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心服务模式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9
/ 3

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心服务模式研究

蔡燕  尤津津   

上海市闵行区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108

摘要:本文旨在全面探讨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现状、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以为护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深入了解和决策支持。通过文献综述的方法,本文综合分析了多篇相关文献,涵盖长期照护、照护需求、养老意愿和病情规模等多个方面,并且对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服务模式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领域存在多方面问题,包括社会支持困境、缺乏科学精准评估标准以及护理技能和中医技术不足等。本文基于对现有问题的深刻认识,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对策和建议,这些建议为未来研究方向和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以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并满足他们的照护需求。

关键词: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模式



1前言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失能老人居家照护备受关注。提供失能老人多元化的居家照护服务,包括基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社交支持等,旨在使老年人安享家庭温馨,并接受专业照护。鉴于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成为切实可行的选择,可减轻家庭负担和缓解医疗机构压力,对经济和社会皆有益。本文将深入研究其服务模式,同时提出改进建议。此外,本文将评估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心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为推动该服务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2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现状分析

2.1长期照护现状分析

乔梦婷[[1]]等学者指出,失能老人照护形式、照护者负担和保险制度等,这些要素相互交织,共同塑造了失能老人的长期照护体验。肖利允[[2]]等学者表明,长期照护服务是满足老年人和失能人群需求的核心,不同的服务模式各有优缺点。连续性照护服务模型提供全面的医疗与非医疗服务,适合对照护质量要求高的患者。社区家庭照护服务注重本地社区提供医疗、护理和社会支持服务,便于居民使用。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采用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各方面支持。医护综合管理模式注重医护人员协作,实现全程病情管理,适用于高级别医疗服务需求者。

2.2照护需求现状分析

谭睿[[3]]和孙敏[[4]]等学者表明,居家照护服务需求稳步增加。为更好满足这需求,需深入探究失能老人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等特征,以制定精准的政策与措施。崔晓芳[[5]]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失能老人入住养老机构时可能会经历适应期不适。宋平[[6]]等学者表示,医疗保健服务最为需求紧迫。因此,提供符合失能老人具体需求的个性化照护服务是解决失能老人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2.3养老意愿现状分析

李凌云[[7]]等学者的研究发现,养老机构中为失能老人提供尊重、关怀和支持至关重要。和红[[8]]等学者研究发现,与子女同住的老年人更愿在社区居家获得照护,反映了他们对基层卫生服务的需求和养老意愿的提高。这强调了家庭照护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关键作用,建立以家庭责任为基础的社区居家健康养老制度变得迫切。

3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模式分析

3.1服务模式分析

张良文[[9]]等学者指出,中国失能老人持续增长,这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照护成本压力,同时也对现有服务模式提出了挑战。谷应雯[[10]]等学者认为传统的家庭护理和机构照料已无法完全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需要寻找更创新和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以提供更高质量的照护服务。邓新茹[[11]]等学者提出建立一个多层级的照护支持体系,通过分级评估可以更好地了解失能老人的健康状况、日常需求和医疗护理需求等信息。王慧子[[12]]等学者指出,“医养结合”模式可以将医疗和养老领域整合,提高失能老人的生活质量并降低医疗费用。陈娜[[13]]等学者认为,为确保服务质量,居家照护中心还应强调专业技术培训和知识普及,以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的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

3.2服务内容分析

杨黎[[14]]等学者指出,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对失能老人的评估至关重要。传统评估方法存在时间和费用上的不足,因此需要更便捷的工具。目前,一些简单易用的失能评估工具如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和老年人膳食自理能力量表(IADL)在医疗机构和社区广泛应用。在居家照护中心服务中,这些工具可帮助照护者更科学地了解失能老人情况,以制定更合理的护理计划。毛智慧[[15]]等学者研究喘息服务的可行性,其研究表明照护服务应该重视照护者的心理健康问题,缓解其压力,提高失能老人和照护者的生活质量。田雨同[[16]]等学者强调喘息服务可降低照顾者负担、焦虑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同时使痴呆老人的行为症状得到改善和稳定。

3.3服务机制分析

为了更好地满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需求,需要建立与完善服务机制。关注照护者的干预措施也是提高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心服务质量的有效途径。张萌[[17]]等学者认为,为照护者提供培训和支持可缓解其压力和疲劳,提高照护质量。王瑶[[18]]等学者的Meta分析发现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实践支持是三种基本的干预方式,情感支持建立亲密关系并鼓励情感表达,信息支持提供必要信息和资源,实践支持包括专业帮助和物质支持。这些干预措施可减轻照护者的疲劳和焦虑,提高其照护能力和服务质量。

