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三级医院伦理审查信息系统,实现伦理审查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伦理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方法通过"分析现状、发现问题"、"制定措施并改进"、"检查结果"和"总结分析"四步,构建功能完备、结构合理和操作便捷的全链条式伦理审查信息化系统,实现对伦理审查工作的信息化管理。结果完善和改进后的伦理审查信息系统,给予伦理审查管理工作以强大、有力的支持,使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结论信息化系统使伦理审查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范和科学。

  • 标签: 伦理审查 信息化 医学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基因表达汇编(GEO)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筛选和分析滤泡性淋巴瘤的关键基因。方法通过GEO数据库收集转录组数据集GSE32018和GSE55267。使用R软件行差异分析,筛选差异表达基因,FunRich 3.13软件分析共同差异基因,Cytoscape 3.7.2软件进行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生物过程和通路分析,筛选与滤泡性淋巴瘤相关的潜在基因,通过分析Oncomine数据库的临床数据进行生存分析,验证所筛选的差异基因。结果通过对GSE32018和GSE55267数据集的差异分析,确定141个上调基因和199个下调基因,其中筛选出12个关键基因,即CXCL8、KRT19、CYCS、CDKN3、SFN、RRM2、FN1、APOE、CXCL12、VWF、GATA3、TIMP1,其中CYCS、CXCL8和CXCL12与患者早期生存率的关联最为明显。CXCL12过表达和CYCS低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CXCL8在淋巴瘤组织中表达下降,但生存分析中其相对高表达患者出现总生存期缩短的现象,可能与滤泡性淋巴瘤早期发展相关。筛选出GO、KEGG及Reactome通路,分别为GO:0001892、KEGG:04115、R-HSA:2559582、GO:0060968、R-HSA:6785807、GO:0043627、GO:0001936、GO:0043062。结论筛选出的基因CYCS、CXCL8和CXCL12可能为滤泡性淋巴瘤的治疗研究提供更有效的生物标志物。

  • 标签: 淋巴瘤,滤泡型 计算生物学 基因表达谱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昌市街头献血者意向的献血地点及其空间分布,为南昌市采供血机构献血点布局选址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23年1-6月份南昌市各街头献血点无偿献血的相关数据,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ArcGIS 10.6软件对南昌市手机信令数据人口出行热力图分析,了解人口聚集情况,探讨献血点选址设点的合理性。结果:南昌市街头献血点共8个,其中6个街头献血点布局选址在热力图集中区域,2个街头献血点布局选址不在人群出行密集地。街头献血人群特点主要以青壮年学生群体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多以大专以上文凭为主,献血地点多选人口出行热区,而献血时间多选择就餐空闲时间和下午。结论:献血点布局选址应结合交通枢纽、商圈休闲广场等条件,选择年轻人群聚集地,分散式多点布局,达到街头最大化招募献血者的目的。

  • 标签: 地理信息系统 无偿献血 选址布局
  • 简介:摘要:生物技术作为一种高新技术,是有助于保障民生的高新技术,这也是生物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之间的必然性,但是受限于发展时间、技术、理念等因素的影响,虽然在当前背景下依旧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体现,但是我们不能“拿着金碗去要饭”。守着技术含量极高的生物技术而不进行技术研究与突破,满足于当前阶段的微薄之利,对于生物技术本身的价值而言,这是极大的浪费。本文基于制药工程中的生物技术应用研究展开论述。

  • 标签: 制药工程 生物技术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早期保乳手术进行中青年乳腺癌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调选2019年5月至2021年6月进行研究,选择80名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设置

  • 标签:
  • 简介:新生儿疾病筛查经过几十年的不断发展,筛查病种逐步增多,筛查技术也不断提高。近年来串联质谱技术在我国也不断得到开展和应用,在遗传代谢病的筛查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大大促进了我国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发展。

