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公园文化设计理念及规划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8
/ 2

湿地公园文化设计理念及规划

田云波

内蒙古甘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  165465

摘要: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深人,人类对湿地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认识也在不断增强。如今无论由环境科学研究或是景观生态学作为切入点分析,湿地景观在园林规划设计领域中已获得广泛应用,且呈现的成效有目共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化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协同发展,文章以城市湿地公园为切入点,首先分析了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原则,然后对具体的规划策略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理念;规划设计

1湿地公园生态景观规划的总体目标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干扰与破坏,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污染,湿地生态系统的原始生产力与自我更新能力也随之不断降低。在此背景下,构建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可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城市绿色空间,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这对湿地的修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改善周边的土壤环境、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等都具有积极的影响力,还能增强其整个城市的生命活力,有效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也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休闲时间的精神文化需要。

2湿地公园文化规划设计原则分析

2.1生态保护原则

湿地是宝贵的自然资源,被誉为“地球之肾”的美称。当其出现在城市中就更加宝贵,其既是一项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又是一项可供发掘的自然馈赠。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来说,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对湿地及其周边环境展开生态保护,保证其生态系统始终具备最基本的自然属性和完整性,这就达到保护湿地的根本目的。

2.2合理利用原则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中,为了符合实际情况,在设计之前就要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地域文化、人文等因素进行调查,结合当地实际使之满足湿地保护和人民群众需求,例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发利用湿地内多种既有经济价值又有观赏性的动植物及其他产品,以满足休闲旅游、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需求。此外,湿地的开发和建设本着“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能过度开发。湿地公园水是其中的核心,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水资源的保护利用就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与基础。

2.4生物多样性原则

湿地公园充满了多样性,其不仅包含了湿地自身,还包含了各类动物和植物、鸟类等。因此,在湿地公园开发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要尽量降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湿地公园保持原有的风貌。

3湿地公园文化设计理念及规划方法分析

3.1围绕优势景观打造生态格局

城市公园湿地景观生态规划设计过程中,必须注重版块、廊道、基地三者关系的有效协调,才可打造出科学合理的景观格局。首先,确定景观优势。在景观格局空间中,基质景观要素占据的面积最大,连通性最好,可连接空间中各种景观类型。所以在构建生态格局空间时,应对基质景观进行明确,主要原因在于湿地景观规划设计中,优势景观的确定对空间建构极为有利,并基于此对规划设计重心进行调整。其次,围绕优势景观设计线性廊道。廊道在景观生态学中兼顾通道和阻隔的效用,在湿地规划设计时需将廊道给景观产生的影响作为重点考虑内容。湿地的生态性质相对特殊,因而在廊道设计中可充分利用水系通道与植被带,且廊道也可自行建设栈道、园路,科学规划游玩线路,将各功能区有效串联。

3.2依托湿地植被群落功能进行科学布局

城市公园湿地的开发与利用是需要共同进行的,因而完全封闭的保护是不合理的,由于城市公园湿地的区位特性,使其难以全面密闭保护湿地和沼泽生态环境,且此种保护形式实则降低了湿地生态资源效益。但是,过多地注重湿地生态效益的挖掘,会使得自然环境负担大幅提升,所以在基于对湿地资源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做好湿地植被群落资源的利用规划工作,可将湿地的生态、观赏功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3.3结合水体景观水位制定水面修复规划

原生湿地景观容易在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遭受破坏,生态修复可对其进行恢复重现,主要是通过周边资源和环境的优势,以及自身生态系统的特性,合理地调整湿地景观的规划设计。合理地修复生态退化的湿地,使得湿地的生态肌理可以不断延续下去。湿地之所以会退化,主要归结于改变了原本的空间肌理,因而湿地水体景观,需要保障空间形态和水体特征不改变,合理控制人工干扰的程度。水岸景观的规划,应注重湿地景观的层次性、驳岸搭配的科学性。由于基底不同的湿地,有着不同的水资源,且水体景观特征存在差异性,所以也应灵活选择建设方式。

3.4针对湿地类型合理选择植被群落

植被群落在湿地环境中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植被群落的净化能力有助于湿地生态效益提升,合理选择植被群落,可促进湿地环境质量的提升。在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特性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群落的合理设计规划。首先,城市公园湿地植被选择时,需尽可能选择乡土湿地植物,地域性植被有着较强的适应能力,在自然选择与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生长能力日渐提升,可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景观规划效果。其次,要着重考虑耐污性。城市公园湿地景观相对特殊,植物品种选择过程中还应将抗污能力作为重点考虑因素,大部分植物都具有环境适应性,但由于不同植被有着不同的抗污能力,在选择湿地植物过程中,生态适宜性低的区域,选择的植物应当是满江红、凤眼莲等耐污能力较强的植物,不单可确保城市公园湿地景观呈现效果,且对于湿地污染净化也可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最后,强调经济性与观赏性。城市公园湿地景观的功能较为丰富,在选择湿地植物时需将经济性和观赏性共同考虑在内,成本较低、养护难度小、成活率较高的植物,在城市公园湿地景观中的设计应用更为合适。

3.5注重生物入侵控制

建立监测网络是确保湿地生态系统不受入侵物种侵害的关键一环。相关部门应积极培训专业人员和社区成员,使他们能够识别潜在的入侵物种和及时报告已经出现的物种入侵情况。监测包括野外巡护、使用红外摄像机和设置监测站等方法。信息共享也十分关键,有利于不同地区之间及时汇报入侵情况。一旦发现入侵物种,相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根除措施。同时,应根据入侵物种的特点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情况选择根除措施。例如,植物入侵可以考虑使用生物控制方法,如引入植物天敌或病原体来抑制入侵植物的生长;动物入侵可以采取捕捉和移除、设置捕捉陷阱的方法,还可以使用化学控制方法。一旦入侵物种得到控制,相关部门就需进行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包括恢复湿地的植被、清除入侵物种留下的痕迹、还原湿地的生态效能以及重建栖息地。生态修复可以帮助湿地重新建立生态平衡,为动物提供适当的栖息地和食物资源,以支持原生物种的恢复和繁衍。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湿地被划入“生态红线”,以及国家对生态环境的关注,湿地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必须强化湿地保护工作,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珍惜湿地带来的财富,实现可持续发展,使子孙后代继续受益。仅靠建立保护区,或采用传统的自然保护方法,已无法防止这一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实现对湿地的有效利用,必须坚持保护和开发相结合,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推动保护的方针,只有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曾雄伟.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对策建议[].绿色科技,2016(9):110-112.

[2]多海英.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北京农业,2014(21):315.

[3]邹文秀.关于高原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探讨].农村实用技术,2018(9):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