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20
/ 2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任晶晶 杨珺垚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于本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9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精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护理后,精细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优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 结论 对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采用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恢复室;临床护理路径;精细化护理

全身麻醉是一种常见的麻醉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类手术中。然而,全身麻醉后的恢复过程中,患者可能面临多种并发症的风险,如苏醒延迟、呼吸循环系统紊乱等[1]。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不断发展,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逐渐受到关注[2]。这种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通过精细化、规范化的护理措施,旨在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本研究旨在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本院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9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精细组,每组45例。两组资料信息无差异(P>0.05)。见表1。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组别

例数

女/男

年龄(岁)

体质指数(kg/m2)

精细组

45

23/22

32~56(48.41±3.35)

19~25(22.27±1.35)

常规组

45

24/21

39~54(48.45±3.39)

19~24(22.37±1.29)

X/t值

0.045

0.056

0.359

P值

0.833

0.955

0.720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接受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无法完成全身麻醉手术的患者;患有严重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或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在患者被送入麻醉恢复室后,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以确保患者的生理状态稳定。对于疼痛明显的患者,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并评估疼痛程度,以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同时,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呼吸道梗阻。对于呼吸困难或出现低氧血症的患者,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吸氧、调整卧位等。

1.3.2 精细组

精细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①护理路径制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手术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临床护理路径。该路径应包括患者从进入麻醉恢复室到离开期间的每一个护理环节,如监测、评估、操作、记录等。②麻醉苏醒期的观察与护理:在麻醉苏醒期,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等指标,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苏醒期。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患者,应及时处理并报告医生。③疼痛管理:在常规疼痛管理的基础上,采用疼痛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疼痛评估,并制定个性化的镇痛方案。同时,通过心理疏导,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疼痛感。④早期活动与康复训练: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指导患者在麻醉恢复室内早期进行适当的活动和康复训练,以促进术后恢复。⑤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麻醉恢复期的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强调术后康复的重要性,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⑥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心理疏导和安慰,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1.4 观察指标

(1)麻醉苏醒时间,包括完全清醒时间、插管持续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

(2)不良事件发生率,包括苏醒延迟、低氧血症、低血压、心律失常、恶心与呕吐、体温异常、焦虑与抑郁。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计数资料用(%)描述,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描述,经t检验,P<0.05为有差异。

2 结果

2.1 麻醉苏醒时间

护理后,精细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短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2。

表2 麻醉苏醒时间(x±s)

组别

例数

完全清醒时间(min)

插管持续时间(min)

复苏室停留时间(min)

精细组

45

36.37±4.14

19.58±3.25

39.38±3.27

常规组

45

42.75±4.25

24.44±3.04

46.17±3.24

t

7.213

7.326

9.895

P

<0.001

<0.001

<0.001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护理后,精细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有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不良事件发生率

组别

例数

苏醒延迟(n)

低氧血症(n)

低血压(n)

心律失常(n)

恶心与呕吐(n)

体温异常(n)

焦虑与抑郁(n)

不良事件发生率(%)

精细组

45

0

0

1

0

0

0

0

2.22

常规组

45

1

1

1

1

1

1

2

17.78

t

-

-

-

-

-

-

-

4.444

P

-

-

-

-

-

-

-

0.035

3 讨论

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中的护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患者在此阶段处于麻醉药物的代谢期,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全身麻醉后的护理也在不断发展和优化。常规护理虽然可以满足基本的临床需求,但在预防并发症和加速患者康复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为全身麻醉患者的恢复提供了新的思路。该护理模式强调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路径,更加精准、细致地实施护理系列措施。这种护理方法不仅关注患者的生理状况,还注重患者的心理和社会需求,旨在提高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在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复室中,精细化护理干预的作用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路径,确保患者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得到全面、系统的护理;二是加强疼痛管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三是早期活动和康复训练的指导,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加速患者的康复;四是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实施,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1-3]。

本研究结论显示,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复室中具有显著的优势。与常规护理相比,精细化护理干预可以缩短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患者恢复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在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恢复室中具有重要价值,可缩短患者苏醒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董辉,段红.基于临床护理路径的精细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全身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3,8(24):187-190.

[2]秦文琳.浅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模式麻醉恢复室中的应用效果[J].新疆医学,2021,51(03):352-355.

[3]王秋晨.精细化管理在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的价值评价[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4):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