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及对策

次仁卓玛

西藏山南市人民医院856000

【摘要】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探究其控制对策。方法:我院消毒供应中心于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采集100份去污区感染样本,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分析其感染控制风险点,分别予以常规管理与细节管理,比较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其管理合格率和管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的细节管理,提前发现感染控制风险点,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保证管理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风险点;对策

去污区是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回收、分类和消毒各类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和物品的场所,因而去污区感染的防控至关重要[1]。而要想有效防控去污区感染,就要科学分析并明确其感染风险点,制定针对性的风险防控对策。为此,本文将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出发,探究其风险管理对策。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100份感染样本,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份,包括器械回收台、器械分类台、超声清洗机、洗眼装置、高压水枪、蒸汽清洗机、单腔清洗消毒机、多腔清洗消毒机等。对比两组的基本资料,组间差异均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去污区感染控制风险点包括混用清洗槽、清洗液污染、空气交叉污染、环境维护不到位、交叉使用清洗工具、设备设施生锈、器械清洗不合格、清洗液污染、环境维护不合格、产生气溶胶、地面积水、未处理好防护材料等。针对此,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即遵照常规去污区感染控制流程和相应制度进行管理,而观察组采用细节管理如下:(1)完善水槽标识:①张贴水槽标识,明确手工清洗流程和水槽使用规定,用以区分水槽功能,减少混用水槽的情况。②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处理污染器械,切勿将其与普通器械混合清洗,同时使用专门的清洗液和消毒液清洗,以防交叉感染。(2)严格检查清洗液的质量和浓度,包括颜色、气味、有效期、温度等,定期检测并更换清洗液,若清洗液发生了变质,则要随时更换新的清洗液,切勿出现兑存、开放式储存清洗液的情况[2]。(3)设计器械清洗图谱,包括器械清洗、器械拆卸等方法,于去污区设置预处理器械岗位,用以及时分拣和处理预冲洗的器械,严格保证各类器械的清洗质量。(4)严格控制各类器械的清洗消毒时间,落实清洗、浸泡、消毒的器械消毒流程,定期做好消毒物品的细菌学监测,确保其消毒合格。(5)加强管理去污区工作人员手卫生的管理,包括接触易污染物品时戴一次性PVC手套、橡胶手套和一次性薄膜手套,接触清洁物品时戴橡胶手套和一次性薄膜手套就可,若手套破损,则及时清洗手部更换手套[3]。清洗人员负责污染物品的清洗和递送,回收污染物品人员负责污染物品的装载和清洗。(6)每日维护保养并干燥存放仪器设备,做好相关终末消毒工作,包括用纯水以及乙醇处理需终末消毒的仪器、使用软布处理污渍仪器、使用专用除锈剂处理有锈迹的仪器设备以及定期清除水槽污垢。(7)安装地漏,及时处理去污区地面的积水,保持地面干燥。(8)严格按照正确方法清洗去污区器械设备,提高清洗操作的规范性,以防产生气溶胶引发污染。(9)明确标注各个流程的清洗工具,并做好颜色标识,用以区分清洗工具,避免出现交叉使用的情况。(10)去污区回收大厅设置专用出入通道,有序交接污染物品。(11)加大考核力度,设置奖惩机制,规范职业防护工作人员的行为和习惯。(12)定时打开空气净化机,更换过滤网,净化去污区空气。

1.3观察指标

①感染发生率。②管理合格率。③管理质量。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用x2检验,以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发生率和管理合格率对比

管理后,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为4%,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P<0.05);观察组的管理合格率为100%,其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0.05)。详见表1.

表1比较两组的感染发生率和管理合格率[n(%)]

组别

份数

感染发生率

管理合格率

对照组

50

11(22.00)

40(80.00)

观察组

50

2(4.00)

50(100.00)

x2

-

10.102

12.021

P值

-

0.030

0.024

2.2管理质量对比

管理后,观察组对组织管理及制度建设、医务人员手卫生、环境与物品等各方面的管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比较两组的管理质量(x±s,分)

组别

份数

组织管理及制度建设

医务人员手卫生

环境与物品管理

外来器械管理

职业安全防护

清洗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医疗废物管理

对照组

50

10.10±1.01

2.89±1.08

29.29±1.78

10.01±1.02

2.91±0.89

14.81±1.28

2.76±0.37

观察组

50

13.21±1.29

4.19±0.39

33.45±1.35

14.19±0.20

4.32±0.19

18.90±1.01

4.12±0.61

t值

3.110

2.709

4.243

4.187

2.617

4.117

2.643

P值

0.038

0.043

0.010

0.016

0.045

0.019

0.044

3.讨论

本文通过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控制的风险点,施行了常规护理与细节管理对策,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而其管理合格率以及管理质量均高于对照组,提示细节管理能降低去污区感染率,提高其管理合格率,进一步保证了管理的质量。究其原因,常规管理虽然严格落实了常规的感染风险防控制度,但管理过程比较被动,忽视了各个环节的细节,因而无法有效防控风险[4]。细节管理秉承着细节决定成败的原则和理念,从细节之处着手预防风险因素,避免风险事故的发生,被广泛应用于社会企业、教学等各个领域,本文将其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管理之中,激发了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防控意识,工作人员能够从细致之处做出专业的判断,并从去污区标识、清洗液质量、器械清洗、消毒清洗时间、设备设施维护、清洗流程、考核机制等不同方面加强管理,用以针对性地防控混用清洗槽、清洗液污染、空气交叉污染、环境维护不到位、交叉使用清洗工具等各个风险点,从而有利于控制并扼杀感染风险,保证管理质量[5-6]

综上所述,细节管理可有效捕捉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的风险点,防控相应的感染风险,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凌红,沈芸,李萍,等.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2):459.

[2]李世革,刘文巧,周兴美,等.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20,33(S02):307.

[3]魏娟青,蒋美娜.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在消毒供应中心感染防控中的作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22,18(12):2125-2127.

[4]薛英,沈剑英,戴珍娟.细节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控制工作质量的干预研究[J].中国医学工程,2022,30(5):88-92.

[5]肖娅莉.消毒供应中心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院内感染的效果分析[J].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2023,33(4):182-182.

[6]石华,王慧敏,黄玉梅,等.强化质量监控及持续改进管理对消毒供应中心消毒灭菌质量及感染防控的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3,26(02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