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有效性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8
/ 2

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应用于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的有效性探讨

崔严月

成都儿童专科医院检验科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断中应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试验组,另抽选32例行健康体检的小儿作为对照组,入院后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17例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1:80,占53.12%(17/32),超敏C反应蛋白(21.32±6.78)mg/L,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结论:临床上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更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

支原体肺炎在低龄幼儿群体中多见,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在小儿肺炎中大约占比10%-20%,是一种发病风险较高的肺部急性炎症。如果耽误治疗,随着时间推移以及病情发展,可能会引起肾损害、溶血性贫血等并发症[1],阻碍患儿健康成长,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因此,早检查、早确诊、早防治,是遏制疾病发展,避免病情恶化的关键。由于支原体肺炎早期缺乏特异性、典型症状,可能导致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研究纳入3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32例健康体检儿童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实验室检查诊断本病的有效性,期望为临床早期治疗本病提供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32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试验组,其中18例男童、14例女童,年龄2-10岁,均龄(6.13±1.54)岁。另选取32例行健康体检的小儿作为对照组,其中16例男童、16例女童,年龄2-9岁,均龄(6.08±1.51)岁。两组儿童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入组标准:病历及实验室检查信息资料完整有效;监护人知晓本研究的前提下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凝血功能正常,无重大传染病。排除标准:中途因故退出;伴有其他严重疾病;不能正常配合完成临床检验。

1.2方法

所有观察对象均检测肺炎支原体抗体、超敏C反应蛋白,即:清晨禁止饮食饮水≥8h状态下,穿刺肘部正中静脉,随后使用抗凝管抽取3-5ml静脉血化验,以每分钟3000r离心转速,10min后通过被动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使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2]。为保证临床检测结果有效、真实、可靠、准确,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要求处理血液采集、检验等操作环节,尽可能消除外界不良因素对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影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其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1:80,则判定为阳性;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超过5.0mg/L,则判定为阳性;同时对比单项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

1.4数据统计处理

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n(%)]形式描述计数资料(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单项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组间数据差异进行x2检验;用均数(Mean Value)加减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形式描述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超敏C反应蛋白),组间数据差异进行t检验;检验结果用P值表示,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1:80所占人数、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均比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检验结果对比

小组

病例数

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1:80

超敏C反应蛋白(mg/L)

试验组

32

17(53.12%)

21.32±6.78

对照组

32

2(6.25%)

2.23±0.62

x2/t

-

61.429

15.833

P

-

<0.05

<0.05

2.2单项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

与对照组相较,试验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比对照组高(P<0.05)。详情见表2。

表2 单项检测阳性率、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

小组

病例数

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

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阳性率

联合检测阳性率

试验组

32

19(59.38%)

25(78.12%)

30(93.75%)

对照组

32

3(9.38%)

2(6.25%)

2(6.25%)

t

-

8.765

9.011

7.492

P

-

<0.05

<0.05

<0.05

3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通常具有2-3周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间的临床症状表现缺乏特异性[3],易耽误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探索一种高效的诊断方法,辅助临床早发现、早确诊,从而实施针对性治疗,有助于加速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质量。

外周静脉采血化验特异性以及敏感性相对较高,但是具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假阴性率,尤其是所处阶段不同的患儿,采血化验结果也各不相同[4]。分子学检查对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具有较高的要求。单项检查局限,本研究为了提高临床诊断效率,开展联合检查,结果:试验组肺炎支原体抗体滴度比≥1:80所占比例、超敏C反应蛋白含量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肺炎支原体抗体与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阳性率(P<0.05)。因为二者联合协同作用,弥补了单项指标检验结果的不足,为临床准确诊断、有效治疗提供了更可靠依据。

综上所述,联合应用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大,可作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优选。

参考文献:

[1]江锡娟.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防治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8, 5(12):191-193.

[1]田敏.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J].中国处方药, 2018, 16(4):141-142.

[3]李冰,张广超,李夏.小儿支原体肺炎的肺外并发症临床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J].临床荟萃, 2020, 35(9):801-804.

[4]陈林,李敏.经外周静脉留置针采集血液标本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 18(23):3535-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