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新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应用研究新进展

王梅 赵娜

延边大学附属医院 吉林延吉 133000

摘要:急诊接诊患者分诊至救治阶段,需要医护人员在短时间内做出准确评估,从而为后续治疗及疾病预后评估提供依据,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合理选择急危重症病情评估方法,以满足急诊护理工作需求。对此,本文主要从当前临床常用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入手,分析其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现状,内容如下。

关键词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急诊护理;应用进展

考虑到急诊病例病情特殊性与紧急性的特点,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分诊-救治期间快速做出判断,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则可为急诊分诊及救治提供科学支持,帮助医护人员更合理地评估患者病情,并提升急诊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确保急诊救治效果,促进患者预后康复。

1 常见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

目前临床用于急危重症病情评估的工具较多,主要包含病情严重指数(ESI)、休克指数(SI)、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Ⅱ)等[1-2]。其中,ESI是全面考虑发病率、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综合指标,其计算公式(病情指数)为普遍率×严重度。ESI为5级预检分诊工具,从1-5级依次递减预检。预检分诊通过4个决策点出发:A:是否需紧急抢救?若“是”即为1级。B:是否需等待?包含高危与否、严重疼痛有无、意识障碍有无等三项,若均有,即为2级。C:针对需2项及以上医疗资源者,结合其年龄对身体体征稳定性进行判断。若不平稳即为2级,平稳即为3级。D:需使用几项不同的医疗资源?1项即为4级;不需要即为5级。既往相关研究提示,该方法适用于儿童预检分诊,可对患儿住院率、医疗资源使用、急诊滞留时间等情况进行评估,信效度较好;但目前中文版ESI研究较少,其适用性并未得到进一步验证[3]

SI则指脉搏/收缩压比值,主要用于反映血流动力学指标。失血为常见休克原因,而外伤、脏器破裂等则为诱发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说SI正常范围为0.5-0.7。一旦SI=1,则提示血容量减少10%~30%,为轻度休克;若SI=1.5,则提示血容量减少30%-50%,为中度休克;若SI=2,则提示血容量减少50%-70%,为重度休克。除了判断失血性休克,SI对非失血性休克相关疾病也具有较高的评估价值。相关研究提示,SI评估心血管病危重病情时,若收缩压≤80 mm Hg、心率>100次/min,即便患者较年轻,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但当前国内针对SI与急诊常见病情判断间的关联性研究资料较少,大样本多中心研究数据不足,还有待深入探析。

MEWS则主要对生命体征进行赋值,通过对心率、血压(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等进行评分加以评估。体温设置为0-2分;心率、脉搏、呼吸、血压、意识等设置为0-3分。各评分相加即为总分,评分范围0-14分,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当前MEWS在急诊及专科疾病病情观察、预后评估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信效度良好。但该方法对伴意识障碍的病例单独使用敏感性较低,一般需联合神志评估法应用,以提升信效度。

APACHEⅡ则既可评估危重症病例病情严重程度,也可对其临床结局进行预测。该量表主要涉及3部分——A:急性生理学评分 (APS);B:年龄;C:慢性健康状况评分。三者之和0-71分,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其中,APS涉及参数12项:体温、心率、氧合、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PH、血清钠、血清钾、血清肌酐、白细胞比容、白细胞计数、昏迷评分。APACHEⅡ适宜入住急诊ICU的病例评估,而在急诊应用中存在一定局限,评价时间较长、费用较高,对于部分医疗设施受限的医院并不适用[4]。                                                                                                                                       

2 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与展望

对于各级医疗机构来说,分诊是其接收急诊患者的首要步骤,其准确程度与效率直接决定了患者治疗周期、效率及安全性。而在MEWS、SI、APACHEⅡ等病情评估工具的应用下,为急诊患者病情评估提供了科学参考,不仅提升了急诊患者分诊准确率,也有效规避了急诊科拥堵情况的出现,获得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但我们也需要明确一点,当前临床常用的不同类型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各有优劣,且部分国外评估工具在国内应用也存在一定局限,故在实际应用时还需紧密结合急诊收治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以提升患者病情评估准确性,为急诊急救提供科学参考,保障急救护理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牛士华.急危重症病情评估工具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19,28(5):76-80.

[2]杨丽霞,甄翠香,王俊,等.基于急诊急救信息系统的急危重症救治“零通道”建设实践[J].中国急救医学,2022,42(4):298-302.

[3]王华丽.急诊-重症科一体化护理管理模式在培养急危重症专科护士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0):90-91.

[4]李璐.优化手术护理结合急救流程对急危重症创伤患者抢救效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J].实用医技杂志,2021,28(6):82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