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采取延续护理模式的可行。方法:选取本院 2016年 6月 ~2017年 6月间收治的 103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延续护理组( n=52)和常规组( n=51),对常规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延续护理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分析两组患者出院一年后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指数 。 结果:研究组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分级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 0.05)。 结论:对脑卒中患者使用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能有效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脑卒中 延续性护理 可行性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贝利尤单抗治疗SLE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的SLE患者41例,记录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结果和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分析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变化。结果41例患者使用贝利尤随访时间为(3.0±1.0)个月,其中有19例患者因疫情停药,平均时间为(2.6±0.9)个月。使用贝利尤单抗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肾脏系统受损26例(63.4%),其次为肌肉骨骼受损24例(58.5%)。治疗前后泼尼松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9,35)mg/d和13(8,25)mg/d,Z=-3.573,P<0.01],SLEDAI-2000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4,8)和2(2,4),Z=-4.446,P<0.01],抗dsDNA抗体(ELIS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6(26,300)和36(10,139),Z=-3.436,P<0.01],C3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2±0.22)g/L和(0.74±0.20)g/L,t=-5.454,P<0.01],C4水平明显升高[(0.13±0.07)g/L和(0.17±0.07)g/L,t=-5.851,P<0.01],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117±15)g/L和(125±16)g/L,(t=-4.236,P<0.01],A/G水平明显升高[(1.30±1.36)和(1.49±0.29),t=-5.174,P<0.01]。患者接受贝利尤单抗治疗期间,共有4例(13.8%)报告了不良事件,1例为上呼吸道感染,2例为尿路细菌感染,1例为带状疱疹。结论贝利尤单抗治疗SLE安全有效,可以协助糖皮质激素剂量常规减少,同时改善贫血效果明显,但具体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且贝利尤单抗治疗不良事件发生较少。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治疗结果 安全 贝利尤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奥玛珠单抗在中重度过敏哮喘患者(≥6岁)中作为附加治疗的长期(≥48周)疗效与安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对照试验注册中心、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自建库到2020年5月发表的附加奥玛珠单抗治疗中重度过敏哮喘的随机对照试验(RCT)。Clinicaltrails.gov平台已完成但尚未发表的相关RCT研究也纳入。由两名研究人员进行数据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RCT研究,合计3 427例哮喘患者,其中奥玛珠单抗组1 883例,对照组1 554例。meta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奥玛珠单抗可降低研究期间发生哮喘急性发作的患者比例、哮喘急性发作频率(RR=0.66,95%CI:0.57~0.77,P<0.01;RR=-0.15,95%CI:-0.25~-0.06,P<0.01),大幅改善哮喘生活质量问卷调查(AQLQ)评分总分(RR=0.23,95%CI:0.14~0.32,P<0.01),但奥玛珠单抗并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RR=0.99,95%CI:0.96~1.02,P=0.41;RR=0.83,95%CI:0.65~1.06,P=0.14)。结论奥玛珠单抗作为对6~76岁中重度过敏哮喘患者的附加治疗(48~78周),可有效减少哮喘急性发作频率、改善AQLQ评分总分,且安全好。

  • 标签: 哮喘 奥玛珠单抗 治疗结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碎吸术与传统定位徒手穿刺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高血压脑出血的个性化治疗方案。资料与方法:纳入2015年6月至2016年9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98例,有手术指征但未达到开颅标准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并采用前瞻对照研究。其中46例采用立体定向穿刺血肿碎吸术,52例采用传统定位徒手穿刺血肿引流术,比较两种术式的可行。结果:两组病人的年龄、性别、血肿量、出血侧别、术前意识及手术时机等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立体定向组术后并发症少,立体定向组与传统定位组比较,其中局灶脑梗死、肺感染、气切、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传统定位组(p0.05),术后12个月ADL的良好率立体定向组高于传统定位组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立体定向手术 传统定位手术 高血压性脑出血 可行性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评估预防护理对矽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间院内收治的矽肺疾病患者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依据,抽取人数共120例,按照入院顺序的先后将其均衡分至两组,每组划入(n=60),同时将不同形式的干预策略应用于两组之间,实施常规护理服务的小组定义为参照组,实施预防护理服务的小组定义为研究组,随之进行数据收集,整合比对。具体包含:患者机体恢复情况、感染问题及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方案不同,收获效果也截然不同,研究组各项指标数值均显优另一组,极具实施,P值达小于0.05标准,具备可比价值,值得探讨。结论:在本次研究中,有针对的对预防护理在矽肺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研讨,可令其优势尽显无疑,值得采纳。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矽肺疾病患者 医院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摘要中重度过敏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率高、住院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经济负担重,其中部分患者经常规治疗仍不能控制病情。奥马珠单抗是治疗哮喘的第一个靶向药物,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其可有效改善常规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过敏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提高生命质量且安全好。

