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7
/ 2

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探讨

李修琴

南漳县人民医院   邮编:4415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标准化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梗死老年患者中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脑梗死;标准化心理护理;应用价值

    脑梗死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这类疾病大多发生在老年患者中,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1]。针对这类患者,除了积极的做好治疗之外,更需要做好护理干预,标准化心理护理属于新型护理模式的一种,将其应用于老年脑梗死患者中,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究分析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4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0例,患者最大年龄88岁,最小年龄61岁,平均年龄(72.29±1.45)岁。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4例,其中男性患者例数为23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1例,患者最大年龄87岁,最小年龄62岁,平均年龄(72.22±1.49)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不大(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加强健康教育。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脑梗死的基本知识,包括病因、症状、治疗和预后等方面的信息。通过教育,帮助患者和家属更好地理解疾病,增加对治疗和康复计划的依从性,减少焦虑和恐惧感。(2)建立信任和沟通。护理人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倾听他们的需求和关注,提供情感支持。尊重患者的意愿和决策,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康复过程。(3)做好情绪支持。脑梗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焦虑、抑郁、悲伤和愤怒等情绪问题。护理人员应当对这些情绪给予重视,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疏导。使用患者适应的方法,例如谈话、音乐疗法、放松训练等,帮助他们缓解情绪困扰。(4)应对认知障碍护理。脑梗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障碍,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集中困难等。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认知训练、促进自我照顾能力、提供环境适应性支持等方法来帮助患者应对认知障碍。(5)做好社会支持。脑梗死后,患者可能会感到孤立和社交隔离。护理人员应当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重新建立社交关系和日常生活参与。(6)培养患者积极的态度。护理人员需要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康复潜能,还可以通过讨论和分享康复成功的案例,帮助患者建立信心,增强自我效能感。(7)做好监测和评估。护理人员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康复进展,及时评估并调整护理计划,并且与多学科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个性化的心理康复计划。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作为观察指标[2]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7.0处理,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属于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小于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对比(x±s,分)

组别

例数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实验组

44

62.29±6.45

31.13±5.45

60.77±6.88

29.87±5.33

对照组

44

62.11±6.66

34.53±5.67

60.11±6.93

32.23±5.23

t

-

0.129

2.868

0.448

2.096

P

-

0.898

0.005

0.655

0.039

3讨论

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患者出现脑梗死后,除了身体健康会受到影响之外,心理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加强心理护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标准化心理护理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恢复和改善[3]。相关研究表示,脑梗死后,患者常常面临情绪低落、焦虑、抑郁等问题,标准化心理护理可以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帮助患者恢复自信、减轻负担,促进其心理康复[4]。同时,脑梗死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影响其合作性,标准化心理护理可以通过训练和干预,提高患者的合作性和治疗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选择88例脑梗死老年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更低,表明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该研究结果与王彩梅,戴恋[5]在标准化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脑梗死老年患者中采取标准化心理护理可以很好的改善患者的负面情绪,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朝慧.脑梗死老年患者标准化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4,11(04):265-268.

[2]黄玉林.共情护理联合心理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24,22(02):73-76.

[3]邱松旺.赋能心理护理联合健康信念教育干预对重症脑梗死患者睡眠质量、负性情绪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24):4277-4279.

[4]曹亓.脑梗死介入术后标准化护理程序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20,18(31):105-107.

[5]王彩梅,戴恋.标准化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标准化,2021,24(12):16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