。结果患者均获随访5~15个月[(7.1±1.3)个月]。术后所有皮瓣顺利成活,其中4例出现动脉危象,包括2例皮瓣穿支与桡动脉吻合,1例为尺动脉,1例为足背动脉。不同受区行端侧吻合动脉术后皮瓣危象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皮瓣血管蒂与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吻合的患者皮瓣愈合时间分别为15(14,16)d、15(14,16)d、14.5(14,16)d、14(14,15.5)d(P均>0.05)。末次随访时患者皮瓣弹性充足,质地柔软。末次随访时皮瓣血管蒂与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吻合的患者供区VSS分别为(10.2±1.5)分、(10.9±1.6)分、(9.4±1.5)分、(9.8±1.5)分(P均>0.05)。所有患者对受区创面外观满意,末次随访时皮瓣血管蒂与桡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胫前动脉吻合的患者满意度分别为9(8,10)分、9(8,9)分、9(8,9)分、8(8,9.5)分(P均>0.05)。结论不同动脉吻合方式的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少,皮瓣成活良好,愈合不受血管吻合方式的影响,供区隐蔽、瘢痕小,且受区外观满意,可以作为游离组织瓣移植的常用血管修复方式之一。

  • 标签: 四肢 软组织损伤 穿支皮瓣 吻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的疗效。方法我科自2010年7月至2018年7月收治15例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患者(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均单纯采用尺骨斜行截骨术。记录术前、术后尺骨的变异程度,并比较术前与术后末次随访时患侧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手部握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Mayo评分。结果15例患者术后随访时间为12~50个月,平均28.4个月。术后X线片示尺骨截骨部位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9~13周,平均11.5周,无一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骨板断裂、螺钉松动。术后尺骨平均缩短5.6 mm。末次随访时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屈伸,VAS评分及Mayo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尺骨斜行截骨短缩术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畸形愈合(背倾或掌倾畸形角度小于20°),可以明显减轻腕关节疼痛,改善腕关节的功能,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桡骨骨折 尺骨截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端侧吻合技术在个性化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中的临床应用和效果。方法自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收治四肢软组织(骨)缺损患者88例,根据患者创面情况,在髂腹股沟区设计个性化皮瓣,并进行游离移植。皮瓣切取方式:游离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48例,游离腹壁浅动脉穿支皮瓣7例,带髂骨的复合组织瓣19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联合皮瓣8例,旋髂浅动脉及腹壁浅动脉分叶皮瓣6例。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6.0 cm~10.0 cm×30.0 cm。皮瓣动脉和受区主干动脉均行端侧吻合:与桡动脉吻合36例,与尺动脉吻合12例,与足背动脉吻合18例,与胫前动脉吻合15例,与胫后动脉吻合7例。皮瓣静脉吻合:42例皮瓣吻合2条静脉,分别为同名浅静脉和伴行静脉;46例皮瓣吻合1条同名浅静脉。皮瓣伴行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行端侧吻合,同名浅静脉与受区主干动脉的伴行静脉或皮下浅静脉行端端吻合。术后随访内容包括皮瓣血运、肢体远端血运、受区和供区的外观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83例皮瓣顺利成活;5例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术后48 h内出现动脉危象,探查后发现1例为动脉血栓形成,1例为动脉被吻合静脉的血管吻合器压迫所致。另外3例72 h出现静脉危象,探查后发现均为静脉吻合口处血栓形成所致。5例出现血管危象的皮瓣经重新吻合血管或血管转位后全部成活。术后随访时间3~24(平均10)个月,皮瓣移植的供区和受区均愈合良好,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肢体远端无血运障碍。结论端侧吻合技术适用于髂腹股沟区各种形式的游离皮瓣移植,不仅解决供区皮瓣血管蒂偏细的问题,而且可以保留受区肢体的主干动脉,不影响远端血供。

  • 标签: 端侧吻合 髂腹股沟区 腹股沟皮瓣 血管吻合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辅助下,以旋股外侧动脉(LCFA)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宁波市第六医院收治的51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1例,女20例;年龄26~63岁[(42.0±8.9)岁]。缺损部位:前臂15例,手部13例,小腿15例,足踝部8例。缺损面积为9 cm×6 cm~18 cm×1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10 cm×6 cm~20 cm ×12 cm。33例术前行CTA+多普勒超声定位穿支血管(CTA组),18例术前仅应用多普勒超声定位(多普勒组)。所有患者Ⅰ期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VSD),Ⅱ期均行以LCFA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记录CTA组术前穿支血管蒂管径及长度、两组术中穿支血管蒂管径及长度、皮瓣切取时间;术后1周观察两组皮瓣成活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价两组皮瓣修复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9.1±1.5)个月]。CTA组术前LCFA斜支血管蒂管径与术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管蒂长(12.3±2.1)cm,大于术中的(10.9±2.2)cm(P<0.05)。两组术中LCFA斜支血管蒂管径、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组皮瓣切取时间为(38.5±6.2)min,显著短于多普勒组的(51.4±8.4)min(P<0.05)。术后1周两组皮瓣均成活,CTA组2例术后出现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后1例成活,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多普勒组1例出现动脉危象并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P>0.05)。末次随访时,CTA组疗效满意度评分为(8.5±1.5)分,高于多普勒组的(7.4±2.0)分(P<0.05)。结论以LCFA斜支血管为蒂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与多普勒超声检查相比,术前CTA检查可准确获取穿支血管解剖学信息,节省皮瓣切取时间,皮瓣修复的疗效更满意。

