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1932年3月初成立的复兴社,到底全称是什么?《辞海》“复兴社”条的释文是:“‘中华民族复兴社’的简称.”但在中字条下却没有“中华民族复兴社”互见条.韩信夫等《中华民国大事记》1932年3月份记:“是月,中华民族复兴社(简称复兴社)成立.”(该书(3)349页)陈旭麓等《中华民国史辞典》载:“复兴社全称‘中华民族复兴社’.

  • 标签: 中华民族复兴 中华复兴 蒋介石 复兴民族 中华民国史 平均地权
  • 简介:<正>本来这是一篇大文章,也可以写成一本书,现在我们在这里只能简单谈谈,但这里对租界的数字是经过考证核实的.过去对于我国租界的数字问题,向来有多种说法,有费正清、钱实甫的33处说,有《国际法辞典》的28处说,有张海鹏的38处说,有《申报年鉴》的37处说,有《中国外交年鉴》的32处说;有吴圳义的44处说,有屠思聪与严中平的34处说,有许涤新的30多处说等等.

  • 标签: 公共租界 英租界 法租界 居留地 使馆界 中国外交
  • 简介:<正>陈立夫在《成败之鉴》有关抗战时期的教育一节中写道:“战时教育的种种措施,需要极多极多的经费。在抗战时财政收入减少,而军费浩繁,教育与文化在短见者看来,比较为不急之务,国家不应为此耗费巨量金钱。可是当时的孔院长(行政院长孔祥熙)兼财政部长同意我的见解,认为抗战与建国应双管齐下,教育青年乃是为建国预储人才,和抗战同样重要,也是实现他的抱负的机会。

  • 标签: 抗战时期 学生贷金 陈立夫 孔祥熙 国立中学 财政部长
  • 简介:1947年初,南京中央政治大学(原名中央政治学校)一部分(主要是新闻系)毕业生和在校同学,办了个4开周刊,名叫《大学周报》。从刊头由胡适题字的迹象来看,这个刊物是向着中间路线的政治方向的。大致办了1年光景,到1948年三四月里,刊物改组了,由当时在《中央日报》主笔室任主笔的胡南林(原中政校新闻系毕业生,成都人)担任总编辑。胡南林虽是《中央日报》的主笔之一,但对于

  • 标签: 司徒雷登 公开信 陶希圣 李宗仁 评论 金陵大学
  • 简介:(一)邓季宣先生是安徽教育界的重要一人,曾任安庆高级工业学校校长、宣城师范校长;抗战时期,任国立九中总教导主任兼高中第一分校校长,九中代理校长;九中校长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陈访先,常年居重庆,从不到校办公,任邓季宣先生代理校务。

  • 标签: 学校校长 抗战时期 教导主任 教育界 党中央 代理
  • 简介:抗日战争初期,我曾在由上海迁到阜阳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读了几个月的书,当时的校长是吕荫南.吕荫南系阜阳城西吕家大寨人,同盟会会员,抗战前,曾任上海私立安徽中学(以下简称安中)校长.据我所知,安中是上海的安徽同乡会办的学校,主要资助人为民国元老柏文蔚将军.柏将军之子心瀚兄(已去世多年)生前曾对我说:“你在阜阳进的上海私立安徽中学,是家父在上海办的学校.家父每年都为学校筹措经费,去向上海的安徽籍工商企业家募集款项,大概大家都看家父的老面子,也都认捐一些,学校就是这样办起来和维持下来的.”

  • 标签: 阜阳市 抗日战争初期 工商企业家 安徽 学校 中学
  • 简介:我国境内各族经过了长期的斗争与融和,形成今天以汉族为主体的多民族国家。在古代我国境内各族之间的斗争与融和过程中,汉族国家的外来入侵势力主要来自北方。因此,我国古代的国防防御形势,是在陆上的东西横向防御。当外来侵略势力由北而南入侵时,我国的国防防御形势,第一步是守河(黄河);河不能守时,第二步是守淮(淮河);淮不能守时,第三步是守江(长江)。这种国防防御形势,主要是依据天然屏障来据险固守。在我国的国防防御史上,

  • 标签: 国防形势 抗日战争 中国 历史研究 军事战略
  • 简介:淞沪会战起于1937年3月13日,终于11月13日,历时整整三个月。会战已经过去60多年,但对会战的评价却是见仁见智,各持一说。大致从研究革命史的角度来考察,对淞沪会战持否定意见者居多;而从研究民国史的角度来考察,对淞沪会战意义持肯定意见者居多。近日读黄仁宇《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一书,对淞沪会战多有论述,颇受启发。

  • 标签: 淞沪会战 抗日战争 中国 历史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