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厂锅炉泄漏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4-02
/ 2

试论电厂锅炉泄漏的主要原因及应对措施

杨鑫

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由于普通锅炉材质的工作温度区间有限,如果长期应用超过其临界点,就会导致材质特性的变化,比如珠光体球化、合金组成重复分配,同时,力学硬度、抗拉强度、显微组织的蠕动特性和持久能力也会显著降低,从而使管子逐渐泄露,最终可能会引发爆管事故。除了在高温压力下工作,锅炉受热面还与烟、火、水、蒸气等各种环境相接触,这些各种因素会加剧燃烧锅炉组件的锈蚀,因此,对燃烧锅炉受热面管在复杂多变情况下的安全工作进行分析,对于保证整个燃烧锅炉发电机组的安全可靠和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厂;锅炉;泄漏;原因;对策

引言:电站锅炉机组设备是国家电厂大型机组工程的主要设备之一,一旦机组发生高压管道爆炸或蒸汽泄漏,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加强对煤炭发电厂锅炉爆管、漏气爆炸事故的检查、预防和处理,有利于提高电站锅炉的使用效果,确保居民的正常用电。

1电厂锅炉泄漏的成因

1.1受热面温度过高

在生产运行中,长时间温度过高是造成再热器爆裂的主要原因。当长时间的超高温度加热再热器时,将导致再热器发生高温蠕变现象,且其变化会随着温度的持续升高而加剧,最终导致再热器出现爆口。爆口附近表现为开口度不大但有众多平行的轴向裂纹。随着高温的持续加剧会使爆口处发生高温氧化,进而出现脱碳现象,同时伴有氧化皮附着在表面。此外短期超高温度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再热器爆裂现象,尤其是在反复的超高温度作用下再热器管壁会出现应力疲劳现象,引发再热器管壁出现口径较大且撕裂状的爆口,爆口边缘光滑且质薄,同时爆口附近的管子表现出一定加粗且外壁呈蓝黑色现象。

1.2氧化皮的产生及脱落

过热器处发生爆裂现象也较为常见,在大型电厂中锅炉的主蒸汽温度常可超过570℃,会使过热器受热面内部流动工质中氧的成分变高,加速了氧化皮的生成。其温度变化速度越快则氧化皮形成的速度也越快,并出现快速脱落现象。这些脱落的金属氧化皮将会在过热器受热面管道的U型弯处发生聚集,从而减小了过热器的流通口径,如此循环往复将导致其出现爆管现象。

1.3受热面出现磨损

在众多爆裂的原因中,因受热面磨损而发生爆裂最为常见。磨损原因可分为四类:锅炉内烟气和飞灰冲刷管道造成磨损。当锅炉管处于高温作用下,烟气通过锅炉管时,会使锅炉管排内的各种颗粒加速运动并对锅炉管造成一定冲击,导致被冲击部位变薄,长此以往锅炉管出现爆裂;焦块及结渣的形成也会造成受热面出现磨损。为避免灰粒对管道的冲击、提高锅炉的使用效率,可对管道定期进行吹灰,但在吹灰器运用不当的情况下,将造成受热面磨损或结焦情况的出现,导致锅炉管爆裂。

吹灰器故障。在使用吹灰器的过程中,若其出现故障导致其长时间对某处吹灰,将会导致该处受热面磨损。同时吹灰器若疏水不充分也将导致被吹灰处含有大量的水蒸气,进而使受热面出现应力疲劳现象,最终导致爆管现象发生;燃烧器的对冲及卷烟会使受热面出现磨损。对于燃烧器对冲布置的锅炉,若锅炉中存在配风不合理现象,则易使燃烧器周围水冷壁出现磨损或超温腐蚀现象。当燃烧器两侧的风压不同时,对冲的煤粉混合物将会冲击压力较低的一侧,进而冲刷该侧的水冷壁并在其附近燃烧。当风压变低,对冲后的高温烟气将会形成一个高温卷吸区围绕在燃烧器附近,导致其附近的水冷壁因高温腐蚀而出现爆裂现象。

1.4化学腐蚀及结构应力

化学腐蚀根据其受热面的位置不同可分为外腐蚀和内腐蚀两种。外腐蚀通常是靠近炉膛侧由于一些诸如铁硫化物、硫化物等化学物质附着在其表面,在高温的作用下会使金属表面发生凹凸不平的现象,最终由于受热不均匀而发生爆裂;内腐蚀是由于受热面内部流动的物质不符合标准,存在着水中氧含量不足及pH值数值不对的情况,使得受热面内壁出现腐蚀现象,进而其内壁出现薄厚不均的情况、出现爆裂。

