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肺癌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验证情况。方法以"肺癌""肺肿瘤""发病""风险""危险""预测""预警""评估""评价""模型""评分"为中文关键词,以"lung neoplasms""lung cancer""lung carcinoma""lung tumor""risk""malignancy""carcinogenesis""prediction""assessment""model""tool""score""paradigm""algorithm"为英文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截至2018年12月发表的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相关文献,语种限定为中文和英文。纳入标准为模型构建、验证及评价的信息完整;以人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为会议摘要、中文学位论文等非正式发表文献;综述、述评、新闻报道等研究资料。共纳入33篇文献,涉及27个模型。对纳入研究的人群特征、研究类型、危险因素及模型预测结果等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8个模型基于欧美人群构建,9个模型基于亚洲人群构建,其中基于中国人群研究有7个;根据纳入因素分为传统流行病学因素模型(11个)、结合临床指标模型(6个)和遗传指标模型(10个)。15个模型在构建后未进行验证或仅在内部人群中进行了交叉验证,模型预测效果的外推性未得到有效评价;8个模型在1个外部人群中得到验证;仅有4个模型的风险预测效果在多(3~7)个外部人群中得到了验证;模型的曲线下面积为0.57~0.90。结论肺癌风险预测模型研究处于发展阶段,模型预测效果的外部评价较少且现有模型对于临床指标的探索有限。

  • 标签: 肺肿瘤 危险因素 预测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现有胃癌筛查指南的方法学质量,为今后同类指南的制定和更新提供标准和参考依据。方法以"指南""共识""规范""标准""胃癌""胃部肿瘤""筛查""筛检""诊断""Gastric Cancer""Gastric Tumor""guideline""recommendation""Early Detection of Cancer""Screening"为检索关键词,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临床指南文库、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Knowledge等数据库截止到2018年9月的中、英文文献,并同时检索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美国癌症学会、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澳大利亚癌症委员会、国际指南协作网的机构官网刊登的指南作为补充。纳入标准为胃癌筛查的独立指南文件,且符合美国医学研究所对指南的定义;排除标准包括指南的摘要、解读及评价类文献、重复发表、已更新的原始版指南以及胃癌临床治疗或实践指南。采用欧洲指南研究与评估工具(AGREE Ⅱ)和实践指南报告标准(RIGHT)对胃癌筛查指南的质量和报告规范程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共纳入5篇指南。AGREE Ⅱ质量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其中推荐等级为"A"的有1篇,等级为"B"的有1篇,等级为"C"的有3篇;各指南在范围和目的、清晰性领域得分较高,在严谨性、独立性领域得分差异较大,在参与人员、应用性领域得分普遍较低。RIGHT评价结果显示,5篇指南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报告质量较差的6个条目分别为背景、证据、推荐意见、评审和质量保证、资金资助与利益冲突声明和管理以及其他方面。结论纳入的胃癌筛查指南的质量整体一般,规范性有待加强。

  • 标签: 胃肿瘤 癌症早期检测 系统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更新中国大陆结直肠癌筛查的卫生经济学评价证据。方法基于2015年发表的系统综述(2004-2014年),扩大检索数据库范围(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延展时间至2018年12月,重点呈现近10年证据(2009-2018年)。系统摘录研究基本特征及主要结果。成本数据采用医疗保健类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均贴现至2017年,计算增量成本效果比(ICER)与对应年份全国人均GDP的比值。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新增8篇),其中9篇基于人群(均为横断面研究),3篇基于模型。起始年龄多为40岁(7篇),筛查频率多为终生1次(11篇)。筛查技术涉及问卷评估、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和结肠镜。经济学评价指标以每检出1例结直肠癌的成本最为常见,中位数(范围,筛查方案数)为52 307元(12 967~3 769 801,n=20);每检出1例腺瘤的成本为9 220元(1 859~40 535,n=10)。3篇文献报告了与不筛查相比,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其ICER与GDP比值为0.673(-0.013~2.459,n=11),是WHO认为的非常经济有效;不同筛查技术间及不同频率间该比值的范围重叠较大,但起始年龄50岁(0.002,-0.013~0.015,n=3)比40岁(0.781,0.321~2.459,n=8)筛查方案更经济有效。结论人群研究提示腺瘤检出成本仅为癌症检出成本的1/6,有限的ICER证据提示在我国人群开展结直肠癌筛查经济有效;尽管最优初筛技术无法定论,但初步提示筛查起始年龄50岁优于40岁。未见随机对照试验评价等高级别证据。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筛查 卫生经济学评价 系统评价 中国
  • 简介:摘要目的从优先领域确定的角度,采用系统综述方法,分析比较中国6种常见癌症(结直肠癌、乳腺癌、肝癌、肺癌、食管癌和胃癌)的筛查经济性,为扩大人群覆盖的优先癌种决策提供建议。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2009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录的6种癌症筛查卫生经济学评价的中、英文献。对纳入研究的基本信息、评价方法、每检出1例癌症(或癌前病变)的成本、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每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等进行摘录和比较。所有成本贴现到2017年,以对应筛查方案增量成本效果比与2017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值判定是否经济有效(1~3倍为经济有效,<1倍为非常经济有效)。计算同一癌种所有筛查方案的可获得指标的M值,并据此进行多癌种间的优先级排序。结果共纳入45篇文献,包括22项乳腺癌、12项结直肠癌、6项胃癌和4项食管癌研究(肝癌仅1项,肺癌未见报道;信息量小不稳定,不参加后续排序)。以每挽救1个生命年的成本(12项)与人均GDP比值的M值排序结果提示,食管癌最经济(-0.015,研究人群均为高发区),其次为结直肠癌(0.297)、胃癌(0.356)和乳腺癌(0.896);除乳腺癌(3.602)外,其他癌症的P75值均小于1。以每获得1个质量调整生命年的成本(13项)与GDP比值的M值排序结果提示,胃癌最经济有效(0.495,P75=3.126),其次为食管癌(0.960,P75=1.762)和乳腺癌(2.056,P75=4.217)。胃癌检出成本的M值最低,为14 759元,其次为结直肠癌(49 680元)和乳腺癌(171 930元)。结论开展胃癌和结直肠癌筛查更经济有效,在一般人群中可优先考虑推广;食管癌筛查在高发区可优先考虑;乳腺癌筛查总体亦经济有效,但高成本方案需权衡;肝癌和肺癌现有证据较少,还需更多评价。

  • 标签: 肿瘤 中国 经济学,医学 优先领域分析 筛查 系统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