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船体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优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5
/ 2

论船体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优化

薛宝宝

招商局金陵船舶(南京)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15

摘要:船体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与优化是确保船舶产品质量达标的关键环节。该过程涵盖了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定以及质量控制技术与工具的应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指标体系,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并运用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工具,可以有效监控和管理船体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实现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与优化。

关键词:船体生产、质量控制、体系构建、优化、质量指标、关键控制点、技术与工具

1质量管理理论与方法概述

1.1 质量管理概述

所谓质量管理,是指在产品或服务生产过程中,通过系统化的方法和活动来满足客户需求和预期,并持续改进组织的绩效。质量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产品或服务具有一致的高质量水平,以满足客户的期望,并且提升组织的竞争力。

质量管理的实践包括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环节。其中,质量策划涉及确定质量目标、制定质量计划和质量标准等工作;质量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和方法,监测、检验和纠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以确保符合相关的质量标准;质量改进则是指根据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机会,采取措施提升产品的质量或服务的水平。

1.2 质量控制方法

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达到预期水平的关键环节,其方法包括统计质量控制和工程质量控制这两大类。

统计质量控制主要是基于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监控和改进产品质量。典型的统计质量控制方法包括控制图法、抽样检验法、方差分析法等,其中控制图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绘制过程控制图监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并纠正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异常情况,以确保产品质量。

工程质量控制则主要是通过改进产品设计、生产工艺和设备设施等不同的手段,从根本上提升产品的质量。工程质量控制方法包括质量设计、工艺设计、装备管理等等,其核心是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过程,降低质量变异性,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稳定性。

2船体生产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

2.1 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计

质量控制体系框架设计是指在船体生产过程中,根据产品的主要特点、生产工艺和质量管理要求,构建合理的质量控制体系框架,确保产品质量达到预期的水平。

首先,确定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和目标,其中包括客户导向、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等。这些原则将指导质量控制体系的设计和实施,确保质量管理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其次,建立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在质量控制中的职责和权限。这样可以保证质量管理工作的协调和高效进行。

接着,制定质量控制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程,其中包括质量检验、问题反馈、异常处理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步骤和标准。这些流程和规程将确保质量控制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最后,建立质量控制的监控和评估机制,包括制定质量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监控指标和报告机制等,以便相关人员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持续改进质量管理的水平。

2.2 关键质量控制点的确定

关键质量控制点是指在船体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或关键参数,其控制和管理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对船体生产过程进行全面分析,确定各个环节的主要工艺流程和操作步骤。这将帮助识别出可能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

其次,对每个环节的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进行详细分析,确定哪些参数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些参数可能涉及材料选择、加工工艺、设备性能等不同的方面。

接着,通过实验验证或仿真模拟等手段,对关键参数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估,确定其对产品质量的实际影响程度。这有助于确定关键质量控制点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最后,建立相应的控制机制和监测手段,对关键质量控制点进行定期监控和检查,确保其处于可控状态,并符合质量要求。

2.3 质量控制技术与工具应用

在船体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各种质量控制技术和工具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首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数字化手段,建立起质量管理信息系统。通过采集、存储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相应的质量问题。

其次,通过采用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自动化设备可以减少人为操作的误差和变异性,提高产品质量的一致性和稳定性;智能化设备可以实现自动检测和调整,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接着,运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工具,如六西格玛、质量功能展开、故障模式和影响分析等。这些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识别和分析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最后,需要加强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水平。员工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他们的素质和技能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因此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能够胜任质量控制工作。

3船体生产中质量控制体系的优化与改进

3.1 质量控制体系优化原则

质量控制体系优化是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水平和提升产品质量的关键。其核心原则包括以下几个:

(1)客户导向:始终以客户需求和期望作为中心,确保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和客户期望。

(2)数据驱动:基于实际生产数据和质量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合理的改进措施。

(3)全员参与:强调所有员工在质量控制和改进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实现全员参与和协同作业。

(4)持续改进:通过不断的监控、评估和调整,实现质量控制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优化。

(5)系统性和一致性:确保质量控制体系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各个环节和部门之间协同工作,实现质量管理的系统化。

(6)技术创新: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工具,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2 基于数据驱动的质量控制方法

数据驱动的质量控制方法一般依赖于实时、准确的生产数据和质量指标,通过数据分析和挖掘,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主要步骤包括:

(1)数据收集:采集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数据,比如生产速度、设备性能、产品质量参数等。

(2)数据分析:利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识别异常和潜在问题。

(3)质量预测:基于分析得出的结果,预测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风险,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4)持续监控: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对关键质量指标和生产过程进行持续监控,确保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5)反馈和改进:根据监控结果和反馈信息,调整船体生产过程和控制策略,不断优化质量控制体系。

3.3 智能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智能技术,如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可以提高质量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质量控制。主要应用包括:

(1)智能检测:利用机器视觉、声音识别等技术,实现产品质量的自动检测和评估,提高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2)智能优化:基于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优化船体生产过程参数和控制策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智能预测: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模型预测,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和风险,提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4)智能反馈:建立智能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的数据,提供实时反馈和改进建议,支持决策制定和执行。

通过以上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船体生产质量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和精细化,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4结语

总之,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优化是船体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合理的体系设计和持续改进,可以保证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在未来的船舶生产制造中,应不断探索和应用新的质量控制技术与工具,实现质量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为船舶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匡倩.提高船体生产设计质量的应用研究[J].广东造船,2022,41(03):69-71.

[2]高金明.船体结构生产设计理念相关分析[J].船舶物资与市场,2021,29(08):71-72.

薛宝宝,男,生于1995年,汉族,甘肃省平凉市人,本科,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