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合磁场(CMF)治疗对界面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将由中南大学实验动物学部提供的24只成年新西兰雄兔建立髌骨部分切除模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只):治疗组术后给予CMF治疗(30 min/d),对照组予以假治疗(设备关机状态)。术后12周收获髌骨-髌复合体标本行组织学、影像学和生物力学检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组织学染色结果显示,CMF治疗能明显促进愈合界面、纤维软骨的形成和成熟。影像学检测发现治疗组面积、长度、矿化含量、骨密度和显微形态学参数等量化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拉断实验显示,治疗组的横截面积、拉断负荷、极限强度、拉断能量等力学性能指标[(29.58±4.55) mm2、(229.2±59.4) N、(8.27±1.21) MPa、(0.478±0.149) J]明显高于对照组[(21.25±3.33) mm2、(154.2±40.9) N、(6.57±1.16) MPa、(0.268±0.140) J,t=3.619、2.547、2.484、2.516,P<0.05]。结论CMF治疗能明显促进界面损伤后修复

  • 标签: 骨腱界面 组合磁场治疗 生物物理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合并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梗死的病因和诊断方法。方法报道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20年1月收治的1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梗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病史及治疗方案,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断明确,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1年3个月出现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多发梗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胫骨下段、距、跟及中间楔梗死较少见,可能与激素、化疗药物、患者体质、原发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相关。磁共振成像是诊断早期梗死的首选检查。

  • 标签: 白血病,淋巴细胞,急性 造血干细胞移植 骨梗死
  • 简介:摘要: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市政管道的修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果采用传统的开挖修复方式,不仅会给地面环境形成破坏,同时也会给周边居民的生活造成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开挖修复技术逐渐应用到市政管道工程中。本文围绕非开挖修复技术进行研究,探讨了市政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优势,阐述了市政管道非开挖修复技术的选择要点和未来发展,旨在缩减施工影响范围,控制工程成本,加快施工效率。

  • 标签: 市政管道 非开挖修复 技术优势 技术选择
  • 简介:摘要:近年来,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虽然得到有效的改善和治理,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修复对矿山生态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污染和生态修复问题的重视,促进环境保护工作的基础上,推动矿产资源的绿色开发。

  • 标签: 矿山生态 生态环境污染 生态修复
  • 简介:摘要:在当前时期,我国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与生态修复工作中,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针对这一情况,自然资源部门应该予以高度重视,明确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标准,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和生态修复工作,建立完善的山河林田湖草恢复系统。加强对于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打造全面的绿色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出土地资源的积极作用,有效提高其综合利用效率,让遭到破坏的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能够逐渐得到改善。

  • 标签: 全域土地 综合整治项目 生态修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自拟中药定痹胶囊治疗中老年人常见膝性关节炎方法选择80例膝OA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经过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差异,分别服用自拟定痹胶囊和盐酸氨基葡萄糖,疼痛较重者加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关节腔积液较多者抽取积液,两组患者均注意在治疗期间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结果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组显效2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显效22例,好较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两组对照,P<0.05,有显著差异结论自拟定痹胶囊治疗膝OA优于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和以后更多病例观察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中西医治疗 自拟定痹胶囊 盐酸氨基葡萄糖胶囊
  • 简介:摘要通过研究透明质酸在软骨修复及再生中的进展发现,透明质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可通过促软骨相关基因及生成因子的表达,为细胞提供良好微环境促进软骨修复及再生。透明质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是非常优秀及有应用前景的促软骨细胞及组织修复再生的物质,对耳鼻咽喉部软骨的再生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文就透明质酸及以其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对软骨修复及再生的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耳鼻咽喉疾病 透明质酸 软骨 外科修复手术 再生
  • 简介:摘要城市社区公园绿化建设是改善和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方法,本文以城市修复理念的角度对城市社区公园进行了概述,分析了社区公园营造建设的可行性策略,具体阐述了社区公园绿化土建施工技术和绿化种植技术,以期为城市公园的建设提供指导。

  • 标签: 城市修复理念 城市社区公园 绿化施工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受到越来越多人们的关注,土壤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到我国农业和经济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还会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国家需要加大对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支持和研究,积极采取切实有效的污染治理方法改善我国土壤污染问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 标签: 污染土壤 修复方法 环境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对关节镜治疗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于2018年1月至12月因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在南部战区总医院接受肩关节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排除严重缺损、翻修等其他损伤。使用术后肩关节CT测量锚钉位置及插入角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评分)及Rowe评分系统对患者术后关节疼痛程度、稳定性、活动度及功能进行综合评价。不同锚钉位置及角度与VAS评分及Rowe评分的关系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在85例患者中,有57例患者的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28例患者的锚钉部分在肩胛盂关节面上,部分在肩胛盂边缘。两组的比较中,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829,P>0.05);所有锚钉均在肩胛盂关节面上的患者Rowe评分较高(t=-4.072,P<0.05)。通过术后Rowe评定分级对锚钉打入角度的反向比较中,2点、3点、4点和5点钟4个位点对应锚钉角度之间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t=0.312、0.885、0.775、0.934,均为P>0.05)。结论肩关节镜下缝合锚钉在合理插入角度范围内固定于肩胛盂边缘稍内侧的关节面上可以使复发性肩关节前向不稳的患者获得更好的近期疗效,而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关节镜 肩关节 脱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生素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60例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生素水泥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接受抗生素水泥治疗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率显著降低,疼痛缓解效果较好。同时,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慢性创面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抗生素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选取2021年3月至2024年3月期间60例患者,采用对比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一组接受抗生素水泥治疗,另一组接受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感染率、疼痛缓解情况等指标。结果:接受抗生素水泥治疗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感染率显著降低,疼痛缓解效果较好。同时,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抗生素水泥在慢性创面治疗中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抗生素骨水泥 慢性创面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治疗膝关节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门诊2010年12月至2013年5月膝关节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56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期间内减少活动及关节承重,均行关节腔穿刺注射玻璃酸钠液,每周1次,连续5周。结果本组56例经治疗临床症状、体征得到改善,38例在注射第1~2周显效,11例在第3~5周显效,7例无明显改善。结论玻璃酸钠对膝关节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治疗有效。

  • 标签: 玻璃酸钠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合并半月板损伤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铜(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基因ALP、BMP-2、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纳米复合物 仿生材料 骨膜 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