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国际教育思潮,最初是针对特殊教育提出的,但其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对于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培养同样具有深远的意义。在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培养过程中,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全方位全过程贯穿教育理念,培养型教师,以适应新课改对新型教师的需求。

  • 标签: 全纳教育 理论 实践 教师培养模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建筑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相关利益者多,所需资金大,有着复杂性,整体性及项目一次性等特点,为此要特别注重工程项目的管理,对管理创新的研究也很迫切。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项目进行技术创新研究,提升项目管理水平,最终达到工程项目各利益相关者都满意的结果。随着现在工程规模的不断扩大及工程成本的不断上升,只有切实做好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造价成本,提高工程造价效益,而信息化的发展,也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可能。本文主要针对基于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进行了分析,希望能给相关工作带来一点启发和助益。

  • 标签: 全生命周期 工程造价 造价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术后情况,探讨S-ICD植入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20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术前筛查特点、麻醉方式、植入技术要点以及随访情况。结果研究纳入1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个月;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49.5岁,年龄范围33~65岁。其中一级预防10例、二级预防6例。疾病谱为离子通道病、肥厚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其中2例开创性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13例为无插管全身麻醉+局部麻醉,3例为全身麻醉,无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植入后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心室颤动(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共发生40次,正确识别并恰当放电52次;1例患者因反复出现室速、室颤引起S-ICD电风暴,最终行射频消融终止。结论对于经静脉植入ICD高风险患者,选择S-ICD是安全有效的,且学习曲线短、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和应用。另外,对于致命性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需要起搏治疗的患者,可以尝试行单腔起搏器结合S-ICD治疗。

  • 标签: 心动过速,室性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恶性心律失常 单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植入术中除颤阈值(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并至少随访3个月的患者,按照术中有无DFT测试及PRAETORIAN评分分为DFT测试组、DFT未测试组,PRAETORIAN评分≤45分组、>45分组。回顾性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放电事件和并发症等。初步探讨DFT测试对后期放电事件的预测价值,以及复律失败风险极低患者的不恰当放电概率是否随PRAETORIAN评分的增高而增大。结果研究纳入41例患者,其中男31例,年龄(54.9±15.0)岁,年龄范围18~85岁。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中位随访4个月内,10例患者发生37次放电事件。DFT测试组与DFT未测试组不恰当放电患者数(1对1,P=1.000)及不恰当放电总次数(10对1,P=0.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RAETORIAN评分≤45分组与>45分组不恰当放电患者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对2,P=0.133),不恰当放电总次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对11,P<0.001)。结论S-ICD植入术中DFT测试对患者后期放电事件影响较小。复律失败风险极低患者的PRAETORIAN评分越高,不恰当放电可能性越大,该结论有待扩大样本量加以确认。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全皮下 除颤阈值 不恰当放电 PRAETORIAN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科出院冠心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实施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自我效能水平。分析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所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自我效能水平较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科出院冠心病患者实施医院-社区-患者一体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改善科出院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对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水平,延缓疾病进展有着积极意义,值得去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一体化护理 遵医行为 自我效能水平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全身麻醉和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在皮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S-ICD)围术期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入选2017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植入S-ICD的54例患者,将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全身麻醉组(n=16)及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组(n=38)。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点、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疼痛评分(NRS)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麻醉相关并发症,全身麻醉组与肋间神经阻滞组相比,手术时间[(69.75±17.57)min对(47.76±11.81)min]、术后住院时间[(4.13±2.28)d对(2.55±1.33)d]更长,术后6~48 h的NRS评分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全身麻醉方式,超声引导下肋间神经阻滞缩短了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减轻围术期疼痛,在植入S-ICD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除颤器,植入型 麻醉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