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妇科管理中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8
/ 2

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妇科管理中的研究

罗娇

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妇科管理中的效果。方法将78例(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患者归为对照组,接受基础妇科管理,另外39例(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入院)患者归为研究组,在基础妇科管理之上接受中医药文化建设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干预、人性化管理、生活起居管理、心理管理评分更高(P<0.05)。结论中医药文化建设管理可提升妇科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中医药文化建设;妇科管理;应用效果

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中医药文化在医疗保健领域的作用愈发凸显,尤其在妇科管理中,其独特优势和价值受到广泛的关注与研究[1]。在妇科领域,中医药文化不仅体现在对疾病的治疗上,更体现在对女性生理、心理特点的深入理解和全面照顾[2]。中医药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模式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3]。因此,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妇科管理,不仅是对传统医学的继承与发扬,也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中医药文化在妇科管理中的应用并非一帆风顺。受限于传统与现代医学体系之间的差异、医护人员对中医药文化理解的不足、患者对于中医药治疗的疑虑等因素,中医药文化在妇科管理中的实践仍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本文分析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妇科管理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78例(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入院)妇科收治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入院)患者归为对照组,另外39例(2023年7月至2023年12月入院)患者归为研究组。本研究经由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纳入标准:(1)患者或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患者经由检查,均存在妇科疾病;(3)无精神异常、智力障碍或者认知障碍。排除标准:(1)存在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2)存在恶性肿瘤者;(3)处于哺乳期或者妊娠期者。对照组中未婚患者12例,已婚患者27例;年龄最小者26岁,年龄最大者60岁,平均年龄(42.92±5.58)岁。研究组中未婚患者14例,已婚患者25例;年龄最小者25岁,年龄最大者61岁,平均年龄(43.27±5.48)岁。两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P>0.05),均衡可比。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基础妇科管理。(1)病史调查与体格、实验室检查检查:询问患者的年龄、婚育史、月经史、症状的发生时间和变化、既往病史等。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包括妇科检查、泌尿系统检查、乳腺检查等。并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果,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盆腔超声、宫颈抹片等。(2)制定治疗方案: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3)定期复查以及定期检查:定期复查患者的病情,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鼓励患者定期进行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4)心理支持与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的心理需要,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定期教育患者关于预防妇科疾病的知识,如生活习惯调整、科学饮食、合理避孕、避免感染等。

研究组在基础妇科管理之上接受中医药文化建设管理。(1)提升医护工作者中医药理论水平。组织定期的中医药知识培训、邀请中医药专家进行授课、开展中医药学术交流等活动。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医护人员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中医药理论,以提升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能力。(2)组建中医药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专门的中医药服务管理体系,明确中医药服务的目标、任务、标准和流程。同时建立健全的中医药服务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中医药服务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不断改进和优化服务流程。(3)加强中医药知识普及与教育。通过举办中医药知识讲座、编发中医药健康手册、设置中医药文化宣传栏等方式,向患者普及中医药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和优势特色。同时,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解答患者对中医药治疗的疑虑,提高其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4)建立中医药技术服务体系。建立完善的中医药技术服务网络,包括中医药诊疗设备、中药制剂、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同时加强中医药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中医药技术在妇科领域的广泛应用。(5)引导患者正确使用中医药手段。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指导,告知患者正确的用药方法、剂量和注意事项。同时,建立患者用药档案,定期跟踪患者的用药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患者的不合理用药行为。(6)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与推广。利用社交媒体、网络平台等新媒体手段,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与主流媒体合作,制作中医药文化专题节目或栏目;举办中医药文化节、展览等活动,展示中医药文化的魅力与成果。

1.3观察指标

采用科室自制的“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评估,包括健康教育(0~10分)、合理用药干预(0~10分)、人性化管理(0~10分)、生活起居管理(0~10分)、心理管理(0~10分)。评分越高则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20.0对文中数据进行分析,计数指标用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量指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分别以χ²、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满意度对比结果如表1。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干预、人性化管理、生活起居管理、心理管理评分更高(P<0.05)。

1 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分

分组

例数

健康教育

合理用药干预

人性化管理

生活起居管理

心理管理

研究组

39

9.02±0.22

8.94±0.16

8.95±0.24

8.74±0.37

9.01±0.28

对照组

39

7.98±0.34

7.86±0.21

7.89±0.45

7.79±0.51

8.12±0.32

t

-

16.038

25.547

12.980

9.416

13.071

P

-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3 讨论

传统中医药文化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经验,可以为妇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研究中医药文化,可以有效地应用传统医学知识对妇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此外,中医药文化注重调理阴阳平衡、气血相济,强调“以治未病”和“预防为主”,可以在妇科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中发挥重要作用[4]。通过传播和弘扬中医药文化,可以增强人们对健康的重视,提高自我调理和自我保健的能力,减少患病风险。

有研究[5]指出,在中医妇科管理中实施中医药文化建设,通过成立专门的护理管理小组,制定并实施各项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改善护理管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健康教育、合理用药干预、人性化管理、生活起居管理、心理管理评分更高(P<0.05)。中医药文化注重个体差异和辨证施治,能够为妇科患者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不同需求,提高满意度。中医药文化建设通过传承和发扬中医药的独特优势,使患者对医院的医疗技术和服务产生信任感,从而增加满意度

综上所述,中医药文化建设管理可提升妇科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晶晶.中医药特色管理方案在妇科护理管理中的优势[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2):113-115.

[2]周雅雅,葛玲飞.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提高妇产科护理管理质量[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19):182-184.

[3]方理玲.中医药特色质量管理评价体系在中医妇科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2,30(21):177-179.

[4]李岚.中医药文化建设在中医妇科护理管理中的实践[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0):76-77.

[5]孔玲玲,应逊逊,吴燕燕.中医药文化建设在妇科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3,31(19):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