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3
/ 2

论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

黄小林程朝霞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 湖北省襄阳市 441000

摘要:本次研究目的在于明确急诊护理带教之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5月—2024年3月在医院急诊科实习的护理生作为研究对象,参与共计70名护理生,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名护理生。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带教,研究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差异化带教完成以后,对两组实习生学习情况与带教满足率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实习生理论学习、操作能力、综合能力等方面评分,全部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实习生对带教满足度为97.1%,远高于参照组的82.9%(P<0.05)。结论:急诊护理带教过程中,对于实习生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教学,带教质量高,学生在过程中将获得综合发展,能力将显著提升,此外对于带教满意度高,故而在带教中要加强这种教学方法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急诊护理;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带教质量;影响

引言:急诊科是医院抢救任务最重科室,通常面对的都是危、急、重患者,且病种多,需要医护人员具有极强的专业能力与应对能力,使患者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救治。急诊科护理带教既要帮助实习生夯实理论知识基础,通过培养与锻炼使其掌握实践操作技能,还要强化应对各种情况能力与应变能力,促进综合能力与素质提升。持续性质量改进教学能够强化质量控制与保证方法,在带教中采用这种教学方式,不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持续性改进,促进带教质量提升。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急诊科护理带教之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展开,希望有值得借鉴之处。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23年5月—2024年3月进入医院急诊科,参与实习的70名护理生为研究对象。对实习生采取平均分组原则,参照组与研究组各35名实习生。参照组男生与女性分别为6名与29名,年龄在20—22岁之间;研究组男生与女生分别为4名与31名,年龄在21—23岁之间。对于两组实习生基本资料对比,包含性别、年龄、学历、成绩等对比,P>0.05,差异没有统计意义。

1.2方法

带教针对两组实习生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式,教师讲解要让实习生学习与了解内容,并示范操作,让实习生动手操作,对于存在问题指出,使其改正,完成大纲规定带教任务与达成要求。研究组实习生采用持续性质量改进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方面:

(1)做好带教准备工作:急诊科首先要做好带教教师选择,一般要选择具有护师职称,在急诊科工作时间比较长,且具有丰富带教经验的人员。带教教师应根据护理生实习大纲与相关要求,明确目标,科学合理制定带教计划与大纲[1]。通过带教要让实习生具备一定的预检分诊能力、急危重患者病情判断与评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抢救能力等。

(2)带教阶段:带教教师与学生接触以后,将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发给实习生,使其对实习阶段学习与实践从整体上进行了解,提前做好心理准备与自主探究相关情况,为高质量护理与实习奠定基础。实习生到医院以后,带教教师要带领其熟悉急诊科环境,引导其了解急诊科护理工作与相关制度。另外应让实习生掌握危急重症疾病具有代表性特征与表现,有针对性介绍相应的处理方法,使其在实际护理中能够准确判断、评估、操作,促进护理质量提升。带教提质增效要确定好方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最为合适,能够保障教学质量的方法。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激发实习生学习与动手操作兴趣,使其在主动学、思考、操作、反思、探究、分析与解决问题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认识,强化实践操作技能、预检分诊能力、危急重症专科能力、应急配合能力、应变能力。带教中可采用工作坊、床旁实操、情景模拟方式,也可采用PBL、CBL教学法[2]。带教中要做好职业道德与精神培养,增强实习生对急诊科工作敬畏之心,确保以后在岗位工作中能够认真负责,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3)持续性改进:带教要做好检查,在平时教学中要随机提问,安排实践,了解实习生学习与实践操作情况。举办座谈会,展开头脑风暴,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明确问题与成因,共同探讨改进的措施,在带教中落实,持续性优化与完善,促进急诊科护理带教质量提高。另外带教要随机问答,针对重难点、实习生常见误区、疑问等展开,促使其思考与分析解决问题。实习生遇到困难,带教教师应以启发与引导为主,同时要对探究过程进行监督,一定要让其明确相关方面。每个月组织实习生进行学习与工作总结,自我反思,提出需要改进与优化的方面,持续性自我教育与完善。安排带教调查,实习生对带教提意见,带教教师要采纳好的建议,持续性完善带教教学。对于实习生多元化评价[3],包含自我评价、带教教师评价、实习生相互评价、患者及家属护理和操作评价,综合掌握实习生在急诊科护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指出,并提出改进建议,引导实习生纠正与强化,助力综合能力与职业素养提升。

(4)风险管理:急诊科护理带教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提前进行分析,明确可能出现风险,制定预防方案,在教学中最大程度规避。

1.3观察指标

急诊科护理带教完成以后,对于两组实习生四个方面进行比较,分别为理论学习情况、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带教满意度。

2结果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信息分析处理,得出以下结果:

2.1两组护理生实习专业学习评分比较

研究组带教采取持续性质量改进教学法,实习生理论学习得分,还有操作能力与综合能力得分,全部高于参照组,对比中P<0.05,有统计意义。

1 理论学习、操作能力、综合能力评分对比表

组别

人数

理论学习

实践操作

综合能力

研究组

35

95.72±12.56

95.32±13.58

94.65±13.19

参照组

35

83.29±10.15

82.87±11.93

83.78±9.75

t

11.832

12.981

9.032

P

<0.001

<0.001

0.003

2.2两组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采取持续性质量改进教学法,实习生对于带教满意率为97.1%,参照组采取常规带教方法,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为82.9%,前者明显高于后者,对比中P<0.05,有统计意义。

2 对于带教满意率对比表

组别

人数

不满意

满意

很满意

整体满意率

研究组

35

1

30

4

97.1%

参照组

35

6

25

4

82.9%

X2

13.279

P

<0.01

3、结论

护理带教极为重要,通过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帮助护理生掌握理论知识,使其将所学转化为能力,助力实践操作能力、综合能力、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提升,为护理生踏入到岗位工作中,更好地服务我国医疗事业与患者奠定基础。急诊科收治都是危急重症患者,所面对的情况复杂多样,对于护理人员要求更高,所以要强化急诊科护理带教。

急诊科护理带教采用常规教学模式,不能实现理论与实践充分融合,也会使实习生过于被动,操作机会少,不利于能力提升。持续性质量改进教学法在带教中应用,可实现对教学质量控制与管理,而且能够促进实习生全面提升。实际操作中通过前期准备,包含选择带教教师、制定带教计划与教学大纲,以及教学中根据需求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持续性改进教学、引导实习生持续性自我纠正等,以及风险管理等,能够促进实习生预检分诊能力、急危重患者病情判断与评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抢救能力、急诊应对与应变能力、急诊配合能力等提高,并且可以有效培养实习生的职业道德,急诊护理带教质量全面与显著提升,更好满足现代医学对于护理人员要求。基于此当前护理带教要加强对持续性质量改进教学法应用研究,同时要做好推广工作,为医疗事业培养所学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威威,隋小帆,李金丽等.持续质量改进在临床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20,42(S1):94-96.

[2]毛保峰,甘宁宁.持续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对急诊护理带教质量的影响[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5):63-64.

[3]陈秋玉,张莉,李绮慈等.以问题为基础进行跌倒专题查房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持续质量改进[J].天津护理,2016,24(02):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