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6
/ 2

企业文化建设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探究

罗彬

中国葛洲坝集团机电建设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91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其改革发展也离不开企业文化这个精神力量的强力加持。因此应探讨国有企业文化的独特属性,分析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短板问题,因此应努力做好国有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助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发展策略

1在进行国有企业文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企业文化表象化,重形式轻内涵

视企业文化为表象文化的现象在国有企业中不足为奇,或多或少存在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涵,依托一些华丽空洞的口号、统一色调的服饰和附庸风雅的环境来营造出企业文化氛围,抑或是通过搞活动、拍合影、写材料之类的形式来敷衍了事走过场,若只将工作停流在表面是无法保证文化建设效果的。更有一些企业另辟蹊径,倡导“狼性文化”,规定每个员工上班之前要学狼叫;让新入职员工给自己挖一个坟,寓意埋葬过去,迎来新生。殊不知这样的标新立异不但不会得到员工的认可从而推动企业发展,还会使企业成为他们眼中哗众取宠的“跳梁小丑”。

1.2文化建设片面化,强包装弱实效

在国有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中,不乏一些国有企业认为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而非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应归属于党务、行政工作者的工作职责范畴,与其他部门无关。或者认为企业文化仅仅是企业的加分项、形象工程,包装得好是锦上添花,及时存在小的瑕疵也不会影响国有企业整体发展。这些都是对企业文化建设理解认识的片面化,缺乏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脱离了企业经营管理实际[1]

2新时代加强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2.1构建企业文化理念

有没有精神层,是对企业文化组织形式是否合理的衡量标准。国有企业应大力传承和弘扬“开路先锋”精神,将企业使命、企业愿景、执行理念融入到“开路先锋”文化核心价值理念和具体工作理念中,建设现代化的企业集团的宏伟愿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理念系统。

2.2强化理想信念教育

理想信念是精神支柱、力量之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对国有企业加强党的领导、筑牢党员干部思想根基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应持续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情怀、爱党爱国爱企”主题活动,深化党史学习教育。例如可以带来党员干部走进中央档案馆开展“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主题党课培训教育,开展“开路先锋”精神传递活动等系列理想信念引导行动,在重点项目建设中践行和丰富了“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2]

2.3以人为本,坚持群众性

企业文化实质上是人本文化,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作为基础,广泛发动群众,聚焦人的因素,发挥人的智慧,挖掘人的潜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弘扬企业精神。企业精神是企业利用不同的方式对企业员工进行精心培养后所形成的精神风貌同时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精神支柱,更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国有企业在进行文化建设时,要把践行企业精神与坚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与爱党爱国爱企业结合起来,与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结合起来,与员工履行岗位责任结合起来,并可以使企业精神成为企业员工共同的精神支柱与行动指南。要激发员工活力。员工是企业的主人。国有企业应做好宣传工作培养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定期向员工公布企业改革发展和经营管理状况,同时组织员工积极参与到民主管理与监督工作中来,给员工以更多的知情权、发声权、监督权。要倾听群众呼声,畅通员工发声渠道,研究、处理和反馈员工的意见建议。要关注员工期待,建立既公平公正合理、又多层次多样化的分配体系,确保全体员工共建共享企业改革发展红利。要正确处理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并调动起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并提升员工的行动力。要不断开展诸如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开展适合企业特色、符合员工需要、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使企业文化牢牢扎根基层、扎根群众。要建强人才队伍。适应时代发展和企业发展需要,不断推进智能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进而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保障。国有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落实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进而可以吸引并留住更多的人才,同时通过相应的培训等工作构建专业素质强的人才团队,激活人才资源要素,建立和完善发现、培养、使用、爱护、鼓励人才的制度。要强化以文化育人的意识,不断完善以文化育人的工作制度和机制,规范化、常态化地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培训,进一步提升企业员工思想道德素养及专业技能。将人才引进机制进行优化,健全对科技创新领军人物和团队的激励机制,构建充分体现知识、技术等创新内容并对收益分配制度进行优化,从而激发出员工的创新能力。

2.4突出载体建设,打造文化标识体系

企业文化的核心虽然是无形的软文化,具有抽象性,但它必须通过有形的文化载体在生产经营实践中表达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把精神与物质结合起来,把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强化企业文化的载体支撑。在实践中,美化的文化载体、工作环境和优质的产品服务,都能够对外传递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形象。可以说,企业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将企业文化作为载体来提升企业生产能力及建设水平,对企业产出将产生重要积极影响。

首先,要打造企业价值观的表达和展现载体,积极把企业的宗旨、理念提炼成标语、口号,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出来,形成企业文化标识体系,制作成精美图文广为张贴、悬挂,或者通过绿化点缀、拼图、造型的形式予以展现,或者以板报宣传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其次,要提升企业环境文化载体,注重绿化美化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工作场地、道路、厂容厂貌、机器设备、生产作业现场、职工住宅区建设,改善厂区建筑物色彩风貌和外观,优化厂区植被观赏性、功能性和覆盖率,积极打造绿色生态“花园式”工厂,增进企业形象、面子、窗口的“第一印象”作用。再次,要加大文化载体投入力度,加强职工培训中心、教育基地、文体场所、娱乐设施、体育健身中心、企业宣传媒介等文体设施建设,营造企业文化氛围。从次,要强化文化载体项目谋划,在广泛调查研究、听取员工意见建议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和工作重点,推进企业文化资源整合,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项目。最后,要注重企业文化载体设计,优选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运用现代设计美学和新技术新工艺,以匠人精神做好唯美标识,优化产品设计和服务质量,提升企业环境形象,增强企业文化标识的美誉度和感染力,彰显国有企业特有的文化内涵。

2.5加强文化宣传展示

聚合文化宣传资源,建立文化宣传片区包保责任制,进一步加大中央与地方主流媒体的合作并保证媒体渠道畅通。加强文化阵地建设,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制定融媒体发展策略。策划完成了新版企业宣传片和企业画册的设计制作工作,编制推出全新文化产品、文创产品[3]

3结语

通过分析可知,对国有企业而言,企业文化是潜在的生产力,是企业无形的资产和财富,文化兴则企业强。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重点强调应不断提升文化自信与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国有企业要结合实际建设企业文化,通过提升员工的凝聚力来提高企业竞争实力。实践证明,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并坚持文化自信,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同时可以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时代意义、群众意义,做好实践工作的同时更好的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3]李汉南.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软的融合[J].现代企业,2023(5):121-123.

作者简介:罗彬(1978-),男,汉族,湖北宜昌人,本科,政工师,主要从事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