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农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11
/ 2

初探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农业

王兆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乡村振兴发展中心    016200

摘要:现如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我国农业现代化转型的难点和痛点在于小农户,尤以位于粮食生产功能区的小农户为甚,而农业生产性服务对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农业产业链的整合与延伸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途径,从而为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提供了新引擎。鉴于此,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生产性服务带来的经济效应,并针对当前农业生产性服务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继而提出了推进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发展;休闲农业

构建新型农业社会服务体系,既是实施农业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客观要求。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作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所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都必须有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其服务。从全价值链的角度看,小农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仅需要社会为其提供生产过程中的服务,还需要为其提供全产业链的产前产后服务。然而,目前中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大多停留在农业生产前和生产环节,而生产后的服务相对薄弱,不能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

1建立气象监测网络

在重要农业产区、重要农作物种植区、特定气候环境下等关键区域和节点,布设气象监测站,以获取相关气象数据。监测站应该具备气温、湿度、降雨量、日照时数等指标的实时采集和传输功能。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航空摄影等手段,对农业生产区域进行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监测,快速获取相关气象数据。及时将气象监测数据上传至数据平台共享,实现多方数据共享和交流,提高数据的利用价值。同时,根据地形地貌、作物分布、土壤类型等因素,对监测网格进行合理设置,提高监测的精准度和覆盖范围。此外,加强气象监测技术和设备的研发和应用,引入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监测时空分辨率,提高监测精度和效率。

2服务主体异质化

总体而言,不同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主体各有优势,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引导不同服务主体的错位发展,防止区域内生产性服务分布不平衡和同类生产性服务过剩。具有较强公共产品属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即具有较强外部性的农业生产性服务,如大规模水利灌溉、土壤试验配方、畜禽防疫和绿色病虫害防治、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重要农产品市场信息等;应当由政府公共服务平台或公共生产性服务机构提供。可以通过村集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区域性农业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小型水利灌溉、土地整理、农资采购、农产品冷库保鲜等对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农户具有包容性的生产性服务。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如农业机械的种收等技术服务,具有较强的私有产品属性,由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提供效率更高。公益性和私营生产性服务均可由政府购买,引导市场化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机构或专业公司提供,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农用废沼液收集处理等。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的有效性,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互联网企业和行业相关企业参与农业生产性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新业态、新模式,提升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

3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自主性服务功能,为社员提供全方位服务

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联合起来的经济组织,其主要职能是为成员提供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的独立服务。但如前所述,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社的独立服务大多停留在农业生产的前期和中期,无法满足成员在生产后期的服务需求。从日本农业服务的实践来看,日本农协通过对农户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实现了小农与大市场的顺畅对接。中国农民合作社应充分发挥自主服务作用,加强对具有市场意识、竞争意识、科学意识、风险意识和人才意识的合作社领导人才的培养,带领社员提高市场竞争力;要积极调动、协调和利用各种资源,扩大农业经营规模,取得规模效益;采取统一生产资料、统一技术指导、统一农机服务、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市场销售的“五统一”服务,进一步增强农民合作社参与外部市场竞争、内部资源配置和经营管理的能力。

4. 建设农业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对农业气象灾害进行评价,包括分析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持续时间等,以便更好地预测和预防农业气象灾害。根据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应制定相应的防御措施,如增加农业设施的抗灾能力、调整作物种植结构、提高作物抗逆性等。推进农业气象灾害保险,为农民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保障,减少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建立健全农业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确保气象灾害发生时快速响应、及时处置,减少灾害损失。加强气象、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合作,共同应对农业气象灾害,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此外,做长期规划和预测。通过对农业气象灾害的长期监测和预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气象服务,为农业生产提供长期规划和决策支持。

5服务形态协作化

解决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结构失衡的关键是实现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发展,构建多联动、多互补的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联合体。为促进农业生产服务协会的发展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合作主体之间应建立明确的契约关系,建立风险分担和利益共享的联合机制。首先是横向整合。农业生产服务主体不仅需要能够独立提供服务,还需要与其他服务主体有效衔接,发挥网络节点作用,逐步形成以一个或多个服务主体为核心的农业生产服务联合体,不断扩大服务范围和领域。横向整合有效性的关键在于科技、文化、人才等创新要素的有效整合,从而有效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供应链的创建和价值链的扩大。二是纵向一体化。纵向一体化是指以产出为导向提供农业生产性服务。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大部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负责农业产业链的前端和后端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村集体负责组织动员小农参与其中,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合作共赢。垂直整合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融合发展,旨在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农的服务需求。垂直一体化放大了农业生产服务水平,整合了农业生产的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环节,充分发挥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的优势,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大大降低了农业生产的风险。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和水平,要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新路径。以山东供销现代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新型企业经营主体,与村两委合作,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社+全程托管服务模式”,在保证粮食安全上起了很好的托底作用,在引领农业现代化上充分发挥新型主体经营效率,在机械化作业、信息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服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J].农业灾害研究,2022,12(10):13-15.

[2]郭芳,时蕾.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实践措施研究[J].南方农机,2022,53(14):96-98.

[3]李小霞,王涛.浅析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1,33(4):71-73.

[4]牛琳琳,孙琳琳,赵楠,等.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对策[J].江西农业,2020(20):60,62.

[5]王子博.浅析生态农业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与对策[J].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20,32(3):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