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达罗他胺用于治疗转移去势抵抗性前列(mCRPC)的研究较少,本文报道1例。患者83岁,因排尿困难入院,初诊为转移激素敏感性前列,采用雄激素剥夺治疗(ADT)+比卡鲁胺治疗。半年后复查骨扫描提示新发转移灶>2处,考虑进入mCRPC。因患者高龄,既往有癫痫、2型糖尿病及心脏射频消融术病史,长期服用苯巴比妥及瑞格列奈,存在用药禁忌,改为ADT联合达罗他胺治疗。10个月后复查骨扫描示部分转移灶代谢减低,tPSA持续下降。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转移性 去势抵抗性 达罗他胺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前列近距离放射治疗(BT)和根治前列切除术(RP)两种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治疗并随访2年以上的745例T1c~T3a期前列患者的资料,其中384例接受碘-125粒子BT治疗,年龄(72.1±6.6)岁,tPSA (12.4±6.1)ng/ml,前列体积(33.6±13.8)ml,Gleason分级分组(2.0±1.2);T1c~T2a期189例,T2b~T2c期182例,T3a期13例。361例接受RP治疗,年龄(65.7±6.2)岁;tPSA(12.6±6.4)ng/ml,前列体积(37.2±17.8)ml,Gleason分级分组(1.9±1.2);T1c~T2a期177例,T2b~T2c期170例,T3a期14例。采用log-rank检验评估两组生存曲线的差异,使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无生化复发生存率(bRFS)的因素。结果本研究745例中位随访时间60个月。Kaplan-Meier分析结果显示两组间无临床复发生存率(P=0.321)、肿瘤特异性生存率(P=0.643)、总生存率(P=0.5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组bRFS显著高于RP组(P=0.018)。在Gleason分级分组为2和3(P=0.008)、前列体积≤35 ml(P=0.027)、tPSA≤10 ng/ml(P=0.013)、临床T分期为T2b期和T2c期(P=0.031)以及NCCN危险分级为中危(P=0.003)的患者中,BT组的bRFS显著优于RP组。基于整个队列的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年龄≤70岁(P=0.004)和临床T分期≥T2b期(P<0.001)与bRFS显著降低相关。结论BT的临床无复发生存率、肿瘤特异性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与RP相当,bRFS优于RP。年龄≤70岁和临床T分期≥T2b期提示前列预后更差。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前列腺癌 近距离放射治疗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 简介:摘要通过尸检发现的前列也被称为前列潜伏癌。了解前列潜伏癌有助于全面认识前列,指导临床工作。现有的尸检研究提供了前列潜伏癌的患病率、Gleason评分、肿瘤体积、前列包膜外侵犯以及空间分布等重要信息。然而,不同的研究在研究时间、人群、研究方法以及结果呈现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整合这些结果较为困难。本文综述了目前前列潜伏癌的尸检研究结果,分析了尸检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提出了目前研究不足之处以及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潜伏癌 尸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