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评价内镜CO2激光烧灼术(endoscopic CO2 laser cauterization, ECLC)及颈部开放术式治疗先天性(congenital pyriform sinus fistula, CPSF)的疗效及利弊。方法前瞻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3月于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初治CPSF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4例,女46例,年龄18~672(194.17±141.18)个月。采用连续入组方式分为内镜组和开放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手术治疗。内镜组采取ECLC术式,开放组采取颈部开放术式(支撑喉镜检查+瘘管切除+喉返神经解剖+/-喉上神经外侧支解剖+甲状腺腺叶部分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颈部美容评分,并对比并发症发生率和治愈率。对所有患者进行门诊随访。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O.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内镜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程度、平均住院日均小于开放组 [(27.4±5.5) min对(105.8±52.5)min,(0.6±0.5) ml对(33.6±41.5)ml,(1.7±0.9)分对(4.6±0.7)分,(5.9±2.9)d对(8.9±3.3)d,t值分别为-9.400,-5.031,-16.199,-4.293,P值均<0.01];内镜组颈部美容评分大于开放组[(9.9±0.4)分对(5.8±0.9)分,t=25.847, P<0.01]。内镜组并发症发生率(7.5%,3/40)与开放组(15.0%,6/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 P>0.05)。首次治疗后3个月,内镜组治愈率(82.5%,33/40)明显低于开放组(100.0%,40/40),χ²=5.64, P<0.05。随访时间为末次治疗后12个月,完成随访80例,失访0例。随访期间内镜组的治愈率(97.5%,39/40)与开放组(100.0%,40/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种术式各有利弊,与颈部开放术式比较,ECLC操作简单、可重复操作、术时短、住院周期短、并发症少、术后疼痛轻、美容效果确切,可作为初治和烧灼后复发CPSF治疗的首选。但ECLC受制于一次烧灼闭合率偏低、闭合后可能复发的风险,现阶段仍无法完全取代颈部开放术式。

  • 标签: 先天畸形 鳃裂瘘管 内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部转移瘤非典型多层螺旋CT(MSCT)多形性表现与病理结果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和陕西省肿瘤医院168枚肺部转移瘤的MSCT胸部影像学资料,根据病理类型分为转移性腺癌(88枚)及转移性鳞细胞癌(80枚)。分别观察并记录两组肺部转移瘤非典型MSCT的影像学征象,逐一标记后归类,比较两组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间的差异,分析转移性腺癌及转移性鳞细胞癌组内病灶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肺部转移性腺癌和转移性鳞细胞癌毛刺征分别为61枚(69.32%)、28枚(35.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811,P<0.001);胸膜凹陷征分别为48枚(54.55%)、16枚(2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206,P<0.001);空泡/空洞征分别为10枚(11.36%)、61枚(7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303,P<0.001);含气支气管征分别为43枚(48.86%)、13枚(1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57,P<0.001);晕征/磨玻璃影分别为58枚(65.91%)、37枚(46.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91,P=0.010)。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与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呈正相关(r=0.270,P=0.011;r=0.226,P=0.035);转移性鳞细胞癌结节大小与非典型MSCT影像特征均无关(均P>0.05)。结论肺部转移性腺癌非典型MSCT多表现为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含气支气管征及晕征/磨玻璃影,转移性鳞细胞癌多表现为空泡/空洞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与肺部转移性腺癌结节大小有相关性。

  • 标签: 肺转移性肿瘤 肺腺癌 肺鳞状细胞癌 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