  • 标签: 哮喘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奥马珠单抗
  • 简介:摘要中重度过敏哮喘患者哮喘急性发作率高、住院率高、病情重、预后差、经济负担重,其中部分患者经常规治疗仍不能控制病情。奥马珠单抗是治疗哮喘的第一个靶向药物,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IgE单克隆抗体,其可有效改善常规治疗控制不佳的中重度过敏哮喘患者的哮喘症状、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提高生命质量且安全好。

  • 标签: 哮喘 过敏反应 免疫球蛋白E 奥马珠单抗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计算围绝经期妇女(40~50岁)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探讨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与内脏脂肪量的内在联系。方法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334例围绝经期妇女的问卷资料(年龄、体重、烟酒史、既往骨折史、激素应用情况等),通过双能X线扫描获得定量指标骨密度值及内脏脂肪量,采用FRAX软件计算骨折风险,并与内脏脂肪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妇女随年龄增加,骨密度值逐渐减少,骨折风险逐渐增高;内脏脂肪量与骨密度呈负相关(r=-0.35,P<0.05);内脏脂肪量与骨折风险呈正相关(r=0.58,P<0.05)。结论FRAX能精准反映围绝经期妇女骨折风险,有助临床提前干预;内脏脂肪是导致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致病因子之一。

  • 标签: 围绝经期 妇女 骨折 风险 内脏脂肪量 相关性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将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本次实验的对照组为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本院消毒供应室尚未进行细节管理的护理工作情况,本次实验的观察组为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本院消毒供应室实施细节管理的护理管理工作情况。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分析细节管理融入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结果:对比研究发现,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工作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特征(P

  • 标签: 细节管理 消毒供应室 护理管理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方法:选择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的180例样本作为研究对象,将2019年6月-12月进行常规管理的90例样本设置为对照组,将2020年1月-6月进行PDCA循环管理的90例样本设置为研究组。对比两组灭菌合格率以及护理管理效果评分,分析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及可行。结果:比较研究发现,研究组灭菌合格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管理效果评分优于对照组,组检差异具有显著特征(P

  • 标签: PDCA循环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管理 应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由呼吸康复护理小组主导的呼吸康复护理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的124例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018年6月—2019年6月入院的62例为对照组,2019年7月—2020年6月入院的62例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由呼吸康复护理小组实施呼吸康复护理。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BODE指数、中文版慢性阻塞肺疾病评估测试(CA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差异。结果最终对照组58例、观察组61例患者完成研究。干预后,观察组患者BODE指数、CAT评分较干预前降低,ADL、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得分升高,且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设呼吸康复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呼吸康复护理中可缓解患者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ADL、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值得推广。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呼吸康复 呼吸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看看护理的多样如何影响糖尿病和创伤性骨折患者。方法选择该医院80例糖尿病病例(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按随机选择的小组原则(护士采用定期护理措施)、观察组(护士采用多样化护理)、40例糖尿病综合征患者两组治疗及血糖。糖尿病患者和外伤复发检查者血糖水平明显高于被诊断患有外伤旁路糖尿病的同类群体患者,外伤旁路患者的治疗水平高于比较组(p)0.05 .结论:实施糖尿病和外伤应激障碍患者多种护理服务可以提高治疗依赖,提高血糖水平,促进临床接受度。

