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对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护理中将整体护理干预进行运用的作用。方法 结合对比护理观察的方式开展探究,纳入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收治患者中60例为对象,双盲法均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0例,整体护理)。分析两组术期护理效果。结果 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疼痛程度,观察组均存在优势,P

  • 标签: 整体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妇科腹腔手术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遴选我科2020年7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92例腹腔手术患者病例资料,以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即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研究组接受优质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将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及疼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前焦虑、抑郁评分对比结果P﹥0.05,组间无显著差异;干预后研究组更低对比结果P﹥0.05。研究组疼痛评分更低,对比结果P﹥0.05。结论:在妇科腹腔手术时应用优质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可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术后疼痛。

  • 标签: 优质护理 健康教育 妇科腹腔镜手术 焦虑抑郁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腹腔子宫肌瘤切除术后,探究中医适宜护理技术的操作步骤、实施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活动中,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子宫肌瘤患者,入院开始时间为2022年9月,结束时间为2023年12月,而后在奇偶数字法下,将70例患者分组,具体包括:对照组、实验组;全部患者均开展腹腔切除术治疗,在术后阶段,将常规护理为对照组提供,中医适宜护理技术为实验组提供,每组35例,比较最终效果。结果:并发症发生率统计后,子宫肌瘤患者存在组间差异,且实验组更低,P<0.05;护理满意度方面,实验组VS对照组,评分高,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中,腹腔切除术后的中医适宜护理技术效果更佳,显著表现在: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满意度方面,值得大力推行。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切除术 并发症发生率 中医适宜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快速康复理念用于皮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护理中对患者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研究中纳入患者100例,均为本院收入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1月—2023年6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实施皮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结果:观察组术后1d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的JOA评分及ODI评分对比,P>0.05。两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高于术前,ODI评分低于术前,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理念用于皮椎间孔腰椎间盘切除术围手术护理中可以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腰椎功能恢复。

  • 标签: []快速康复理念 经皮椎间孔镜 腰椎间盘切除术 围手术护理 疼痛程度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乳糜泻(CD)的临床与内特征,为更有效地诊治C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6例CD患者的临床和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确诊96例CD患者,男性33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18~81(47±14)岁,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中位病程为2.0 (0.2, 40.0)年。经典型CD患者41例(42.7%),非经典型CD患者55例(57.3%)。经典型CD患者均表现为慢性腹泻,常伴有慢性腹痛(46.3%,19/41)、腹胀(17.1%, 7/41)、贫血(65.9%, 27/41)和慢性疲劳(48.8%, 20/41)。非经典型CD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58.2%, 32/55)、腹胀(32.7%, 18/55),常伴有贫血(40.0%, 22/55)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38.2%, 21/55)。与非经典型CD相比,经典型CD更容易出现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患者合并症的发生频率为36.5%(35/96),主要合并症为甲状腺疾病(19.8%,19/96)、结缔组织病(6.2%,6/96)和肾脏疾病(6.2%,6/96)。CD合并疾病在经典型CD与非经典型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有内下表现的频率为84.4%(81/96)。十二指肠球部内下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改变(72.9%,70/96),沟槽样改变(10.4%,10/96)和局灶性绒毛萎缩(9.4%,9/96);降部内下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皱襞减少、变平或消失(43.8%,42/96),扇贝样改变(38.5%,37/96)和结节样改变(34.4%,33/96)。结论成人CD患者女性居多,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非经典型CD临床表现为主,部分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有特征性内表现的患者应警惕CD的可能。临床医师应加强对CD的认识,减少漏诊。

  • 标签: 乳糜泻 胃镜 成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全腔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月辽宁健康产业集团阜新矿总医院收治的402例早期乳腺癌患者,根据术后5年内乳腺癌转移情况将患者分为转移组(n=37)和对照组(n=365)。转移组是指患者术后5年内发生乳腺癌转移,对照组是指患者术后5年内未发生乳腺癌转移。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分期、病变部位、病灶数量、肿瘤直径、病理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分子分型、淋巴结转移情况、远处转移部位、远处转移数目、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手术情况、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53(CA153)、糖类抗原199(CA199)、术后拔管时间、引流量、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患肢活动障碍、住院时间。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全腔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用SPSS决策树模型预测各危险因素的强度及分层节点。使用R 4.0.2软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用ROC的曲线下面积(AUC)对连续性变量的分层节点进行验证。结果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0岁(OR=2.715,95%CI:2.349~3.168,P=0.002)、有淋巴结转移(OR=2.604,95%CI:2.413~2.825,P=0.009)、组织学分级为G3级(OR=2.473,95%CI:2.331~2.701,P=0.007)、CEA≥4.10 ng/mL(OR=2.481,95%CI:2.357~2.616,P=0.003)和CA153≥18.90 U/mL(OR=2.467,95%CI:2.344~2.620,P=0.002)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全腔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决策树模型显示,年龄<40岁(χ2=16.18,P<0.001)、有淋巴结转移(χ2=9.53,P=0.002)、组织学分级为G3级(χ2=11.73,P<0.001)、CEA≥4.10 ng/mL(χ2=13.62,P=0.001)和CA153≥18.90 U/mL(χ2=7.39,P=0.010)均具有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全腔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预测能力,各节点ROC曲线的AUC值分别为0.814、0.789、0.761、0.696、0.745,灵敏度分别为84.35%、74.96%、79.35%、71.59%、73.10%,特异性分别为80.16%、77.55%、76.54%、70.32%、76.83%,模型预测性能好。结论年龄<40岁、有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为G3级、CEA≥4.10 ng/mL和CA153≥18.90 U/mL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行全腔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后远处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全腔镜保留乳头乳晕皮下腺体切除术 转移 危险因素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接受神经内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护理中采取PDCA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接受神经内下脑垂体瘤切除术患者中抽选4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20例,接受PDCA护理管理模式护理,对照组有患者20例,接受常规护理模式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意识障碍、颅内感染、脑脊液鼻漏、低血钠、尿崩症等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护理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29、4.329,P

  • 标签: PDCA护理管理模式 神经内镜下脑垂体瘤切除术 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