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由统一到分裂历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3

蒙古国由统一到分裂历程研究

王丹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0000

摘要:铁木真从统一草原到征服世界,建立了中世纪亚洲最大的蒙古帝国。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帝国开始分裂,四大汗国就此诞生。随着元朝的建立与灭亡,蒙古国开始走向分裂,明末时期蒙古划分为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最终1911年,蒙古正式宣布成为独立的国家。

关键词:蒙古帝国 四大汗国 元朝  蒙古国

引言:蒙古国位于亚洲中部,北邻俄罗斯,南接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历史上,蒙古国曾经经历过统一和分裂的不同阶段。在成吉思汗的领导下,蒙古帝国曾经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陆地帝国之一,统治了亚洲大部分地区和东欧的一些国家。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蒙古帝国逐渐分裂为不同的政权和部落。在近代历史上,蒙古国经历了沙俄的殖民统治和中国的外蒙古自治区,最终在20世纪初独立建国。                                                                                                                                                                                                                                           

1.合不勒汗——建立蒙古兀鲁斯

最早时期,蒙古一词不是一个政权的象征,只是一个部落的名字,原蒙古部落即迭列蒙古。当时的草原分布了六大部落:塔塔尔、蔑儿乞、克烈、汪古、乃蛮和蒙古。

合不勒汗是成吉思汗的曾祖父,在海都强盛蒙古孛儿只斤部的基础上,使蒙古第一次统一,并建立王国,遂称“合不勒汗”。

当时背景下,北亚蒙古高原各部落纷争不断、风起云涌,一些氏族和部落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组成了各自的部落联盟。约在11世纪上半叶,蒙古部首领海都,征服了斡难河南的强部札剌亦儿部。从此,各个部落接连回归,人民日益壮。金朝初年,全蒙古各氏族和部落组成大联盟,推举海都长子之孙合不勒为“蒙古诸部落一部之长”统治了合木黑·忙豁勒(全体蒙古)。

由于金朝全力向南方征伐宋朝,无暇后顾蒙古高原,使蒙古诸部获得了喘息发展的机会,蒙古部落日益发展壮大,并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自从合不勒被推举为蒙古大汗以后,他带领部民开疆扩土,实力日益壮大,建立了早期的蒙古兀鲁斯(国家),史称祖元皇帝。这是在蒙古民族历史上的第一个兴盛时期。蒙古诸部在合不勒汗领导下组成了较大规模的统一体,形成了若干氏族、部落的联盟。

金国于1146年8月,第五次调功臣皇叔兀术由征宋的南线带兵回朝。命他亲率中原精兵8万之众,出征蒙古,大小数十仗,屡战不胜,不得不于1147年3月,与蒙古议和,并把西平以北27团寨,割与蒙古,每年供应蒙古相当数额的牛羊和粮食,并册封合不勒汗为蒙兀国王,才得罢兵修好。金国因而不得不承认蒙古的统一与独立,

1161年,金国与塔塔儿部联军打败了蒙古军。从此,蒙古国衰落,部族战争连年不断,蒙古高原重新陷入混乱分裂状态。

2.铁木真——建立蒙古帝国

此间,蒙古各部落一直处于分散状态,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人被部落所遗弃,之后的他与弘吉刺部的孛儿贴结婚,获得了弘吉刺部的支持。铁木真之后和札答阑部进行联盟,攻灭了蔑儿乞部,之后的铁木真日益壮大,先手灭了札答阑部、塔塔儿部、铲除了乞颜部的异己,巩固了在乞颜部的地位。之后的铁木真和自己的安答扎木合也形成对抗的局面,先后统一了克烈部、乃蛮部、蔑儿乞部、汪古等部落,完成了统一。

1206年,铁木真召集了全蒙古的贵族们在斡难河源举行“忽里台”。贵族们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并尊之为“成吉思汗”,蒙古帝国从此建立。

3.四大汗国建立——蒙古帝国开始分裂

在成吉思汗在位之时,便将蒙古帝国部分地区分封给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即三大“兀鲁思”。即术赤兀鲁思,窝阔台兀鲁思以及察合台兀鲁思,此时的兀鲁思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汗国,其自治权利较小,仍受蒙古帝国中央管制。我们所熟悉的四大汗国,其实最初只有这三个。至于之后出现的第四个汗国--伊利汗国,则是由蒙哥派遣其六弟旭烈兀率军西征期间打下的。

在经过各大汗国的不断扩张与长期发展,四大汗国都具备独立的条件。分别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次子拔都建立的钦察汗国(又称金帐汗国)、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建立的察合台汗国、成吉思汗的第三子窝阔台及其儿子贵由建立的窝阔台汗国和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之子旭烈兀建立的伊犁汗国。四大汗国都属于蒙古帝国,但是之间不属于隶属关系,非臣属。成吉思汗死后,四大汗国之间的斗争不断,最后由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继位。

1241年,窝阔台在酗酒后暴毙而亡,按照窝阔台的遗愿,蒙古国的汗位要传给窝阔台指定的继承人阔出之子失烈门,但当时的失烈门很小,而当时的皇后脱列哥那一心想让自己的大儿子贵由上位,所以力排众议,以失烈门年幼为由,自己强行监国。脱列哥那动用自己监国的权力,在朝廷之中结党营私,对蒙古各宗王多加贿赂,笼络人心,5年后,脱列哥那已经在朝廷中站稳了脚跟,决定举行忽里台大会,正式推举贵由为大汗。同年,脱列哥那病死,贵由才终于得到了亲政的机会。一年后贵由在讨伐拔都的路途中病死了,托雷家族的机会就此显现出来。