  • 标签: 软组织损伤 血管造影术 穿支皮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瓣治疗手舟骨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18~63岁,平均(43.5±15.5)岁。术中清创骨折段后,将骨瓣移至手舟骨处充填骨缺损,将骨瓣动脉与桡动脉端侧或端端吻合,伴行静脉与桡动脉伴行静脉端端吻合,采用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膜瓣治疗13例,游离带血管蒂的股骨内侧髁骨软骨瓣治疗2例。术后根据X线表现评估骨折愈合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握力及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手术前、后功能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其中门诊随访11例,微信随访4例,平均随访32.5(8~60)个月。15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2.5(10~16)周。术前VAS评分为(3.5±1.5)分,术后末次随访降至(1.0±1.0)分;握力由术前的(16.5±4.3)kg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31.5±3.5)kg;改良的Mayo腕关节评分由术前的(46.2±11.4)分提高至术后末次随访的(68.5±10.8)分,腕关节功能:优8例,良6例,可1例,手术前后功能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股骨内侧髁骨瓣移植治疗手舟骨骨不连具有良好的功能效果。该技术为手舟骨提供了充足的血液供应及结构支持,促进了骨折的愈合,对于手舟骨近极缺血性坏死的可以采用骨软骨瓣移植替代,防止腕骨骨关节炎和塌陷,这在治疗难治性手舟骨骨不连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 标签: 手舟骨骨折 骨不连 股骨内侧髁 骨瓣 骨移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益护理结合人文关怀理念对行穿支皮瓣修复术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诊治的手部软组织缺损行穿支皮瓣修复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均采用精益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人文关怀理念。比较两组护理疗效、卧床时间及心理状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情况。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进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术后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皮瓣愈合时间[分别为(3.1±0.5)d、(12.5±1.8)d、(8.2±1.4)d、(16.9± 3.2)d],均短于对照组[分别为(4.6±0.6)d、(15.8±2.6)d、(10.6±1.9)d、(19.6±3.8)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不同时点及组间出院后优良率[分别为48.33%、75.00%、93.33%]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5.00%、63.33%、81.67%](Wald χ2组别=6.321,Wald χ2时点=84.142,P组别=0.012,P时点 < 0.00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HAMA、HAMD评分随时间变化而降低,但研究组术后1周、2周HAMA、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2,P=0.114)。结论穿支皮瓣修复术围手术期中精益护理结合人文关怀理念对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整体护理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且对患者围手术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的改善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手部软组织缺损 穿支皮瓣 精益护理 人文关怀理念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创伤性神经瘤是周围神经损伤或截肢(指)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顽固性疼痛及术后高复发率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神经瘤致痛与外周及中枢致敏、神经生长因子、α-平滑肌肌动蛋白、神经瘤纤维结构改变等有关。非手术治疗包括脱敏、阿霉素、超声引导射频消融等,手术治疗包括单纯神经瘤切除、神经残端封闭、神经残端疏导、重建神经连续性、定向肌肉神经移植、再生周围神经移植治疗等。本文就创伤性痛性神经瘤形成、相关致痛理论及其防治作一综述。

  • 标签: 神经瘤 综述 疼痛机制 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1 000 000肾上腺素联合0.075%罗哌卡因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技术在腕管综合征手术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4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根据麻醉方式分成两组,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组(A组)和肾上腺素+罗哌卡因全清醒无止血带局部麻醉组(B组),记录出血量、切口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等指标,并进行结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6个月。两组患者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B组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顾玉东腕管综合征功能评定标准:A组优10例、良15例、可7例,优良率为78.13%;B组优12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81.25%。两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1∶1 000 000肾上腺素联合0.075%罗哌卡因无止血带局部麻醉技术运用于腕管综合征手术,应用了清晰的无血手术视野,麻醉效果稳定,镇痛效果良好,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止血带并发症,安全、经济,较传统麻醉方式优势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腕管综合征 麻醉,局部 全清醒 肾上腺素 止血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胸背动脉穿支的显微解剖特点,探讨应用胸背动脉穿支皮瓣(TAP)修复手部软组织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10月至2014年11月,对10侧成人尸体胸背标本,用红色乳胶灌注腋动脉,解剖、观察、测量并统计胸背动脉穿支数量、血管直径等;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对52例伴有骨质、伸肌腱外露的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TAP修复,术后进行门诊随访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胸背动脉穿支为2~4条,以3条最多,穿支外径0.22~0.68 mm,穿支入皮点距腋后襞的距离5.2~11.8 cm。52例皮瓣手术顺利,供区均直接关闭缝合;48例皮瓣成活,2例部分坏死,2例完全坏死,通过换药、游离植皮后伤口愈合。随访5~24个月,皮瓣血运良好,质地柔软,不过分臃肿,外观评价良好。结论TAP切取皮瓣厚度薄,供区隐蔽,直接缝合后遗留瘢痕不明显,对供区的功能及美观影响小,是一种理想的皮瓣。

