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技术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13
/ 2

超声技术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分析

黄洁

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    江苏 无锡 2140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肿块微钙化采用超声技术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样本在2021年6月至2023年8月期间收集整理,均为乳腺肿块伴钙化患者,56例均由本院提供,将手术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恶性肿块设定为对照组(n=28),良性肿块设定为试验组(n=28),两组的检查方法均为多普勒超声,就乳腺肿块微钙化情况展开组间比较。结果:两组弧形钙化率、粗钙化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的微钙化率高,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块予以超声技术诊断可对钙化类型进行准确识别,提高早期确诊率,适合在临床中进行大力推广。

【关键词】乳腺肿块;超声技术;微钙化

    乳腺疾病作为好发于40-50岁年龄群体的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当前还未完全明确其发病机制,但分析其病因与感染、免疫功能、泌乳等具有直接性关联。该病一般在乳腺上皮组织发病,主要症状为乳腺肿块,部分病例会有乳头溢液、乳房外形改变等表现。乳腺肿块具体可分成良性和恶性两类,后者不仅具有极大的危害性,且预后不佳,会直接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恶性乳腺肿块的典型征象为微钙化,倘若可尽早检出这一情况,则有利于显著提高乳腺癌的早期确诊率。超声检查具有无创无痛、安全可靠等优势,属于当前首选的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方法。本文在本院收集整理乳腺肿块伴钙化患者56例进行分组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于2021.6-2023.8的时间范围内收集研究样本,来源于本院,共56例乳腺肿块伴钙化患者依据手术病理结果作为判定良性、恶性肿块的金标准,各28例,并分别以试验组、对照组命名。对照组:最小30岁,最大64岁,均值得到(48.5±2.4)岁;8例乳腺病,6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3例小叶增生,11例纤维腺瘤。试验组:最小32岁,最大65岁,均值得到(48.6±2.5)岁;2例腺癌,15例浸润性导管癌,5例导管内癌,6例髓样癌。临床资料方面,差异小,P>0.05。

1.2方法

    选择型号为Aplio500型的东芝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为两组患者进行检查,7.5-13Hz为探头频率范围;指导患者调整至仰卧位,左右手臂的肘关节以90°姿态在头两侧放置,将左右两侧乳腺和腺窝充分显露出来;乳头作为中心的前提下,按照上至下、左至右的顺序做不同维度扫描,对乳腺肿块的具体部位、形态、大小程度、边缘情况、血流、内部回声有无异常等进行仔细观察,判断是否存在钙化;若有钙化灶出现,则对探头进行转动,予以多切面扫描,以便对钙化灶的大小、分布情况、形状、数量等进行观察和记录。

1.3观察指标

    依据超声影像结果,结合相关文献,按照三类划分乳腺钙化,其中点状强化回声钙化灶的直径在1mm以下,后方未出现任何声影,零散且没有规律性的点状强回声肉眼可见,以三点状的形式分布,点状强回声以条带状或密集式簇状分布占据一部分,此为微钙化。团装强回声钙化灶的直径超过1mm,后方出现明显的声影,此为粗钙化;强回声带以环状或弧形呈现出来,后方出现明显的声影,此为弧形钙化。

1.4统计学评析

    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时利用的软件为SPSS25.0软件为选择,(%)用以表示及x2检验的内容为计数资料,P<0.05用以证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试验组乳腺肿块微钙化率更高,统计学差异明显,P<0.05,而弧形钙化率、粗钙化率相比,试验组与对照组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 1 组间对比钙化结果[n(%)]

组别

弧形钙化

微钙化

粗钙化

试验组(n/28)

0(0.00)

27(96.43)

1(3.57)

对照组(n/28)

2(7.14)

22(78.57)

3(10.71)

x2

3.1698

4.0816

1.0769

P

0.0750

0.0433

0.2993

3 讨论

    乳腺癌作为常见且多发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近年来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极大的威胁广大女性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尽早发现、尽早诊断和尽早治疗才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进一步提高其生存率[2]

    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微钙化,其亦是临床对乳腺肿块进行定性的影像学依据。虽然截止到目前临床方面还未明确乳腺癌钙化的具体原因,但已有研究发现[3],癌细胞代谢机制明显增强或者坏死癌细胞发生矿化并将磷酸钙生成引起的钙质超饱或沉积同乳腺癌钙化密切相关。以往临床主要选择X线检查的方式对乳腺疾病患者有无微笑病灶钙化情况进行诊断,但由于检出率不高,所以无法得到理想的定性诊断结果[4]。随着近年来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诊断乳腺疾病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人员的认可。超声技术不仅操作起来简单便捷,且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较高的分辨率,可以重复进行检查,安全性高,无创无痛,能够对微钙化灶进行清晰、全面的显示,从而明确诊断乳腺良性疾病或恶性疾病

[5]

    根据本次研究中两组对比结果可知,试验组乳腺肿块微钙化率更高,同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弧形钙化率、粗钙化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足以表明,超声技术检查的方式能够准确识别乳腺肿块钙化类型,切实提高早期确诊率,值得临床借鉴和普及。

参考文献

[1] 赵建颖,朱亮飞,杨江宁. 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查乳腺肿块微钙化及其鉴别诊断价值[J]. 现代医院,2022,22(9):1474-1476.

[2] 王琴,朱献忠,金卓蓉,等. 超声技术对乳腺肿块微钙化的诊断分析[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23,26(3):384-387.

[3] 赵建颖,朱亮飞,杨江宁. 超声萤火虫技术检查乳腺肿块微钙化及其鉴别诊断价值[J]. 现代医院,2022(9):1474-1476.

[4] 卢有为. 超声诊断乳腺肿块微钙化的效果观察及临床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27):117-118.

[5] 郭文博,史景璐,张嵘. 超声"萤火虫"成像技术在乳腺微小钙化临床检出中的应用研究[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3,45(12):2395-2396,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