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pr174对脓毒症小鼠肠道损伤、肠道菌群与代谢物组成的影响。方法将12只8周龄雄性C57BL/6和Gpr174-/-小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分别为野生(WT)组,敲除(KO)组,野生鼠盲肠结扎穿孔(WT+CLP)组和敲除鼠盲肠结扎穿孔(KO+CLP)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刺法建立脓毒症模型;分别在生理情况下与脓毒症造模后72 h收集小鼠粪便,提取菌群DNA并进行扩增,在对PCR产物荧光定量后,对原始数据进行过滤与质控并筛选差异菌群。利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使用QuanMET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并比对鉴定内源性代谢物。通过R语言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筛选相关差异代谢物,并进一步分析相关代谢通路。结果研究发现,KO-CLP组小鼠的肠道损伤和炎症反应较WT-CLP组减轻,肠道屏障结构和功能破坏较弱。同时,WT组与KO组小鼠在生理和脓毒症情况下肠道差异菌群组内差异小,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理情况下共筛选出18种差异细菌,差异最显著的包括双歧杆菌、乳酸菌、理研菌、拟杆菌、巴恩斯氏菌、普雷沃特菌、龈乳杆菌、艾克曼菌等,但脓毒症时则仅存在2种差异菌,分别为瘤胃球菌与普雷沃氏菌。肠道代谢物PCA分析表明生理情况下野生组与敲除组小鼠存在组间差异;而在脓毒症造模后,KO与WT小鼠组间差异不明显。在生理情况下,WT组与KO组小鼠鉴定出24种差异代谢产物,其中差异最显著的为丙氨酸与丙酮二羟酸,这些差异代谢产物涉及丙氨酸循环、丙氨酸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Gpr174敲除后能缓解脓毒症小鼠的肠道损伤。生理情况下Gpr174影响肠道菌群与代谢产物。研究结果提示Gpr174参与肠道菌群与代谢物的调控。

  • 标签: 脓毒症 代谢组学 微生物组学 G蛋白偶联受体174 肠道损伤 短链脂肪酸 免疫反应 趋化因子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失控的炎症反应是脓毒症的主要发病机制。近期发现G蛋白偶联受体-174 (GPR174)在免疫反应的调控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探讨GPR174基因多态性与汉族人群脓毒症易感性的相关性和机制。方法收集2005年5月至2017年12月入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ICU) 575例脓毒症和579例非脓毒症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利用ABI 7900平台TaqMan Real-time PCR方法对GPR174基因的SNP rs3827440进行基因测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TNF-α、IL-1β、IL-6和IL-10的浓度。建立CLP脓毒症小鼠模型,观察Gpr174基因敲除后(Gpr174 KO)对脓毒症小鼠生存率和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GPR174基因rs3827440与汉族人群脓毒症的易感性显著相关。脓毒症患者携带TT/T基因型/等位基因比例明显高于ICU非脓毒症对照组,Logistic回归分析纠正性别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1.68, 95% CI: 1.19-2.20, P = 0.0004)。进一步研究发现,脓毒症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的浓度与基因型有关,携带TT/T基因型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浓度显著高于携带CC/C基因型的患者,去除混杂因素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动物实验发现,与野生型小鼠相比,Gpr174 KO小鼠脓毒症的生存率明显升高,血清中炎症介质TNF-α、IL-6、IL-1β的表达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10明显升高(P < 0.01)。结论GPR174通过调控炎症反应,影响脓毒症的发病和易感性。

  • 标签: 脓毒症 G蛋白偶联受体-174 易感性 免疫反应 炎症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