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穴”联合调神针法治疗肥胖型暴食症经验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3

 “水穴”联合调神针法治疗肥胖型暴食症经验

何一智  张彩荣通讯作者*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06)

摘要: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社会压力增大,暴食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穴位埋线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向。此文主要介绍张彩荣主任治疗肥胖型暴食症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治疗暴食症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暴食症;肥胖埋线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with Binge Eating Disorder by the combination of "Water Acupoint" and Tiaoshen Acupoint Method

Abstract: With the change of diet struc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social pressure, the incidence rate of Binge Eating Disorder in the population is increasing. Acupoint thread embedding provides a new therapeutic direction for it.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of Dioctor Zhang Cairong in the treatment of obesity with binge eating disorder,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treatment of binge eating disorder.

Keyword: Binge Eating Disorder; Obesity; Catgut Implantation at Acupoint

暴食症是一种常见的进食障碍,以反复发作的暴饮暴食为主要特点,伴随有对食物摄入量失去控制的感觉以及抑郁情绪。现代医学对暴食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西医以心理疗法为主,辅以药物治疗,然其存在副作用多、复发率高、长期愈后较低等问题,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于暴食症患者不会像神经性贪食症患者一般出现病态的补偿行为,如催吐、滥用泻药或过度运动等[1],故而暴食症患者临床最常见与肥胖共病。前期研究[2]发现,针灸治疗本病在控制食欲、缓解焦虑及改善形体和代谢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穴位埋线以其起效较快、疗效持久的特点为广大暴食症患者所接受。

张彩荣教授为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师从四川省名中医胡玲香主任,从医二十余年,擅长运用九针、埋线、小针刀等特种治疗方法,并采用子午流注法、经络辨证、刺络放血等方法治疗面瘫、中风、肥胖等神经内分泌疾病,颈腰腿痛等各种痛症盆腔炎、痛经、不孕、卵巢早衰等妇科疾病以及带状疱疹、白癜风等皮肤病。其运用“水穴”联合调神针法埋线治疗暴食症共病肥胖患者,临床疗效可观。现将其治疗疾病的思路与经验分享如下。

1暴食症的病因病机

祖国传统医学并无暴食之名,根据其暴饮暴食、抑郁及肥胖等特点,可归于“肥胖”、“郁证”等疾病范畴。本病以为脑神失调为本,多以中焦失衡、水湿内蕴为标。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云“头者, 精明之府, 头倾视深, 精神将夺矣”。脑作为元神之府,掌控全身的精神活动,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情志变化。神是情志的内在形式,情志是神的外在表现。因此情志失调在BE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脑窍功能失常,志不御意,反复出现不受控制的强迫想法,即对食物的极度渴求,从而出现大量不可控的进食行为。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的正常运行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灵枢·平人绝谷》有“神者, 水谷之精气也,”长期的情志刺激在体内郁而化热,损伤脾胃,影响后天水谷精微的生成,导致神机失用,进而产生强烈的进食欲望,试图索食自救。同时,未及时运化的谷食水液在体内堆积成膏,导致肥胖的发生。膏脂聚湿生痰,阻滞气机,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脾胃的功能,最终形成暴饮暴食的恶性循环。

2 调神针法治疗暴食症的作用机制

   穴位埋线疗法在针灸“留针”、“皮内针”等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指在特定的腧穴部位埋植入特定的线体,如羊肠线、胶原蛋白线或高分子聚合物线(PGA或PGLA线)等,发挥针刺、经穴和“线”的综合作用,延长和增强针刺效应,从而达到补虚泻实、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是《灵枢·终始篇》所言“深内而久留之”的现代化形式[3-5]现代研究则证明在人体腧穴部位埋线一方面可以通过促进免疫应答,产生新的变态反应,从而缓解慢性炎症带来的病理状态,达到“抗炎-促炎“的新平衡;另一方面,穴位埋线可以通过促进神经内分泌系统分泌相关细胞因子,作用于大脑皮层的各种神经通路,来调节食欲、改善认知和行为的异常反应

[6-8]

3治疗特色

3.1调神以畅情志

暴食症的过度进食是情志失控的表现,脑神失调是其根本原因。张主任临证运用调节神志的穴位包括百会、肝俞、至阳及额旁三线。其中百会与额旁三线均位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脑为元神之府”,刺激头部穴位能够对神志的调节起到最直接有效的作用:百会位居巅顶,既是阳气汇聚之处,也是百神相会之所,可以升举清阳,调神理气;额旁三线位于足少阳胆经与足阳明胃经之间,且前额属阳明,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能够调和脏腑气血,脏腑气血充足则活动如常,气机流畅,情志顺遂

“迫脏刺背,背俞也”,肝俞在属膀胱经的同时,还是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精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针刺能够激发脏腑精气,使肝气调达,情志条畅;至阳是张主任临床用于条畅情志的经验用穴,《针灸甲乙经》云:“穴属督脉,位于背部,当七椎之下,考督脉为阳经,背亦属阳,七乃阳数,三阳为极,因名至阳。”说明至阳穴为阳之极,是阳气以神为外在的直接反映,有激发机体阳气的作用,故能以此调节使失衡的情志,达到“形神合一”的目的[9]