  • 标签: 多样性护理干预 糖尿病 合并 创伤性骨折 患者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SLE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且资料完整的211例维吾尔族SLE和同期的273例汉族SL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维吾尔族SLE患者211例,其中女性195例,男性16例,发病年龄15~64岁,平均(35±12)岁,病程0.1~228个月,平均(21±35)个月;②临床特征:维吾尔族SLE患者临床特征前5位分布为:肾脏受累56.4%(119/211),血液系统受累56.4%(119/211),皮疹50.2%(106/211),关节炎49.8%(105/211),乏力47.9%(101/211);与汉族SLE患者相比较,维吾尔族SLE患者雷诺现象出现比例低(χ2=6.066,P=0.01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免疫学特征:维吾尔族SLE患者自身抗体的分布分别是:ANA:94.8%(200/211),抗dsDNA抗体54.5%(115/211),抗SSA抗体47.9%(101/211),抗U1核糖核蛋白(U1-RNP)抗体35.1%(74/211),抗组蛋白(AHA)抗体28.4%(60/211);与汉族SLE患者相比,维吾尔族SLE患者抗AHA抗体(χ2=4.952,P=0.026)的比率明显高于汉族SLE患者,更易出现贫血(χ2=6.904,P=0.009)、补体下降(χ2=6.330,P=0.01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未发现新疆地区维吾尔族SLE与汉族SLE患者在常见临床表现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维吾尔SLE族患者更易出现贫血、补体的下降,差异的产生可能与种族、饮食习惯等有关。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新疆 维吾尔族 临床特点 免疫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不同等位基因分级的家族高胆固醇血症(FH)患者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PCSK9)抑制剂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探讨FH表型分子病因分类对PCSK9抑制剂降脂疗效的提示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就诊于北京安贞医院的FH表型患者,收集其年龄、性别等临床信息,经二代测序技术进行致病基因检测。依据受累等位基因数量及基因受损程度将患者分为单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单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以及无主要致病基因突变组。检测不同等位基因分级的患者干预前、4~6周的强化他汀治疗后、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1个月后的LDL-C水平和降幅,分析基线LDL-C水平与降幅的相关以及各基因型分组治疗后LDL-C水平达到靶目标值的比例。结果共纳入66例FH表型患者,其中男性47例(71.2%),女性19例(28.8%),年龄(43.1±13.4)岁。单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7例(10.6%),单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25例(37.9%),多等位基因-缺失突变组8例(12.1%),多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18例(27.3%),无主要致病突变组8例(12.1%)。PCSK9抑制剂联合治疗的LDL-C降幅由大到小依次是单等位基因组>无主要致病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组,整体分布于0~90%范围内,单等位基因2个分组和无主要致病基因组>50%>多等位基因2个分组。PCSK9抑制剂联合治疗下LDL-C进一步降幅由大到小依次为单等位基因组>无主要致病突变组>多等位基因组。总体FH表型患者中高强度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后LDL-C降幅随基线LDL-C的水平升高而减小(r=0.46,P<0.001),高强度他汀治疗基础上PCSK9抑制剂的进一步LDL-C降幅随基线LDL-C水平升高而减小(r=0.40,P=0.001)。与其他组相比,单等位基因组高强度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治疗后LDL-C降幅较高且稳定,其中单等位基因-缺陷突变组LDL-C降幅随基线LDL-C水平升高而增大(r=0.54,P=0.009),PCSK9抑制剂的进一步LDL-C降幅随基线LDL-C水平升高而减小(r=0.43,P=0.040)。多等位基因组治疗前后LDL-C降幅因致病基因位点及组合方式不同而异。不同基因型FH表型患者LDL-C的达标率:为单等位基因组26例(86.7%)、无主要致病基因突变组6例(6/8)、多等位基因组1例(3.8%)。结论所有基因型患者均可以从他汀联合PCSK9抑制剂的强化降脂治疗中受益,不同分子病因的中国FH表型患者PCSK9抑制剂疗效存在显著差异,致病基因分析对FH患者PCSK9抑制剂降脂疗效具有提示作用。

