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估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2
/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估研究

王江涛1   于千淑2  王梅2  焦旭芳3   赵洁莹3

1.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    河北省  保定市     073000

2.张家口市第四医院      河北省  张家口市   075000

3.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河北省  邢台市     055550 

摘要: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最常见且严重的眼科疾病之一,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减少视力损失和维护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与彩色多普勒超声(B-CU)相结合的技术,对DR进行早期筛查和严格评估。这两种具有互补性质的检测手段,能够共同检测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微循环改变,并定位出病变区域。我们发现,FFAB-CU的联合应用能够提高DR的检测精度,尤其是在DR的早期,患者的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血管病变主要以微循环障碍、结构改变为主时,其诊断卓有成效。本研究结果强烈证明了,相对于单一检测手段,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在DR病变的早期检出和病变程度评估上拥有更高的临床价值,能够为DR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关键词: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彩色多普勒超声;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早期诊断; 微循环改变;

引言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作为糖尿病的一个常见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深远。其早期诊断与治疗对于避免视力的严重损失,甚至是失明,具有重大的意义。但是,由于DR的早期症状不明显,让早期的筛查和定位病变区域变得困难。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和彩色多普勒超声(B-CU)这两种检测技术,则被认为有助于提高DR的早期发现和定位。

1、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病因、症状与临床表现

1.1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病因主要与慢性高血糖导致的微血管病变有关[1]。长期高血糖可导致视网膜微血管的损伤和血管壁通透性的增加,进而导致血管渗漏、血管新生和出血等病变。糖尿病患者中,约有70%在发病10年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多样,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两种类型。非增生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出现点状出血、渗漏、硬性渗漏、微血管闭塞等病变。增生期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表现为血管新生和纤维化,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玻璃体出血,严重情况下可导致视力丧失。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无症状特性的临床意义和挑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常常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在晚期可能会导致视力丧失[2]。早期无症状特性给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治疗带来了挑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的眼底检查尤为重要。

早期无症状特性使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难度增加,也使得其临床意义凸显。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避免或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进展,并减少视力损害的风险。研究如何早期诊断和评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方法和技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3 现有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方法及其局限性

目前,常用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方法包括眼底检查、视力检查、光凝治疗和激光光凝治疗等。眼底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观察和评估病变的程度和类型。视力检查可用来评估病变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激光光凝治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可以通过凝固和破坏异常血管来减少渗漏和出血。

现有的诊断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眼底检查仅能观察到表面的病变情况,并不能提供关于病变深度和位置的详细信息。视力检查仅能反映病变对视力的影响,无法直接观察病变本身。

2、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介绍和评估

2.1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技术原理和运用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是一种将荧光素溶液注射入人体,通过专门的设备捕捉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荧光图像,为眼科实现眼底微血管病变的直接观察提供了重要手段。它能精确显示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微血管病变,如微血管瘤、硬性渗出、软性渗出、新生血管等,从而使病变早期发现,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2 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原理和在眼科检查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与移动目标相对的超声波,测出目标移动的速度。该超声波在移动目标上跳射后,与发出超声波的源波频率若存在差异,则认为目标存在相对移动。这一原理被广泛应用于医学领域,包括眼科检查,在筛查和诊断多种眼部疾病过程中起着重要角色。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目前常用的非侵入性眼科检查工具之一。其基于多普勒效应,根据接收到的回波频率改变,即可获知检测目标的运动状态,绘制出目标区域的血流速度及方向分布图像,从而观察和评估眼部微循环状态。此技术的重要优点在于,对即使是微小血流也能够清晰显示,细致识别出流速较低的血流,极大地提高了微循环疾病的检出率。

尽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操作者的要求较高,且部分疾病的流速下降可能导致无法检测到血流,但其在眼科检查中的应用仍然广泛。研究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可以查看和评估眼部的动脉血供情况,而且还可以查看和评估眼部的静脉情况,从而对各类眼部疾病,如青光眼、黄斑病变以及视网膜疾病等进行准确、快速的诊断[4]

2.3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及问题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作为检测病变微血管的重要工具,两者各有特点,结合运用将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检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FFA能更直观地反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微血管病变的静态图像,而CDS则能直观反映出病变微血管的动态信息,包括血流速度和血流阻力等。

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为临床工作者深入思考。FFA为侵入性操作,有一定并发症风险,包括过敏反应、消化道反应、心慌等;其在观察的只能反映出病变区血管结构的变化,而无法准确测量视网膜血流速度和阻力情况,以及对于血液流动状态的量化有限;CDS虽然能够非侵入性地检测视网膜血流情况,但由于其分辨率限制,不能像FFA那样清楚显示微小的视网膜病变。只有将二者优势结合应用,才能全面准确评价和监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情况。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价值评估

3.1 研究方法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早期筛查和严格评估

为全面评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价值,首选是精细制定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的实施阶段主要两个:早期筛查和严格评估。早期筛查旨在借助这两种技术快速而准确地识别可能存在的病症,严格评估则是在确诊后进一步利用这两种技术详细分析病变情况。

3.2 研究结果 联合检测方法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微循环改变检测与定位方面的价值

研究结果显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更重要的是,该联合检测方法对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微循环改变的检测和定位具有极高的准确度。通过对比分析,荧光血管造影能够揭示微血管病变和漏出的病例,而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清晰地定位病变位置,弥补了传统检测手段诸多局限。

3.3 进一步讨论 联检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影响

虽然研究结果的初步展现非常可观,但仍然需要进一步讨论,主要聚焦两个方面。一是联合检测方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的可能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可以清楚得知联检法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中,是否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提前发现病变的重要特征。二是对治疗决策的影响。将荧光血管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是否可以为早期治疗决策提供更多科学的依据,以实现视网膜病变管理的精准化和个体化。

结束语

本文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联合应用,深入研究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和严格评估方法。通过实证分析,我们发现这两种检测手段能有效提高 DR 的检测精度,尤其是在 DR 早期,对微循环障碍、结构改变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实验结果充分证实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在定位细微病变区域,早期诊断和治疗决策提供准确依据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罗光友,赵飞艳,吴亚林.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探讨.[J].吉林医学,2019,40(01):183 - 185.

[2] 徐欣赫,周惠民,曾宪育.牵张应力作用下的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22,39(01):78 - 83.

[3] 张燕冰, 黄朝霞, 陆朝晖.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各类眼病中的诊断价值[J]. 中华眼科杂志, 2018, 54(01):46 -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