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临床用血 确保用血安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4
/ 2

规范临床用血 确保用血安全

李毅

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0036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输血这种技术在医疗领域中运用得越来越广泛,不但能够挽救患者的生命,还可以对患者的疾病起到治疗效果。但是,在输血过程中,用血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用血安全保障,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也可能会导致许多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所谓规范用血,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输血,能够有效确保用血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发生的风险。那么,在临床中如何规范用血呢?怎样确保用血安全呢?接下来就给大家科普一些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

注重输血之前检查

想要确保用血安全,输血之前的检查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缺乏合理的检查步骤,可能会导致患者用血过程中出现许多风险。第一,在输血之前,医生需要对患者的身体机能进行检查,包括凝血功能以及血红蛋白水平等等,如果患者身体无法耐受输血带来的负担,则应当考虑更换治疗方式。第二,在输血之前,医生需要检查患者的血型,并确认输入血液的血型与患者是否匹配,如果二者的血型不匹配,可能会引起患者出现较为严重的排斥反应,从而引起相关风险。第三,在输血之前,医生还应当检查输入血液的质量,判断血液存放是否符合标准,是否存在感染风险,如果血液储存不符合标准,可能存在一定感染风险,则应当更换合格血液输血。第四,在输血之前,医生还应当告知患者操作步骤,让患者知晓自己正在接受的治疗方式,保障患者的知情权。

注意输血器材符合国家标准

在输血过程中,想要确保用血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注意输血器材是符合国家标准的一次性输血器,做到“三证”齐全。输血前检查输血器包装密封性是否完好,应注意检查质量和有效期,核对产品型号,静脉针规格符合要求。只有合格的输血器才能保证输血的安全。例如不合格的输血器没法保证无菌,无菌是指医疗设备上的一切微生物全部被杀灭,包括细菌芽孢,能够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感染疾病的风险,如果无法保证输血器材的无菌性,可能会导致细菌随着器材进入患者体内,从而造成疾病感染。一次输血器使用后严格规范化操作及时毁形、消毒、进行无害化处理。最后护理人员还需要知晓各种输血器的使用方法,严格无菌操作,正确使用输血器才能避免与输血器有关的输血不良事件的发生,才能确保输血过程中的安全。

注意输血速度适当

在输血过程中,想要确保输血安全,输血速度的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经常被人们忽略。每个人对输血的耐受能力各不相同,血液在循环过程中也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一定负担,如果这一负担超过了人体耐受程度,则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危险症状。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输血时,医务人员一定要结合输前对患者的身体评估,以最合适的速度进行输血,尽量降低输血给患者身体带来的负担。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血液输注速度过慢,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有可能4小时内还没有输完,这势必增加血液污染的风险,患者发生细菌性输血反应的概率就随之增加;另一方面一些成分血的输注效果还与其输注速度密切相关,输注速度过慢会影响血小板、血浆、冷沉淀的止血效果。因此,医务人员一定要控制适当的输血速度,在满足患者输血需求的同时降低对身体的负担,从而确保用血安全。

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一般来说,需要输血的患者疾病症状都较为严重,可能会出现缺血性休克的风险,因此对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在输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率、呼吸、血压、血氧等指标,并在输血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如果患者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则需要根据出现异常的原因和症状对其进行治疗,防止患者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危及生命。需要注意的是输血速度过快以及不规范输血操作都会导致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异常,医务人员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判断是否是由于输血造成的异常,同时及时处理,从而有效控制输血风险。

使用中药辅助输血治疗

随着中医药的发展,发现中医药对慢性贫血患者有自己独特的作用,特别是血液肿瘤的中医理论,各种中药或中药复方现已逐步和西医相结合,广泛应用于临床。中医药可以诱导血液肿瘤细胞凋亡,此外,面对血液肿瘤患者的输血问题,中医药具有改善骨髓造血微环境、改善患者免疫机制、对抗红细胞凋亡、促进骨髓造血、减少西药不良反应等作用,将中医药中抗细胞凋亡的药物、调节免疫应答作用的药物、抗超敏反应作用的药物以及促血细胞生长的药物引进临床输血,有助于建立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输血体系。

安全用血的原则

想要确保用血安全,医务人员需要注意下列六个方面的原则,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可能出现的风险。

  1. 不可替代原则

    输血并不是最优选择的治疗方案,其具有不可替代原则。不可替代原则是指,如果有其他能够代替输血治疗的方案,应当优先选择其他方案,在只有输血才能够缓解患者症状或挽救患者生命时,才会考虑输血。

  1. 最小剂量原则

    输血可能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一定负担,因此需要遵循最小剂量原则。最小剂量原则是指应当为患者输入能够抢救或缓解症状的最小剂量血液,避免过多输血导致患者身体负担加重。

  1. 个性输入原则

    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安全输血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个性输入原则是指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输血方案,避免一成不变方案的输血,可能会增加患者出现危险的概率。

  1. 安全输入原则

    安全输入原则是指输血治疗应当以患者安全保障为基础,只有在保障患者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才能够进行输血,如果患者可能会出现危险,则应当改变治疗策略。

  1. 合理输入原则

    合理输入原则是指医务人员需要在输血之前对患者的身体进行评估,判断患者能够耐受输血,并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输血方式,如果存在输血禁忌证则需要禁止输血。

  1. 有效输入原则

有效输入原则是指医务人员应当确保输血的有效性,在输血之后判断患者的病情,并制定出最优的治疗方案。

以上就是安全用血的相关知识,希望为大家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