  • 标签: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kexin9型 遗传异质性 等位基因分型 LDL-C降幅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晚发性系统红斑狼疮(SLE)患者15年生存率、死亡原因和预后因素。方法系统回顾收集200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92例晚发性SLE(发病年龄>50岁)患者的临床及血清学资料,并进行门诊或电话随访,所有患者均符合199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SLE分类标准,分析其生存率、死亡原因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92例患者中失访8例(8.7% 8/92),随访84例(91.3% 84/92)中64例(76.2% 64/84)生存,20例(23.8% 20/84)死亡,中位生存期108个月,晚发性SLE患者5年、10年和1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6.0%、77.9%和59.6%。感染(55.0%)和多脏器衰竭(15.0%)是其主要死亡原因。晚发性SLE患者预后单因素分析显示发病年龄(HR=1.113,P=0.001)、血液系统受累(HR=3.610,P=0.023)、合并心血管疾病(HR=3.128,P=0.011)对预后有显著影响。结论晚发性SLE的生存率及预后仍较差,预防感染及控制脏器损伤,关注合并的心血管疾病,对提高晚发性SLE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晚发 生存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SLE患者的抑郁状况。方法收集2020年8月16日至2020年9月2日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及各地州SLE患者和健康人群(对照组)信息,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抑郁和睡眠质量评估。非正态分布数据用M(P25,P75)表示,2组间连续变量比较采用秩和检验。连续变量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等级变量或分类变量采用Spearman相关检验。结果SLE组抑郁患病率为41.9%(62/1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1%(36/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2,P<0.01),SLE组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1.8%(47/14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1.61%(32/1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85,P=0.049)。VAS(OR=1.366,P<0.01),PSQI总分(OR=1.198,P<0.01)为SLE患者合并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疫情隔离期间SLE患者抑郁患病率较非疫情期间SLE患者高,疼痛、睡眠质量差为独立危险因素,需要积极关注SLE患者的心理状况。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抑郁 睡眠障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前瞻的护理管理理念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的效果,和影响护士心理状态情况进行讨论。方法 选择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本院消毒供应室的180件医疗物品和15名护理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90件,7名)和研究组(90件,8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研究组采用前瞻护理管理,并开展对护理人员的心理干预,对两组护理质量和护士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医疗物品的洗涤、包装、灭菌和消毒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和强迫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瞻护理管理理念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可取得显著效果,并缓解护士心理压力,应在消毒供应室中广泛推广。

  • 标签: 前瞻性 护理管理理念 消毒供应室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敏肌钙蛋白T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及对急性心肌梗死的鉴别意义。方法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0例(慢性心衰组)、心肌梗死患者50例(心梗组)、25例健康检查者(常规组)作为研究对象。以0.014ng/ml高敏肌钙蛋白T为分界线,将慢性心衰组分为正常组(n=36)、升高组(n=64)。入院当日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经超声心动图对慢性心衰者的射血分数、心脏各腔径进行测定。结果慢性心衰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常规组(p<0.05);心梗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高于慢性心衰组(p<0.05)。就心功能级别而言,心功能Ⅱ级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低于Ⅲ-Ⅳ级,且Ⅳ级高于Ⅲ级(p<0.05)。就心脏病病因而言,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明显低于缺血性心肌病、糖尿病心肌病、扩张心肌病患者(p<0.05)。慢性心衰者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与射血分数负相关,与心脏各腔径呈正相关。结论慢性心衰者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提升,与射血分数负相关,与心脏各腔径正相关。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处于0.08-0.23ng/ml时,对鉴别诊断急性心梗、慢性心衰有意义。测定慢性心衰者的高敏肌钙蛋白T水平,有利于临床预防、诊治慢性心衰进展。

  • 标签: 高敏肌钙蛋白T 慢性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