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麻醉 vs. 全身麻醉:它们有何不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22
/ 2

局部麻醉 vs. 全身麻醉:它们有何不同?

纪权  

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  610031

在现代医学手术中,麻醉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其作用能够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减轻或消除痛苦,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临床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它们在使用方法、作用范围、风险及适用场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从临床麻醉的角度,对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进行详细的科普介绍。

一、局部麻醉

局部麻醉是通过药物作用使身体的某一局部区域暂时性地丧失感觉功能,尤其是痛觉和触觉,同时保持患者意识清醒的一种麻醉方法。这种麻醉方式在手术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尤其适用于那些只需要对特定部位进行操作的手术。

      

1.局部麻醉的类型

(1)表面麻醉

表面麻醉是将麻醉药物直接涂抹于黏膜或皮肤表面,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使局部神经末梢受到阻滞,从而达到麻醉效果。这种麻醉方式常用于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部位的手术,以及一些皮肤表面的小手术。表面麻醉的优点是操作简便、安全性高,但麻醉深度较浅,可能无法完全消除痛觉。

(2)浸润麻醉

浸润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入到组织内,使药物在组织间液中扩散并浸润神经末梢,从而产生麻醉作用。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浅表手术和诊断性操作,如皮肤肿瘤的切除、活检等。浸润麻醉可以提供较为满意的麻醉效果,但需要注意药物的用量和注射速度,以免造成局部组织损伤或药物中毒。

(3)神经阻滞麻醉

神经阻滞麻醉是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神经干或神经丛周围,通过阻断神经传导来达到麻醉效果。这种麻醉方式适用于需要阻断某一特定神经支配区域的手术,如四肢手术等。神经阻滞麻醉的优点是麻醉效果确切、对全身影响小,但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需要准确的解剖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局部麻醉的优点

(1)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手术过程

在局部麻醉下,患者的意识不受影响,可以保持清醒状态,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的手术操作。这有助于减少手术过程中的误操作和并发症的发生。

(2)对全身生理机能影响较小

局部麻醉只作用于身体的某一局部区域,对全身生理机能的影响较小。这有助于降低手术风险,尤其适用于那些全身状况较差、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

(3)术后恢复较快

由于局部麻醉对全身的影响较小,因此患者在术后的恢复过程中通常较快。这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3.局部麻醉的风险

虽然局部麻醉具有许多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1)药物过敏反应。部分患者对麻醉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呼吸困难等。因此,在使用局部麻醉前,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过敏试验。

(2)局部组织损伤。在注射麻醉药物时,如果操作不当或药物用量过大,可能会造成局部组织的损伤,如血肿、感染等。因此,医生在进行局部麻醉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并掌握正确的注射技巧。

(3)神经毒性反应。部分麻醉药物可能对神经组织产生毒性作用,导致神经功能受损。这种反应通常较为罕见,但在使用某些特定药物时仍需注意。为了避免神经毒性反应的发生,医生需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并控制药物的用量和浓度。

二、全身麻醉

全身麻醉是通过给予药物使患者进入意识消失、无痛觉、肌肉松弛的深度镇静状态。这种麻醉方式在大型手术或需要患者完全无知觉、肌肉松弛以进行精细操作的手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全身麻醉的实施方式

(1)静脉麻醉

静脉麻醉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物来使患者迅速进入麻醉状态。这种方式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药物起效快、作用时间可控。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有丙泊酚、咪达唑仑等。在静脉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麻醉深度的适宜和患者的安全。

(2)吸入麻醉

吸入麻醉是通过呼吸面罩或气管插管让患者吸入麻醉气体或蒸气来达到麻醉效果。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以随时调整麻醉深度,术后苏醒较快。常用的吸入麻醉药物有氧化亚氮、七氟醚等。在吸入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控制吸入药物的浓度和速度,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3)复合麻醉

复合麻醉是指同时或先后使用多种麻醉药物或方法来达到更好的麻醉效果。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药物的优点,减少单一药物的用量和副作用,提高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复合麻醉常用于大型复杂手术或需要特殊处理的患者。

全身麻醉的优点

2.全身麻醉优点

(1)适用于各种手术,尤其是复杂的大型手术

全身麻醉可以让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完全失去意识,无法感知手术操作带来的痛苦和不适,从而为医生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和时间,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2)患者术中无知觉,体验更为舒适

在全身麻醉下,患者无法感知外界的刺激和手术操作,因此可以减少患者的恐惧和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3)便于手术操作,减少患者移动造成的风险

全身麻醉可以使患者的肌肉松弛,有利于医生进行精细的手术操作。同时,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无法主动移动身体,从而减少了因患者移动而造成的手术风险。

3.全身麻醉的风险

(1)呼吸抑制和循环抑制

全身麻醉药物可以抑制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导致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减少、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因此,在全身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和循环功能,及时采取措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术后恶心呕吐、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部分患者在全身麻醉后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甚至可能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年龄、手术时间、麻醉药物种类和用量等。为了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麻醉方案,并在术后给予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3)过敏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

部分患者对全身麻醉药物可能存在过敏反应,如皮疹、喉头水肿等严重症状。此外,不同药物之间可能存在相互作用的风险,导致药效增强或减弱等不良后果。因此,在使用全身麻醉药物前,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和用药史,并进行必要的药物过敏试验和药物配伍禁忌检查,以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麻醉选择依据与注意事项

选择局部麻醉还是全身麻醉,需根据手术部位、手术时长、患者身体状况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麻醉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麻醉评估,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并告知患者相关风险及注意事项。患者在接受麻醉前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药物过敏史、既往病史等重要信息,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