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舒适护理用于肺心病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30例肺心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适组和常规组,每组65例,常规组患者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舒适组患者在与常规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舒适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舒适组护理满意度96.92%,显著优于常规组76.9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舒适护理可以明显促进肺心病患者的康复时间,为患者节约住院费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 常规护理 肺心病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CT-FFR)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治疗决策的影响。方法该研究收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CTA和CT-FFR的结果,以指导中度狭窄(30%~75%)患者的治疗决策。收集CTA数据,并用FFR软件分析血流储备分数数据,定义病变远端冠状动脉管腔直径2 mm处CT-FFR值≤0.8为显著狭窄具有血流动力学意义。根据CTA及CT-FFR结果将患者分为4组,A组:CTA狭窄<5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B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C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D组:CTA狭窄≥50%且CT-FFR≤0.80,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及有创冠状动脉造影术,必要时行支架植入或者冠脉搭桥手术。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各组间采用检验进行比较;组间平均值用t检验,两个以上组间平均数比较用Kruskal Wallis检验;使用Kaplan-Meier方法评估复合终点风险率比例。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330例患者,其中一支或者多支冠脉血管处于中度狭窄(30%~75%)的136例患者并进行CT-FFR分析;(2)136例CT-FFR分析结果中,23例患者(17%)的检测结果为狭窄<50%;35名患者(26%)的CTA检测结果为狭窄≥50%但为阴性(CT-FFR>0.8);7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为狭窄≥50%且为阳性(CT-FFR≤0.80),其中34名患者单接受最佳药物治疗;(3)随访结束时,A组和B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似(23%比29%),但与A组比较,C组和D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例明显升高(分别为65%、32%)。重要的是D组(14%)非致命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32%,P<0.05)的。结论在中度狭窄的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CT-FFR可有效地识别不需要进一步诊断检测或介入干预的患者(CT-FFR>0.80)和需要进一步有创冠脉造影检测和介入干预的高危患者(CT-FFR≤0.80)。CT-FFR能够评估患者的风险和为患者治疗提供最佳策略指导。

  • 标签: CT-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 稳定性冠心病 冠脉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ABC情绪管理模式在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住院的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5月—2019年5月入院患者作为对照组(n=50),2019年6月—2020年5月入院患者作为观察组(n=50)。对照组实施常规ABC情绪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跨理论模型联合ABC情绪管理模式。采用自动思维问卷(ATQ)、自护能力量表(ESCA)、西雅图心绞痛生活质量量表(SAQ)评价干预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ATQ、ESCA、SA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ATQ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两组患者ESCA、SAQ评分均提高,观察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D型人格冠心病患者实施跨理论模型联合ABC情绪管理模式可消除患者消极思维,提高其自护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D型人格 跨理论模型 ABC情绪管理 消极思维 自护能力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