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市烤烟套种秋大豆生产形势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腾冲市烤烟套种秋大豆生产形势分析

寸待祝 1 杨茂生2 彭晓桔1

1.腾冲市植保植检工作站,保山 腾冲 679100,

2.腾冲市畜牧工作站,保山 腾冲 679100

摘要:腾冲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是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示范县之一。随着生产形式及要素的变化,腾冲市大豆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促进腾冲市大豆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大豆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蜕变,特分析腾冲市大豆生产现状、有利因素、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及存在问题和对策等,以便更有针对性提出我市大豆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对巩固我市大豆产业及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烤烟套种秋大豆;优势;问题;对策

大豆在云南省种植历史悠久,对我省各族人民的繁衍生息起到重要的作用,是云南省重要的粮油作物。云南常年种植面积240万亩,总产 38.4 余万吨[1]。大豆亦是腾冲市重要的粮油作物和农业开发的优势农产品之一,常年种植面积6.5~7万亩。根据腾冲新闻网报道,2021年全市示范推广大豆种植6.6万亩,平均单产113千克,总产7489吨,总产值5242.3万元。为全面贯彻2022年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保障我市粮食安全和重大农产品的有效供给,稳定粮食面积,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工程和战略,按照农业农村部要求:把扩大大豆油料生产作为今年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为此,腾冲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巩固和提升大豆产业作为2022年农业推广重点项目之一,全力支持扩大大豆生产,充分发挥“金豆豆”在我市经济行稳致远中的光和热。

1.腾冲市烤烟套种秋大豆的生产现状

腾冲位于云南省西部,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圈誉为世界物种基因库的高黎贡山西麓,资源禀赋,温和多样的立体气候,海拔930~3780米,是我国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重要门户。烤烟套种秋大豆是腾冲市大豆生产的主要种植模式,占据大豆生产半壁多江山,面积和产量均占95%以上,也是我市秋季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之一。烤烟套种秋大豆是利用夏烟采收2~3台烟叶后,小春作物(油菜)移栽前的土地闲置空档期,充分利用当地的光、温、水、热资源,实行烤烟套种的秋作物之一。自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烤烟产业的发展,我市在界头镇开始开展烤烟套种秋大豆的试验示范工作,在烟株两旁进行双行种植,主要种植品种为本地蜜蜂豆,平均单产82千克。到2012年面积达4万亩,品种主要为德大豆1号、滇豆6号,种植区域覆盖界头、曲石等乡镇。近年来,随着烤烟实行双控管理,我市烤烟面积回落并稳定在12万亩左右,烤烟套种秋大豆面积稳定在4万亩左右,栽培上改双行种植为三行种植,主推品种为农环资6号、滇豆7号和云黄13等,平均单产约120千克[2]。2021年,全市推广烤烟套种秋大豆3.7万亩,占我市大豆生产面积的56%,平均单产127.5千克,总产4717.5吨,占全市大豆总产的63%,总产值3302.2万元。

2.烤烟套种秋大豆的生产优势

2.1烤烟种植面积的稳定,为烤烟套种秋大豆产业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我市秋大豆生产的发展,主要依托烤烟产业的长足发展。土地面积宽阔,全市有耕地123.37万亩,其中水田面积68.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5.8%,均适宜发展烤烟生产,在烤烟实行“双控”管理后,我市烤烟面积稳定在12万亩左右,为烤烟套种秋大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目前烤烟套种秋大豆面积在4万亩左右,仅占烤烟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仍有扩大大豆种植面积的空间和潜力[3]。

2.2我市发展大豆生产,秋季与烤烟套种是最佳时节

由于我市受高黎贡山山脉的影响,降水主要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控制,年均温度15.1℃,无霜期达300天,极端最低温-4℃,最高温≤3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有效降水充沛,年平均降雨量在1531㎜,每年1~5月中旬、8月中旬~12月5月中旬常年出现连天阴雨、低温、寡照,大豆种植区域海拔在1500~1750米之间。我市1~5月由于气温低,5月中旬~8月上旬由于阴雨寡照均不适宜发展春夏大豆生产。唯有8月中旬~12月雨水渐少,光照充足,气温回升,适宜发展秋大豆生产,这也是我市选择发展烤烟套种秋大豆的重要因素之一[4]。

我市近年来的试验示范表明,4~5月种植的大豆,到8月收获,由于期间连天阴雨、低温、寡照,大豆虽长势好,但豆荚少,俗称“圈藤”,大豆产量低,平均亩产不足70千克。而我市大豆在7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进入开花期结荚期,11月上旬为收获期,大豆全生育期约100天。8月上旬虽然雨水仍未消停,但此时大豆生长处于出苗期至苗期,对大豆生产影响不大。8月中旬后,雨水渐少,光照充足,气温回升,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有利于大豆开花结荚、有利于大豆产量形成,平均大豆单产达120千克以上。

2.3得天独厚的水分及土壤为大豆产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龙川江、依洛瓦底江、槟榔江三大水系贯穿全市主要坝区,有效灌溉面积达65%以上,灌溉条件好。在我市大豆种植区域,耕地质量高,有独特的火山熔岩台地和养分含量丰富自然肥力较高的火山灰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在4%以上,可与东北黑土相媲美,土壤团粒结构好,有利于大豆与土壤根瘤菌共生,具有以发展优质大豆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