  • 标签: 新生儿疾病筛查 遗传代谢病 串联质谱
  • 简介:摘要近些年,随着精密制造技术和新型金属材料的发展,快速成型技术(RP)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口腔医学通过个性化诊断疑难病例和植入体以及器械的操作,使诊断的准确性得到极大的提升,获得的临床和美学效果比较满意。激光快速成形技术(LRF)把RP技术和激光涂覆技术有效的结合起来,在口腔医学的众多分支中得到广泛的渗透,促进了口腔金属材料的加工和个性化的治疗。本文分析了选择性激光熔化技术(SLM)在口腔医学领域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 标签: 选择性激光熔化口腔医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腔内血栓减容技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人民医院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性股腘动脉血栓形成患者行导管溶栓(CDT)、AngioJet和Rotarex机械血栓抽吸术(PMT)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患者均完成血栓减容治疗,CDT组36例,AngioJet组28例,Rotarex组32例。单纯Angiojet血栓抽吸减容率89.3%(25/28),临床成功率92.8%(26/28);单纯Rotarex血栓抽吸减容率87.5%(28/32),临床成功率96.8%(31/32);CDT溶栓组血栓减容率61.1%(22/36),其中溶栓期间改为切开取栓的8例,PMT 6例,临床成功率86.1%(31/36)。术中远端动脉栓塞率21.4%,穿刺点和局部皮下血肿发生率10.7%,血管破裂率2.1%。中位随访13个月无新发大截肢病例,生存率为97.9%,一期通畅率为67.8%,二期动脉通畅率85.7%。结论PMT较CDT在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方面具有更高的有效率和更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外周血管疾病 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对半柔性线环切核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选择4级硬核老年白内障手术病例39例(43眼),年龄76~94岁,平均81岁;男22例(26眼),女17例(17眼),其中3例(5眼)为青光眼术后病例,3例(3眼)有前段葡萄膜炎病史,1例(1眼)角膜变性及6例(6眼)糖尿病;对术中的角膜内皮变化以及角膜水肿、后囊膜破裂的发生阶段以及发生率进行组间的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半柔性线环使圈核、切核的可控型提高,线环占用的前房空间远低少于传统的劈核器械,手术操作对眼内组织的损伤较小,全部病例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为9.2%;角膜水肿(+)3眼、(++)1眼,占9.3%;未发生后囊膜破裂。结论半柔性线环切核技术具有操作的可控性好、占用手术空间小、圈核以及切核操作均处于与角膜内皮以及晶状体后囊膜平行的冠状轴面、对眼内组织损伤小的技术特征,可作为过熟硬核白内障摘除的选择术式。

  • 标签: 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3D打印联合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眼眶骨折修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分析扬州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3D打印联合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眼眶骨折修复手术3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爆裂性骨折29例,眶颧颌骨折10例。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解剖复位、复视及眼球运动障碍程度等。结果随访期间,未出现视神经损伤或视力丧失等严重并发症,术后CT检查骨折得到良好的解剖复位。术后6个月复视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Z=-3.64,P<0.001);眼球运动障碍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Z=-3.31,P=0.001)。双眼球凹陷差值由术前2.50(2.00,3.00)mm降低至术后1周的0.00(0.00,1.00)mm(Z=-6.09,P<0.001);双侧眼眶容积差值由术前(2.31±0.63)mm3降低至术后1周(0.47±0.38)mm3(t=16.82,P<0.001);10例眶颧颌骨折患者眶区对称度差值由术前(8.72±1.05)mm降低至术后1周的(1.20±0.49)mm(t=23.39,P<0.001)。结论3D打印联合计算机导航技术在眼眶骨折的整复手术中应用效果良好。

  • 标签: 眶骨折 3D打印技术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隐匿性骨折诊断中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价值。方法:设定的研究起止时间分别为2021年6月和2022年5月,研究设定的疾病为肋骨隐匿性骨折,设定的研究样本量为50例,对患者行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分析诊断结果。结果:MPR、CPR和V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MIP的总检出率(P<0.05),MPR和CPR对肋骨隐匿性骨折的总检出率明显高于VR的总检出率(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用于肋骨隐匿性骨折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其中MPR、CPR和VR的价值更高。

  • 标签: 肋骨隐匿性骨折 多层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