4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4.1失能老人居家照护问题与挑战

刘幼华[[19]]等学者指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所面临的社会支持困境涉及微观、中观和宏观系统。微观层面包括照顾者的个体特征、行为、认知等因素,宏观系统则包括政策、社区支持、文化环境等因素。缺乏相关政策和制度的支持可能导致诸如缺乏经济支持、医疗保障和休息时间等问题。这些困境可能对照顾者的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他们提供的照护质量。另外,居家照护还存在如缺乏科学精准的残疾评估标准、社区医疗人员的护理技能待提高、可适用的中医技术有限等问题。赵敏[[20]]等学者呼吁进一步完善残疾老年人的评估标准,以便更准确地判断老年人的照护需求和制定个性化的照护方案。

4.2失能老人居家照护对策与建议

为了解决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照护成本上升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陈娜和王长青[[21]]在分析日本介护保险制度时,认为其可有效缓解老年人医疗及照护压力,对我国构建照护体系有益借鉴。我国需建立法律与政策保障,合理衔接医疗保险与长期护理险,拓宽多元化资金来源,以强化支持。同时,完善残疾老年人的评估标准,有助于更准确判断照护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提高居家照护服务的精准性、个性化和可持续性。许春燕[[22]]等学者分析了社区居家照护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了重要建议。护理人员作为关键,应加强培训、提高聘用标准、增进社会地位和待遇。护理环境和设施应考虑多方面需求,护理管理需信息化与规范化,以提高服务效率。这些建议将有助于提升我国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的质量和个性化水平。

5结论

失能老人居家照护的现状表现为服务需求的稳步增加,失能老人更趋向于社区居家照护,突显了家庭照护在社区居家养老中的关键作用。失能老人居家照护服务模式存在多样化的选择,包括连续性照护、社区家庭照护、互联网+养老服务平台和医护综合管理等模式。然而,失能老人居家照护也面临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包括社会支持困境、对照护者健康的负面影响、缺乏科学精准评估标准以及护理技能和中医技术不足等问题。为解决这些挑战,建议借鉴国际经验,完善评估标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培训和聘用标准,改善护理环境和设施,实施信息化与规范化管理。


参考文献


[1]乔梦婷,翁艳秋,陈文瑶,张玲娟.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研究文献计量分析[J].军事护理,2022,(11):29-32+37.

[2]肖利允,徐翠,吴培香.失能老年人照护需求及照护模式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20,(02):103-106.

[3]谭睿.中国老年人口失能状况及变化分析——基于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J].卫生经济研究,2023,(03):6-11.

[4]孙敏,赵琦,曹建琴.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居家照顾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06):22-25+43.

[5]崔晓芳,张建华.养老机构失能老人入住体验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2021,(12):2228-2233.

[6]宋平,刘晓颖,刘小溪,曲鹏玮,柳韦华.社区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9,(03):381-385.

[7]李凌云,王盼盼,焦佳伟,刘腊梅,张振香,张春慧,马蕊,王鹏.养老机构护理员照顾失能老人获益体验的质性研究[J].解放军护理杂志,2022,(06):1-4.

[8]和红,闫辰聿.社区居家养老意愿下居住方式和子女支持对老年人基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21,(03):64-72.

[9]张良文,方亚.2020-2050年我国城乡老年人失能规模及其照护成本的预测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21,(01):39-42.

[10]谷应雯,尚越.中国失能老人照护模式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非正式照护与正式照护的关系[J].卫生经济研究,2021,(01):54-57.

[11]邓新茹,刘倩汝,耿力.失能老年人居家照护未满足需求的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22,(16):99-102.

[12]王慧子,王俊杰.医养结合背景下失能老人养老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8,(10):1495-1498.

[13]陈娜,邓敏.基于Anderson模型的我国失能老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21,(01):96-99.

[14]杨黎,邝小迪,苏爱华.老年人失能及其测评工具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9,(10):1722-1726.

[15]毛智慧,李魏,孙晓婷.“喘息服务”对失能老人及其照护者生活质量和照护负担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8,(19):3098-3100.

[16]田雨同,张艳,王荣华,余自娟,杜灿灿,李宏洁,赵敬,李思思,刘珍.针对失能失智老人及其照顾者开展喘息服务的系统评价[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9,(12):41-44+48.

[17]张萌,马登慧,杜雯雯,李佳,王雪娜,余立平.国内外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22,(04):499-502.

[18]王瑶,李贵妃,何秋.失能老人照顾者照顾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J].护理研究,2021,(09):1580-1587.

[19]刘幼华,郭红,刘建源,弓少华,易晓平.我国失能老年人家庭照顾者的社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0,(10):1764-1767.

[20]赵敏,张维亮.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护理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22,(07):1225-1228.

[21]陈娜,王长青.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对健全我国失能老人照护体系的启示[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9,(02):104-107+142.

[22]许春燕,赵恒伯,吴海波.失能老人社区居家护理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卫生经济研究,2022,(1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