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3
/ 2

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

陈燕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昌吉分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  831100

【摘要】目的 探究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研究对象70例为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结果观察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的监测,有利于预防外渗事件的发生,提高家长满意度,从而优化护理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小儿外周静脉输液治疗;预防外渗

小儿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或液体输送到儿童体内,以满足其生理需求或治疗疾病,然而外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外渗现象,即输液液体从静脉血管外泄漏[1]。外渗不仅影响治疗效果,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组织损伤、感染等,因此预防和治疗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小儿外周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护理团队需要监测和评估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护理质量敏感指标是一种用于评估护理质量和效果的指标,通过对指标的监测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2]。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它可以帮助护理人员及时发现外渗情况,采取措施防止液体外泄,从而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同时监测指标还可以评估预防治疗的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团队进行改进和优化[3]。本次研究主要探讨的是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的有效性,具体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70例为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35)、观察组(n=35)两组,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对照组男13例,女12例,年龄为29天~2岁,平均年龄为(1.24±0.46)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为30天~2岁,平均年龄为(1.31±0.35)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为对照组儿童开展常规的静脉输液护理,按照规定的流程核实患儿的身份信息,用药信息等,同时进行穿刺治疗,加强穿刺巡视,针对出现外渗的情况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具体如下:第一,针对护理敏感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估,定时监测儿童护理期间的敏感指标,对于经常出现敏感指标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地探究,其中包含着患儿血管条件差、患儿体重超标,可选择的穿刺部位局限、患儿小于1岁,看护较为困难、患儿年龄小,使用输液泵控制滴速,护士观察不到位、经留置针输入氯化钾等刺激性药物、护理人员缺乏护理经验,无法精准化地评估输液外渗事件,外渗事件不能得到妥善地解决等等。另外,在儿童输液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缺少系统化地巡视,无法为特殊药物制定出合理的处理方法,由此容易导致外渗危险因素频繁发生。第二,充分了解儿童输液治疗期间不同穿刺位置的观察重点,将其整理为系统完整的手册,其中标记好不同药物的性质、用量以及剂型等等。同时还要设计出完善化的输液巡视护理方案,确定泵注速度,增加输液过程中的巡视次数,在巡视过程中要认真检查儿童的输液部位、管路、药品以及输注量等等,护理人员还要积极学习静脉输液的相关护理知识,锻炼护理技能,做到精准护理,在根本上预防外渗问题,保障患儿安全。

1.3 观察标准

1.3.1 监测两组患者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情况,计算发生率。发生率=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病例/总例数×100%。

1.3.2 使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家长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等三项标准。满分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计算护理满意度。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4.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当P小于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对比

经过护理后监测,共有30例患儿出现了外渗情况,其中观察组10例,对照组20例,观察组的静脉输液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外渗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无外渗

外渗

观察组

35

25(71.43%)

10(33.33%)

对照组

35

15(50.00%)

20(57.14%)

x2

-

5.833

P

-

0.016

2.2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与对照组家长的护理满意度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对比[n(%)]

组别

例数

非常满意

满意

不满意

总满意度(%)

观察组

35

16(45.71%)

17(48.57%)

2(5.71%)

33(94.29%)

对照组

35

12(34.29%)

13(37.14%)

10(28.57%)

25(71.43%)

x2

-

-

-

-

6.437

P

-

-

-

-

0.011

3 讨论

在小儿外周静脉输液外渗预防治疗中,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应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儿输液部位的观察、监测输液速度和输液管路的密切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外渗现象,有效预防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4]。本次实践结果显示,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的观察组患儿,其外渗的发生率低于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针对接受外周静脉输液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护理质量敏感指标监测,有利于减少外渗事件的发生,保障患儿的安全,优化护理效果,提高家长满意度,具有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郑春香, 刘巧珍, 施月菊. 预见性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家长满意度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 14 (14): 189-193.

[2]史巧维, 刘倩. 循证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 贵州医药, 2023, 47 (2): 324-325.

[3]潘迪. 舒适护理用于小儿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及对穿刺成功率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 (33): 169-171.

[4]李思静, 石彩晓, 王璐. 护理风险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作用评价[J]. 临床研究, 2021, 29 (7): 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