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建筑科学 > 市政工程
  • 创建时间:2020-06-15
  • 出处:《城镇建设》 2020年第07期
  • 机构:“扶贫攻坚就是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这是 2013年 11月 3日,习近平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的“精准扶贫”。他要求,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如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成为我国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十八大以来,中国 600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平均每年有 1300多万人脱贫。在建党 100周年的时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 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承诺的庄严誓言。十九大以来,坚持精准方略,决胜全面小康,脱贫攻坚的行动正在各个战场上全力推进。但是在精准脱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的今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现象仍然存在,“痕迹管理”比较普遍,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这些问题既占用了广大基层扶贫干部的大量时间、耗费了大量的精力,更加助长了形式主义。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就痛批了有的地方在决胜扶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大搞形式主义,让中央的精准扶贫方略变味、走形,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断送了建党100周年全面实现小康的庄严承诺。其主要形式表现为应付精准扶贫工作和上级检查,手段不用其极,花样繁多,形式主义超出想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