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中的口腔清洁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4
/ 2

口腔护理中的口腔清洁技术

张继芳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4医院南湖院区口腔治疗科 吉林长春130021

摘要:颌面外科术后患者口腔清洁的保持,关系到术后患者的舒适度、食欲,有无口腔并发症,伤口愈合和术后的康复是口腔专业护理人员最关注,最具有专科特色的一种护理措施,因此,怎样去进行有效的术后患者口腔清洁维护,达到较好的口腔清洁效果,常常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

关键词:口腔护理;口腔清洁;清洁效果

前言

口腔颌面外科的诊疗技术随着显微外科和3D打印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其术后维护患者的口腔清洁是预防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保证皮瓣成活的重要护理措施之一,近年来口腔清洁维护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现就其进展情况进行介绍。

1口腔维护方法的进展

1.1口腔冲洗的改进

口腔冲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口腔维护方法。临床常规的口腔冲洗操作方法是由2名护士共同完成的,一名护士取20mL注射器,抽取冲洗液冲洗口腔,同时另一名护士使用负压吸引装置吸净冲洗液。近年来,护理人员通过多年的经验总结,改进了操作方法。如毕小琴应用的输液式口腔冲洗法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及瓶装漱口液,取材方便,一人一用,冲洗时的出水量及水的压力可通过控制输液器开关进行调节,1人操作即可完成,节约人力,操作简单,伤口愈合良好,无伤口感染,此改进的口腔冲洗技术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蒋红燕也将输液器在口内术后患者的口腔冲洗护理中进行了临床护理应用。此外,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还有其他的改进方法,有待于逐步完善。在冲洗过程中,应注意负压吸引装置的压力要适中,吸引时勿置于皮瓣、伤口处,以免影响皮瓣的血液供应、引起伤口出血。同时,蔡娟等也指出,要预防口角牵拉伤、创口伤、误吞或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

1.2口腔擦洗的改进

口腔擦洗是传统的口腔维护方法,常规的口腔擦洗操作方法是护士用止血钳夹紧棉球擦洗牙齿、舌及口腔黏膜。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部分护理人员将擦洗棉球改进为特制长棉签(长度约20cm),应用特制长棉签蘸取冲洗液进行擦洗(4),改良的擦洗法避免了常规擦洗中应用大棉球带来的不适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为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进行口腔擦洗时,为保证皮瓣的血运,应注意持续保持擦洗棉球(棉签)的温度。操作时将漱口液加温至36℃左右,用加温过的漱口液制作擦洗棉球,每次只制备2~3个擦洗棉球,待棉球用尽后再制备2~3个,直至擦洗结束,以保持整个操作过程中擦洗棉球的温度,防止随着操作的进行,棉球会逐渐失温,导致低温对皮瓣的血运不利。

1.3口腔冲洗和口腔擦洗的联合应用

自2007年就有多名研究人员对口腔冲洗和口腔擦洗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认为口腔冲洗组患者的舒适度、效果优于擦洗组,口腔污垢发生率低于擦洗组。但口腔冲洗难以冲净伤口缝线处的分泌物、痰痂及血痂,而仅用擦洗法需要反复多遍才能擦洗干净。因此,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2种方法联合应用。如张巧艳等在正颌术后颌间牵引期的口腔护理中也将口腔冲洗和擦洗进行了联合应用,口腔无感染发生,黏膜完整,效果很好。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口腔冲洗和口腔擦洗的操作顺序应根据患者诊疗手术方式灵活调整应用。颌间牵引术后患者的口腔维护可先应用擦洗法,用棉签或正畸牙刷蘸取护理液擦洗口腔前庭、牙齿外侧面、特别是颌间结扎丝处的软垢,再联合应用冲洗法,通过护理液在口腔内的循环流动、反复冲击,使寄居或附着于口腔黏膜、舌和齿缝中的微生物脱落而随着冲洗液被吸出,同时冲净牙齿外侧面、牙间隙、结扎丝处的残余软垢,彻底清除口腔分泌物和微生物,达到有效的口腔维护效果。皮瓣移植修复患者的口腔维护顺序则恰恰相反,先应用冲洗法,因术后患者口腔唾液黏稠度高,口内环境干燥,如先用擦洗法不仅需要反复擦洗缝线处的分泌物、痰痂及血痂,而且易损伤患者伤口和皮瓣血运,引起患者不适感,故先应用冲洗法改善口腔环境,稀释分泌物、痰液,软化血痂,冲洗液勿直接冲洗皮瓣和伤口,反复冲洗后再联合应用擦洗法,用棉球或棉签蘸取护理液擦洗干净口内黏液和残余血痂,保证口腔维护的效果。