3.2行水以健脾胃

“水穴”出自《素问·水热穴论》:“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伏兔上各二行行五……踝上各一行行六。”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张主任临床治疗肥胖型暴食症患者多选用足少阴肾经之肓俞、商曲、石关、阴都,足太阴脾经之大横、腹哀联合任脉之水分、下脘、建里、中脘,以上诸穴均位于腹部,且选取阴经、阴脏,其为阴气之所聚,水液所出入,具有促进运化、利水渗湿的功效,能够有效调节因水液代谢障碍而引起的疾病[10]

肾主水,其气化功能是水液代谢的源动力,其之于人体水液代谢正如太阳之于自然界的水循环[11]。肾之气化失司,则水无所主,清水不升,浊水不降,瘀滞体内而生湿生痰;《内经》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当脾虚弱,亦可出现清者难升,浊者无降的现象;此外,水属阴,引申到脏腑即包括腹腔中的脾肾二脏,故因“水”而出现的病变当寻此相关脏腑。BED患者因脾胃失衡出现水谷精微难以运化,郁而化痰化饮,水湿痰饮又复而影响脾胃功能,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行水对BED的治疗也相当重要。

3.病案举隅

患者王某,男,33岁,2023年6月15日初诊。

主诉:暴饮暴食伴体重增长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因工作压力过大出现暴饮暴食,进食量为平常2-3倍,进食速度较前变快,无 饥饿感时亦可出现大量进食,后体重迅速增长,1年内体重增加10kg,平素嗜肥甘厚味,自我控制效果不佳。现患者为求进一步治疗,至针灸科门诊就诊,刻下:身体困重,乏力,情绪不稳定,纳可,夜寐欠安,小便调,大便不成形,质黏,每日2次。身高180cm,体重95 kg,BMI 29.32 kg/m2。

四诊:神清,精神疲倦,对答正常,形体肥胖,皮肤及巩膜未见恍然,唇稍暗,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舌淡暗胖大,苔薄黄腻,舌边有齿痕,舌下络脉多为粗胀、曲张如紫珠,脉滑。

诊断:中医诊断——肥胖(痰湿瘀阻证)

西医诊断——1.暴食症 2.肥胖

治疗:将4-0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剪成1-2cm长线段备用。使用2ml注射器,一穴一线。局部皮肤消毒。将置于在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的前端放入1/2长度的剪好的可吸收性外科缝线,剩余的1/2长度暴露于针头外,压手拇、食指固定穴位,刺手持注射器,针尖后缺口向上;操作头部穴位时,以15°角快速刺入到达皮下组织,操作其余穴位时,以90°角快速刺入穴位深达肌层,将线植入穴位的肌肉层后,使注射针头退至皮下0.5cm处,然后行合谷刺法,在穴位局部的脂肪层向左、右两侧外方斜刺,捣碎脂肪颗粒。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紧压针孔,检查有无线头外露、有无出血后,贴输液贴保护针孔。2次埋线为一个疗程。嘱患者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听轻音乐、适度运动舒缓情志,少时辛辣、生冷、油腻之品。

2次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有所缓解,身心较前放松,进食量较前稍减少;埋线2个疗程后嗜睡及乏力症状减轻,大便成形,夜寐尚安,进食量较正常稍增加,体重较前明显减轻。埋线治疗3个半月(7次)后,精神状态及睡眠质量改善,偶有进食量增加及速度加快,余无特殊不适。

随后每月埋线1次,配合精神、饮食及运动调摄。共4次治疗,期间遇工作压力增大症状小幅度复发1次,进食量较前增加一半,速度尚可。停止埋线治疗4个月后回访,患者遇相同状况症状未复发,体重维持在82±1kg,BMI 25.3kg/m2,精神佳,二便调,夜寐安。

[1]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进食障碍协作学组, 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进食障碍研究协作组, 陈妍, et al. 中国神经性贪食诊疗专家共识 [J]. 中国全科医学, 2023, 26(36): 4487-97.

[2]CHENG C, LIU X, ZHU S, et al. Clinical study on electroacupuncture for obese patients with binge eating disorder: A retrospective study [J]. Medicine (Baltimore), 2020, 99(49): e23362.

[3]胡晓颖, 高艳玲, 王毅, et al. 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Meta分析 [J]. 河南中医, 2021, 41(06): 923-31.

[4]李红枝, 马天成, 艾永宁, et al. 现代穴位埋线疗法的临床应用 [J]. 临床医药实践, 2014, 23(03): 188-9.

[5]霍金, 赵冏琪, 袁永, et al. 穴位埋线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 [J]. 中国针灸, 2017, 37(11): 1251-4.

[6]董正妮, 张珑耀.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的研究进展 [J]. 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2023, 12(02): 57-61.

[7]黄绪银, 邓明月, 赵桂敏. 穴位埋线联合子午流注针法在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 [J]. 中医临床研究, 2021, 13(10): 29-32.

[8]陈华德, 金灵青, 娄冉, et al. 百会穴电针和埋线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CORT和ACTH的影响 [J]. 上海针灸杂志, 2010, 29(04): 244-7.

[9]王云菲, 关奕, 吴翠华. 通督调神法治疗郁证的诊疗思路和临床体会 [J]. 中医临床研究, 2018, 10(33): 23-5.

[10]符佳, 赵凌. 《内经》“水俞五十七穴”的研究进展 [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 43(02): 60-4.

[11]李永志, 丘余良. 基于《水热穴论》从肾谈水液代谢 [J]. 福建中医药, 2023, 54(01):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