2.4增产增效增收空间大

2021年,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三级同行专家组成实产验收专家组,进行田间实产验收。高产攻关田1.3亩面积上,创220.3千克/亩的球大豆高产记录;11.2亩面积上,创206.7千克/亩秋大豆高产记录。百亩烤烟套种秋大豆平均亩产185.1千克。按大豆现行市场价格计算,高产攻关田1.3亩的亩产值1542.1元,11.2亩平均亩产值1446.9元,705亩连片样板平均亩产值1295元。比百亩连片样板较全市平均单产113千克,增72千克,亩产值亩增504元,增产增效显著。

2.6烤烟套种秋大豆比套种秋玉米生育期短,对下季小春作物影响小

目前,我市烤烟套种的作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秋大豆,另一种是秋玉米。烤烟套种秋大豆,秋大豆平均全生育期100天。烤烟套种秋玉米,秋玉米平均全生育期135天。套种的秋大豆较套种的秋玉米全生育期短35天,能提早下季小春作物油菜的移栽节令,对油菜生长发育影响相对较小。近年来,随着大豆价格上涨,烤烟套种秋大豆较烤烟套种秋玉米亩产值高,2021年烤烟套种秋大豆平均亩产值892.5元,烤烟套种秋玉米平均亩产值840元,平均亩产值高52.5元。且烤烟套种秋大豆较需肥量少于烤烟套种秋玉米。

3.烤烟套种秋大豆高产高效种植关键技术

3.1地块选择

选择地下水位较低、易排易灌、土质疏松、耕作层深厚、土壤肥力高的烟地套种秋大豆。

3.2清洁田园

在播种前通过化除或人工铲出田间杂草,并开沟排水,改善田间湿度及通风环境。

3.3品种选择

选择植株中矮杆、株形紧凑中早熟品种云黄13、农环资6号、本地大白豆等。

3.4适期播种

适时早播有利于大豆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及改善品质。选晴天播种,要求在7月中下旬播种,最迟不超过8月上旬前播种结束。

3.5合理密植

按行距0.2~0.3米,穴距0.2~0.25米,每穴留苗2~3株,密度为 1.7~2.5 万株/亩的密度配置进行种植。

3.6田间管理

①及时间苗、定苗。在大豆3—4叶期及时间苗、定苗,每穴留健壮苗2株。②及时中耕、追肥。大豆追施1次苗肥和1次保花肥,第1次苗肥亩施尿素5~8千克,第2次保花肥亩N:P:K=15:15:15有机水溶肥10千克。③病虫害防治。采用无人机对大豆螟进行统防统治,同时追施钼肥。

3.7适时收获

大豆要求做到九黄十收。

4.存在问题

4.1大豆全程机械化收获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市大豆机械化主推技术有:一是采用无人机对大豆病虫害进行统防统治,同步追施钼肥;二是大豆机械化脱粒。收获机械化割倒难以进行,相应增加了劳动力成本。如能开展机械化割倒,亩节约成本达100元。

4.2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杂草防控难。大豆播种前除草容易,但是到了大豆生长中后期,杂草危害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豆的产量。

5.对策及建议

5.1良种良法配套

大力推广以云黄13、农环资 6号、云黄1408-2等大豆新品种。加强良种良法配套推广工作,以良种适应机械化,全面提高我市大豆生产水平。

5.2推广大豆生产全程机械化

大力推广无人机防控大豆病虫害技术,无人机叶面追肥技术,机械化脱粒技术。切实降低生产中劳动力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积极探索大豆机械化收割技术。

5.3探索推广大豆中期杂草化除技术

开展大豆生长中后期田间杂草的化除防控试验。减少大豆生长中后期杂草危害,为进一步提高大豆产量创造条件。

5.3积极引导和鼓励大豆专业合作社发展

全力打造“全链条”产业融合模式,积极培育大豆生产大户,开拓“龙头企业+创建区”、“合作社+创建区”等经营模式,积极推进订单种植和产销衔接。努力构建“全过程”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以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油菜龙头企业为实施主体,推进品种及栽培技术统一,实现“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配套,逐步解决小而散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赵银月,詹和明,张亮,李琼,王铁军.云南省大豆生产情况调研报告[J].大豆科技,2021(05):32-37.

[2]吴进明,曾健国,李金晓,余绍伟.云南省腾冲县“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评价[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5,9(04):42-45.

[3]李琰聪,吴绍柱,杨素梅,梁永保.腾冲县界头镇“烤烟—玉米(大豆)—油菜”间作套种高产栽培技术[J].种子科技,2015,33(11):53-54.

作者简介:寸待祝(1975—),女,汉族,农艺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植物检疫、农药监督管理等重要农业技术推广工作,E-mail:2229348756QQ,电话:18849839978。

通讯作者:杨茂生(1978—),男,汉族、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腾冲市畜牧工作站站长,主要从事牧草种植研究及畜牧兽医技术推广。邮箱:6736570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