  • 标签: 胸背动脉穿支皮瓣 应用解剖 软组织缺损 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CDU辅助下应用前臂中下段游离骨间后动脉(PIA)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12例手指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左手8例,右手4例;软组织缺损指别:拇指2例,示指5例,中指4例,环指1例,缺损部位:指掌侧1例,指侧方6例,指背5例,均伴有肌腱和(或)指骨外露,缺损面积2.0 cm×1.8 cm~5.0 cm×3.0 cm。术前应用高频CDU扫查前臂中下段PIA穿支血管来源、数量、管径、走行方向、血流动力学等特点,选择管径粗、流速快的穿支作为最佳穿支血管并进行精准体表定位,以此穿支点作为皮瓣中心在前臂中下段设计、切取皮瓣,游离移植覆盖手指缺损创面,术中验证术前超声定位穿支的准确性,皮瓣切取面积2.5 cm×2.0 cm~6.0 cm×3.5 cm,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通过门诊复查、微信随访,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皮瓣外观、质地、感觉、温度及供区瘢痕。结果术前超声检查共在前臂中下段探测到直径为0.3 mm以上PIA穿支22条,其中1条3例、2条8例、3条1例,术中证实穿支实际位置与术前标记位置偏差均在5.0 mm以内。术后11例皮瓣顺利成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静脉危象,予以拆线、抬高患肢等处理后成活。术后随访6~15个月,平均9个月,皮瓣无明显臃肿,质地柔软,皮瓣感觉恢复至S2~S3+,供区仅留1条线形瘢痕。结论对于PIA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面积手指软组织缺损,术前应用高频CDU定位穿支,术前能精确定位,供区损伤小,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 手指损伤 修复 CD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我们共收治16例手背软组织缺损患者,缺损面积为2.0 cm×4.0 cm~4.0 cm×8.0 cm。其中2例清洁伤口急诊行皮瓣修复;余14例行急诊一期负压吸引,一周后创面清洁行二期足背超薄静脉皮瓣附带足背神经游离修复。供区直接缝合或植皮修复。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2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9个月,13例顺利存活,3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除3例皮瓣部分瘢痕愈合外,其余皮瓣外观平滑,无臃肿。13例患手掌指关节屈曲达到90°~100°,3例为50°~65°。仅2例患侧腕关节活动较健侧差,约受限10°~20°,其余与健侧相比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足背静脉动脉化皮瓣修复手背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是可靠的修复方案之一,避免了传统皮瓣外观臃肿现象,能够满足手背所需的皮肤弹性。

  • 标签: 手损伤 外科皮瓣 静脉动脉化 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接种乙肝疫苗对乙型病毒性肝炎所具有的临床预防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与本院接受乙肝疫苗接种的适龄婴幼儿共85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婴幼儿均在本院按常规注射程序接受乙肝疫苗接种,并对其初次接受疫苗接种及疫苗接种全程结束后的机体乙型病毒抗体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结果相较于首次接种,接种完成后的所有婴幼儿乙型病毒抗体浓度、乙型肝炎表面抗体阳转率均有明显提升,P<0.05;85例婴幼儿在疫苗接种过程中共出现不良反应11例,发生率为12.94%。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可有效增加接种者体内乙肝病毒抗体数量,起到较好的预防作用,需要在基础公共卫生医疗中贯彻实行。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 乙肝疫苗接种 接种效果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革新,新的技术被越来越多的运用在各种工程之中,但这些技术并不能完全解决一些工程中的重难点问题,如隧道涌水加固问题等。想要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工程的质量,就要对这些关键问题进行实时的监控以及管理。一般来说,隧道涌水问题主要采取的是“防、排、堵、截”等一些手法进行处理,目前来说这些方式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本文通过研究隧道竖井涌水处理技术,以期找到更好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

  • 标签: 竖井 涌水 引排 封堵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住宅房屋的要求也从简单的居住演变为现在的舒适美观,这也对建筑装修行业提出了新的挑战。要顺应时代的发展,建筑装修行业必须要走绿色施工路线,走绿色路线不仅是因为材料具有环保特性,还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材料对人造成的损害。因此绿色环保施工技术逐步被行业所认可,本文在研究建筑装饰工程中绿色施工技术的运用的基础上,探讨绿色施工技术对装修工程的影响,从而推动我国建筑装饰装修事业的快速发展。

  • 标签: 建筑 装饰装修 绿色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