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5-07
/ 2

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研究

唐潇  郑飞

中共新田县委党校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  425700

摘要:本文首先在充分理解乡村振兴概念和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的基础上,提出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然后对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归纳为三个维度,即治理维度:引领缺位、价值维度:认识偏差、实践维度:制度失效,最后试着从五个方面探讨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乡村振兴 全过程人民民主 意义 问题 对策

一、乡村振兴与全过程人民民主

1.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1],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全过程人民民主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制度载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重要形式是协商民主,重要体现是基层民主。

3.全过程人民民主对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过程,就是全过程人民民主一场广泛、深刻、生动、鲜活的实践。只有让农民全过程参与、充分表达意见、凝聚强大力量,乡村振兴战略才能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集中资源、选准方向,实现产业兴旺有路子。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保证,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提高认识、统一意志,实现生态宜居有保障。乡文明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文化传承、崇尚美德,实现乡风文明有支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遇事找法、依规治村,实现治理有效有良策。 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的目标,全过程人民民主有利于科学规划、求真务实,实现生活富裕可持续。

二、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文将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为三个维度,一是治理维度:引领缺位;二是价值维度:认识偏差;三是实践维度:制度失效。

治理维度:引领缺位

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然而,有些地区在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过程中,由于党的引领缺位,致使治理效果不理想。一是村党组织存在软弱涣散现象,二是基层党内民主形式大于实质,三是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脱离群众。

价值维度:认识偏差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由于长期缺乏民主实践,对民主不了解,从而产生了认识偏差。对民主的认识偏差又会进一步影响民主的实践。一是公民意识淡薄不识民主,二是宗族观念固化抵触民主,三是局外旁观心态远离民主。

实践维度:制度失效

制度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乡村振兴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失效的主要原因包括制度建设、制度理解、制度执行三个方面。一是规范科学高效制定制度不多,二是耐心细心用心讲解制度不够,三是严肃认真公道执行制度不力。

三、大力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助力乡村振兴

(一)坚持党的领导,建强组织,激发乡村振兴民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质量,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4]。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建强基层党组织,才能激发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一是加强基层党建。基层党支部要完善自身建设、健全各类组织、引领乡村治理。二是走好群众路线。要把群众路线走深、走实、走宽。三是推动三治融合。提高自治约束力、法治威慑力、德治感染力。

(二)畅通民意征集,明确诉求,汇集乡村振兴民智

畅通民意是人民民主的生动体现,明确群众诉求是解决民生难题的关键。因此,要充分畅通民意征集,明确人民群众的诉求,汇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一是“邀约制”会议把民意请进来。广泛邀请村内老党员、群众代表、致富能手、技术专家、监督委员会代表等参加乡村振兴月例会、座谈会、屋场恳谈会等。通过“邀约制”会议的方式,把民意请进来。二是“入户制”走访把民意记下来。通过宣传政策、结对走访、调解纠纷等“入户制”走访把民意记下来。三是“意见箱”投递把民意收起来。通过设立固定意见箱、网络意见箱、活动意见箱的方式,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

(三)加强协商,形成共识,凝聚乡村振兴民心

毛主席反复强调,“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5]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因此,要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形成发展共识,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民心。一是协商主体多元化。做好村两委、村民自治组织、农村精英等主体的民主协商。二是协商机制灵活化。建立问答式、选择式、开放式民主协商机制。三是协商形式多样化。推行公共政策听证会、公民评议会、村民代表会等多种协商形式。

(四)依靠民主决策,催生善治,促进乡村振兴民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6]民主决策是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依靠民主决策能够催生善治,带动全体村民共同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设。一是以民为本,民事民议。在基层坚持以民为本,最重要的一条便是民事民议,以人民为主体,由人民来决策。二是利益联结,休戚与共。通过发展家庭农场、规范农民合作社、鼓励农户投资入股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全体村民休戚与共。三是民主集中,公开透明。通过实行集体领导制度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村级事务阳光公开等实现民主集中、公开透明。

(五)发扬民主监督,保障效能,推动乡村振兴民享

民主监督是实现党对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领导的重要支撑。民主监督有利于巩固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能够保障监督效能,推动乡村振兴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一是良性自治,完善村级监督。通过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整理小微权利清单、前置监委会监督权等方式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二是积极履职,强化上级监督。通过强化上级监督,加强民主教育强化民主管理重视民主实践,有效提升村两委干部积极履职的本领。三是主动公开,支持社会监督。通过社会公开监督,加强群众民主监督、两代表一委员民主监督、新闻媒体监督,倒逼村级更好地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参考文献:

[1]李忠平.李雄军.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J].统计与决策.2023-3-28

[2]陈飞胜.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J].新闻研究导刊.2022-3-10

[3]宋雄伟.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J].学习时报.2023-5-31

[4]杨原田.加强和改进党对农村基层工作的全面领导[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7-6

[5]许玲英.毛泽东国事是国家的公事基本思想及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7-5-25

[6]汪伟.金叶杭.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的协商民主——一个研究综述的视角[J].观察与思考.2023-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