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了使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检查病人得到情感化、舒适化的护理,减轻检查过程中的不适。方法 对我院2010年01月~2016年10月行纤支镜检查的140例病人实施舒适护理。结果 检查后随访病人在检查过程中的满意度,并征求改善意见,满意度为97.56%。结论 将舒适护理应用于纤支镜检查,使病人在整个检查过程中充满关怀与帮助,建立了和谐、信任的护患关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 标签: 舒适护理 边疆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县级三级乙等医院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形成因素,为高危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提供依据。 方法 采取了回顾性研究收集2017年1 月—2019年12月我院发生的47例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学分析找出导致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的原因、高发科室及常见部位,并提出预防措施。 结果 47例患者共有发生53处压力性损伤,多发压力性损伤(≥2个部位)5例,占10.7%,单发压力性损伤 42 例,占89.3%。结论 影响住院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因素众多,关注措施的落实有效降低院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

  • 标签: 医院内获得性压力性损伤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加快了医疗行业的竞争,对于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思维的公立医院来说社会经济体制的快速转型为现代医院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公立医院作为国家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不利于医院与人民群众的交流和互动,医院的文化宣传长期处于滞后的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事业单位的宣传工作进入新的时期,本篇文章就将结合新时期下医院宣传工作面临的挑战,并提出构建宣传工作体系的优化措施。

  • 标签: 医院宣传体系 挑战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医院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其对病毒的消灭效果进行 监 测分析。方法:对我院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的环境卫生学以及消毒灭菌相关的 9364 份 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分析发现, 9364 份 相关资料中,合格的有 9073 份 ,其合格率为 96.89 % ,样本的合格率表现为上升趋势。结论:各个医院应重视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的检测,并加强对医院环境改善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力度。

  • 标签: 医院 环境卫生 消毒灭菌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现代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当前信息化技术已经逐渐完善,带动了我国多项产业的进步。医院是我国社会重要的部门,一直承担着治病救人的重要职责。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医院的发展规模也不断的扩大,医院内部工作人员的数量也上涨,在管理上存在了很大的难度。因此,为了有效的科学的进行人员配置,当下医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引进了信息化技术,提升医院的内部管理水平。

  • 标签: 医院 人力资源管理 信息化管理建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医院消毒灭菌的效果和感染控制的状况,研究医院感染控制策略。方法:本次研究以 2018年 6月至 2019年 6月期间各科室消毒灭菌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其中包含了空气消毒资料、表面消毒资料以及效果消毒剂资料等等,对消毒灭菌效果和感染控制监测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以此为基础研究感染控制措施。结果:各个科室 6087份消毒灭菌资料中,合格样本为 5492份,合格率为 90.22%。而在本次消毒灭菌监测采集样本中, 2018年样本为 3043份,合格样品 2597份,采集样本合格率为 85.34%; 2019年样本 3044份,合格样本 2970份,采集样本合格率为 97.57%,充分证明了消毒灭菌监测合格率整体呈现为上升趋势,统计学有差异( P< 0.05)。空气资料、物体表面资料、一次性医疗用品资料、紫外线消毒辐射监测数据资料以及医院污水资料,其中空气资料样本合格率 90.21%( 2812/3118),物体表面资料样本合格率 87.23%( 2196/2518),一次性医疗用品样本资料合格率 95.24%( 194/204),紫外线消毒辐射监测数据资料合格率 89.21%( 137/154),污水资料合格率 91.12%( 84/93)。结论通过对于各个科室的消毒质量的强化监测管理工作,选择边监测边整改的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医院的感染控制工作的提升,值得推广 。

  • 标签: 医院 消毒灭菌 感染控制 策略
  • 作者: 许敏 吴静 胡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6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员中心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整群抽样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彭州市妇幼保健院6所妇幼专科医院急诊护士171名,通过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知识平均得分为(29.52 ± 2.74)分,各条目的正确率22.2%~1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急诊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影响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模型解释了12.7%的变异量(R2值为0.127,P<0.01)。结论目前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认知不足,护士对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管理者和教育者应结合孕产妇和儿童的生理特殊性,亟待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护士对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高警示药物 静脉输注 认知
  • 作者: 许敏 吴静 胡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21年第16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员中心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急诊科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41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方便抽样、整群抽样法,选取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成都市成华区妇幼保健院、四川省彭州市妇幼保健院6所妇幼专科医院急诊护士171名,通过问卷调查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认知现状。结果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知识平均得分为(29.52 ± 2.74)分,各条目的正确率22.2%~100.0%;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月收入、急诊护理工作年限、职称影响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模型解释了12.7%的变异量(R2值为0.127,P<0.01)。结论目前妇幼专科医院急诊科护士对静脉输注高警示药物的认知不足,护士对知识的需求较高,医院管理者和教育者应结合孕产妇和儿童的生理特殊性,亟待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护士对高警示药物的知识水平,保障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急诊科护士 高警示药物 静脉输注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综合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的健康体检者(n=200),以随机抽签法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均为100例。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比较两组体检者对体检的满意程度。结果 研究组体检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精细化管理模式 综合医院 健康管理中心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对结肠镜检查患者Boston肠道准备量表(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BBPS)评分及耐受度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2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10例。对照组取4袋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加入凉开水将其配制成4 L溶液进行肠道准备,于内镜检查前6 h开始,每小时服用1 L溶液,最后一次服用时间至结肠镜检查开始时间间隔≤4 h。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内镜检查前4 h口服30 mL西甲硅油乳剂。比较两组研究对象BBPS评分、腔内液体量评分及总分,耐受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全结肠评分(7.16±0.61)分、左半结肠评分(2.89±0.62)分、横结肠评分(2.78±0.64)分、右半结肠评分(1.58±0.49)分、肠腔内体液评分为(1.47±0.48)分、总分为(8.84±0.87)分,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5.13±0.76)、(2.23±0.86)、(2.15±0.76)、(1.14±0.16)、(0.91±0.55),(7.11±1.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854、6.532、6.652、8.957、8.054、13.380,P均<0.05);观察组耐受度(90.00%,99/110)高于对照组(81.81%,90/110),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043,P=0.081);观察组腹胀发生率(1.82%,2/110)低于对照组(8.18%,9/1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0,P<0.05),两组患者电解质紊乱、恶心呕吐、低血糖或饥饿及心慌胸闷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肠道准备中应用聚乙二醇联合西甲硅油能够提高患者肠道清洁度,较单纯使用聚乙二醇不增加患者耐受程度,但减少了患者腹胀的发生。

  • 标签: 结肠镜 聚乙二醇 西甲硅油 Boston肠道准备量表 耐受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及准确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7月至2021年6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63例行外科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85例,女78例;年龄为(61±8)岁。观察指标:(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和(或)百分比表示。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诊断价值的真实性评价采用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约登指数指标,可靠性评价采用准确度和Kappa分析。上述评价指标的值越大,提示该诊断方法的可行性和(或)可靠性越强。单因素分析采用χ²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2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1)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463例食管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90例(真阳性35例、假阳性55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73例(真阴性300例、假阴性73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108例,无纵隔淋巴结转移355例。(2)胸部增强CT检查对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32.41%(35/108)、84.51%(300/355)、38.89%(35/90)、80.43%(300/373)、0.169;准确度为72.35%(335/463),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180(P<0.05)。(3)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和肿瘤浸润深度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相关因素(χ²=7.65,6.07,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2.05,95%可信区间为1.23~3.43,P<0.05)。结论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有限,与术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存在较大差异。肿瘤长径≥2.1 cm是影响胸部增强CT检查诊断食管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准确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纵隔 淋巴结转移 诊断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