2电厂锅炉泄漏的应对策略

2.1控制温度

超高温度是锅炉发现爆裂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要有效防止锅炉发生四管爆裂控制受热面温度是关键,可从两方面入手:通过运行人员在机组启动过程中进行控制。在锅炉进行干湿态转换的过程中,运行人员需及时对锅炉燃烧情况及控制给水流量情况进行调整,降低锅炉在此过程中干湿态间变换的频率。同时需把控好燃料的水煤比例,水煤比例的不同燃烧产生的热度也不同。另外要控制好锅炉在运行中的升温升压速度,降低各受热面的温度差,防止锅炉出现局部过热的情况。最后要密切关注燃料的燃烧过程及给水情况,防止此类工作疏忽造成受热面超温。

从锅炉维护人员的控制过程入手,在满足燃料正常燃烧、各控制系统都稳步运行的情况下,需对风烟系统的关键测量进行检测和校验、对氧量及总风量等关键测点进行及时消缺和优化,使其测量的数据能有效反映燃烧过程实际情况。此外还需对锅炉管壁进行定时排查,及时监控超温现象,同时保证管壁受热面的温度测点布置合理,以提高运行人员的工作效率。需力求优化整个机组各辅机的调节性能及自动投入率,防止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数据波动及停机。

2.2控制氧化皮的产生

氧化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想要有效避免氧化皮对锅炉爆管的影响,在机组运行中需做到减缓氧化皮的生成,同时控制其剥落。在检修维护时需做到加强检查力度,并对机组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氧化皮及时清理。具体来说,减缓氧化皮的生成,需做到在机组启动停运及处理事故的过程中严格控制气温、气压的升降速率,并控制好冲洗水的品质。若发现氧化皮产生较多,则需利用旁路系统对再热器、过热器受热面进行清洗,保证蒸汽段不产生氧化皮。另外在进行锅炉燃烧调整时,尤其是在调峰及事故处理的过程中,需控制好气温、气压的变化情况,防止其出现蒸汽参数反复变动情况。

在维修方面,需及时清理及换管。通常对于停运三天及以上的锅炉,需对其管道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对于过热器U型弯头及易出现超温的管道进行重点检查。可通过对其管道进行拍片处理,以观察管道内部氧化皮的堆积情况。还可对其进行测量以检查其厚度,同时利用内窥镜来观察管道内部氧化皮的脱落情况。做好及时的清理工作,针对情况严重的管道进行换管处理。

2.3控制受热面磨损程度

控制受热面的磨损程度需依靠控制磨煤机磨煤细度实现。对于磨煤机的运行情况要严格把控好,防止炉膛内部火焰中心上移。同时要合理设置吹灰器的蒸汽参数,使得吹灰区域能对结焦部位进行全覆盖,并依据实际结焦程度设置吹灰器个数。在锅炉的运行过程中,需保证锅炉吹灰系统能有效清除受热面结焦,以降低对锅炉管的腐蚀度。

2.4控制化学腐蚀及结构应力

对内腐蚀的控制主要体现在对水中氧含量及pH值数值的控制,尤其是在锅炉启动时要严格对锅炉进行冷、热态冲洗。在运行过程中需对水、蒸汽的品质定时检测,防止不符合要求的水及蒸汽对受热面造成腐蚀。机组停运后需及时对锅炉进行保养工作。控制外腐蚀主要是通过采用与锅炉煤种相近的燃煤,减少不良硫化物的产生,从而进一步控制其对受热面造成腐蚀。对结构应力的防控主要体现在锅炉运行过程中,需避免相关参数出现大幅变化及风烟对受热面造成机械振动;在运行中尽量减少不同受热面间的热度差,使受热面温度趋于均匀。通过对吹灰蒸汽参数的调整,使其对受热面的冲击程度变低,有效降低应力对受热面的破坏程度。

结论:

综上所述,改造后的直流系统性能稳定,自动化水平高,安全可靠灵敏,为提升株溪口电站的安全生产工作和可靠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保障了机组、主变、线路等控制保护装置和设备设施的可靠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段自杨.电厂锅炉爆管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法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15):659.

[2]彦自明.电厂锅炉爆管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分析[J].电力系统装备,2019(22):118-119.

[3]赵海鹏.电厂锅炉受热面爆管原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20(1):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