贵由死后,皇后海迷失效仿脱列哥那监国,但海迷失的能力显然不如脱列哥那,在治国上一塌糊涂。再加上脱列哥那在监国时期的乱政,让蒙古国很多宗王对贵由家族很不满。1250年,势力强大的拔都邀请蒙古各贵族宗王,来自己的中亚驻地召开新一届忽里台大会。拔都提出托雷的长子蒙哥在西征中立下战功,而且能力出众,是蒙古国新汗王的第一人选。最终,忽里台大会通过了这个提议,蒙哥成为蒙古帝国第四位汗王,从此汗位由窝阔台一系转为托雷系。

4.勿必烈建立元朝——蒙古帝国土崩瓦解

1259年,蒙哥去世,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发生了汗位之争。忽必烈代表着汉化集团,而阿里不哥代表蒙古的保守派。经过4年的较量,阿里不哥失败。阿里不哥失败后,忽必烈召海都入朝,海都均托词拒绝,并暗中发展势力。1266年,忽必烈支持了八剌夺取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以此来控制察合台汗国。海都则取得了钦察汗国的支持,向察合台汗国夺取土地,获得了立足之地。

1268年,海都正式称汗,并对忽必烈开战。需要注意的是海都宣称自己是蒙古帝国大汗,而不是窝阔台大汗,他宣称自己是坚守蒙古传统,批评忽必烈背离蒙古的传统。1279年,脱黑帖木儿进攻和林,被刘国杰击败。之后叛军发生了内乱,相互残杀,许多部落投降于元朝。最终,叛乱在1280年被平定。

此后,钦察汗国表示对忽必烈臣服,1286年,忽必烈下令废除东北的山北、辽东、开元等宣慰司,设置东京行省,也就是“改土归流”。1301年海都去世于退军途中。海都去世后,察合台汗国实现了独立,笃哇让海都之子察八儿即位窝阔台大汗。但是察八儿还想继续控制察合台汗国,于是两国发生了斗争。而元朝则支持笃哇,最终两大汗国都对元朝称臣,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

4.蒙古宣布独立——蒙古国

蒙古内外划分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末清初时期。蒙古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的差异和部落的分散,形成了内外蒙古的区别。内外蒙古之间的划分是地理造成的,蒙古地区的大漠将草原一分为二,导致部落的分割。而成吉思汗的黄金家族属于科尔沁部落,是内蒙古的一部分。在明末清初时期,蒙古地区分为南部漠南蒙古和北部漠北蒙古,直到清初才产生了内外蒙古的区分。漠南蒙古先被清朝征服并划为内蒙古,而漠北蒙古,即喀尔喀蒙古,在清朝时期仍属外蒙古。

1840年鸦片战争后,我国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并向外国割地赔款,而躲在英国背后的沙俄也不甘落后,渐渐暴露了自己的本性,沙俄利用中国甲午战争失败的局面,借共同防御日本为由,诱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密约》,面对清朝腐朽的统治,蒙古独立分子也不甘继续被清政府统治,想要自立为王,于是,他们大张旗鼓的闹独立。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宣告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制度完结,但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并没有因清政府的倒台而作废。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迎来了一次新生,但在新生的国民政府完全继承了其清朝政府的不良资产。而沙俄借助国民政府刚刚成立,无暇顾及蒙古事宜,不断地怂恿蒙古独立分子闹独立。

1912年2月15日,在沙俄的怂恿下,外蒙古正式宣布独立,而当时的国民政府刚刚成立,内部还不太稳定,又陷入了军阀混战当中,又因蒙古独立后面是沙俄在暗中支持,虽然知道是沙俄在暗中捣鬼,但因双方当时的实力差距太大,因此只能忍气吞声,但对大张旗鼓宣布蒙古独立的外蒙古,国民政府不承认外蒙古的独立性。

1945年10月20日,外蒙古“公投选举”来借此独立,参加此次公投的人数达487409人,投票率达到了98.4%,投票结果显示,参加的公民都愿意外蒙古从中国独立出去,国民政府也于次年1月5日正式承认了外蒙古独立。

而外蒙古的独立,是各方力量推动的结果,在这之中苏联首当其冲,它的强权政策和武力胁迫让我国不得不承认外蒙独立。再者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如果没有它的统治过于腐败,蒙古独立分子也没有出头之日。另一方面,也因国民政府在沙俄的步步紧逼之下,未能以强硬的态度应对外蒙独立事件,导致最后眼睁睁地看着原本属于我国领土一部分的外蒙古就这样轻易的独立了出去。

蒙古帝国分裂至今,一共产生过47个国家,本分别蒙古国、元朝、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伊朗、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等。

结论:

蒙古国的分裂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帝国依旧走向分裂。蒙古国的统一,成就了其在历史上的辉煌篇章,无论是成吉思汗的英勇征服,还是蒙古帝国的广袤疆域,都展现了其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军事实力。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内部和外部的种种因素导致了蒙古国的分裂,这一分裂不仅使蒙古国失去了往日的荣光,也对地区和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余大钧.蒙古秘史(译注)[M].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2]余大钧.一代天骄成吉思汗——传记与研究[M].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3]余大钧.周建奇.史集(译注)[M]

.商务印书馆,1998:第一二卷

[4]彭传勇.试析苏联对蒙战略缓冲政策的形成与外蒙古“独立”[J].中国边疆学2015

[5]时威.1911年外蒙古独立原因探析[J].青年作家2014

参考文献:

[1]张祖涛,. 袁世凯终结“大蒙古国”独立闹剧[J]. 源流,2011,(3).

[2]王春良,李威,. 论苏联是怎样把中国的外蒙古分裂出去的[J].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王守纪,. 青色的天骄图——浅谈《成吉思汗传说》[J].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社会科学汉文版),1985,(2).

[4]唐丰姣. 洪武至宣德时期明朝对蒙古的经略[D]. 中央民族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