2口腔护理溶液的应用

口腔维护中常用的冲洗液有1%~3%过氧化氢、生理盐水、1%~4%碳酸氢钠、0.02%呋喃西林等。近年来0.5%聚维酮碘、氯己定因其杀菌力强、口感好而得到广泛应用。Ross对正颌手术后颌问固定患者的口腔卫生进行检测研究,数据结果表明,使用氯己定漱口水有助于改善手术后的口腔内各种恶臭化合物的影响。目前口腔护理液的种类也逐渐增多,其效果有待于相关研究的进一步证实。此外在护理工作中还应注意,对皮瓣移植修复的患者不宜用过氧化氢冲洗,避免因过氧化氢氧化而产生大量气泡,使皮瓣与组织分离,影响皮瓣成活。综上,口腔清洁维护技术随着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技术的发展在持续改进,但在实施过程中,应根据手术方式及患者的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口腔维护方法,并选择合适的护理液,从而提高口腔维护的效果。

3口腔护理的几种办法

3.1口腔擦洗

传统的口腔擦洗多采用教科书中针对高热、昏迷、危重等特殊患者的口腔护理方法,即用止血钳夹取含有无菌溶液的棉球按照一定的顺序擦洗患者牙齿各面、舌面及硬腭部。最新的口腔护理观念认为,口腔护理应该以清除牙菌斑为主要目的,而牙菌斑不能被水冲洗掉,只能机械擦除。有研究表明,棉球擦拭法可有效祛除牙菌斑,国外研究也建议为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时,每天至少进行1次口腔擦洗,因而这种传统口腔护理方法仍占重要地位。但研究者也指出,棉球擦洗有其局限性。首先,棉球形状圆钝、摩擦力小,不能彻底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其次,对于颌间固定的患者,只能擦洗口腔前庭及牙齿外侧面,固有口腔部分难以擦拭;而且,口腔恶性肿瘤皮瓣修复术后的患者,由于口内创伤较大且血性分泌物较多,棉球擦洗会致患者疼痛。因此,针对该类患者,有研究者进行改良,采用较长的棉签(约10 cm左右),蘸取漱口水按照口腔护理的步骤擦洗。但未见关于棉签擦洗的效果评价的研究。

3.2口腔冲洗

口腔冲洗是将冲洗液用一定的冲击力冲洗至口腔内,利用冲洗液循环流动的特性,使口腔内微生物脱落并被吸出。有研究表明,它在清除口腔内血迹、污垢以及异味,预防口腔炎症和伤口感染等方面效果明显优于口腔擦洗。传统的口腔冲洗方法多用注射器抽取冲洗液进行。

近年来,护理人员在口腔冲洗器具的选择、冲洗的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如使用注射器连接泪道冲洗针头进行口腔冲洗,因泪道冲洗针头为钝性、微弯的不锈钢针头,可避免在操作时损伤口腔内软组织。也有研究者使用口腔冲洗器进行冲洗,其优势在于喷头为特制的硅胶喷头,可提供伞状和单束状两种,同时也可以在不损伤牙本质和口腔黏膜的前提下,对冲洗液量和力度进行调整。输液器冲洗法目前也应用较多,即将冲洗液放在输液瓶中。连接输液器,利用输液开关控制冲洗时出水量和压力,相比于需要2人完成的口腔冲洗,输液器冲洗法可做到1人1瓶,单人即可完成操作,节省了人力,且挂瓶冲洗液能持续供给。

另外,冲洗液的选择方面,有研究者使用1%~3%的过氧化氢溶液;也有研究者根据口腔pH值选择漱口水,即pH值在7.O~7.5者,给予生理盐水或2%~3%的硼酸溶液,pH值在3.0~6.O者,给予1%~3%的过氧化氢溶液或者1%~4%的碳酸氢钠溶液,对发生感染或感染严重者,采用抗生素加生理盐水配置冲洗液;还有护理人员使用0.5%甲硝唑溶液或0.1%氯己定溶液冲洗。但是,不同冲洗液之间的效果比较还需要相关研究进一步证实。

参考文献:

[1]毕小琴.输液式口腔冲洗在颌面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8(5):50-51.

[2]蒋红燕.口腔冲洗在口内术后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6):224-225.

[3]蔡娟,孙雪慧,汪文,等.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后口腔冲洗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