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实事求是与党校调研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12
/ 2

浅谈实事求是与党校调研

罗国斌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委党校教师 625599,身份证号:513126196609150017

(On seeking truth from facts and Party School research)

摘 要:党校调研应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在调查研究和科研咨政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从党校调研要符合时代节拍,要把脉国情民意,要深剖问题根源等方面作了一些阐述和探索。

(Digest:Party School research should be guided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Deeply implementing the spirit of The Patry’s 20th National Congress. We should insit on seeking truths from facts, be realistic and pragmatic, play an active role in investig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dvisory. This article from the Party School has done some elaboration and exploration on conforming to the times, grasping national conditions and pubilc opinion, delving into the root causes of problems.)

关键词:党校调研     实事求是     探索

(Key words:  Party School research     seek truth from facts   exploration)

新时代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为党校科研咨政赋予了新的内涵。而实事求是就是党校调研工作的利器,在调查研究和科研咨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带来极其深远的影响。

实事求是由来已久。“实事求是”一词出自于东汉班固的《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本意是指务实的学风。毛泽东早年参加革命活动时,就非常重视了解实际情况,注意调查研究。他和蔡和森等人创建的新民学会,一开始就把“真心求学,实意做事”作为选择会员的标准,后来又把“改造中国与世界”作为奋斗的目标。大革命时期,党内对风起云涌的农民运动众说纷纭。毛泽东没有简单地表态,而是深入湖南农村作了32天的调查研究,写出了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驳斥了当时党内对农民运动的种种责难,解决了中国革命继续深入发展必须依靠农民的根本问题。这个报告就是实事求是的范例。1929年,毛泽东写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其中专门批判了主观主义问题,教育党员要“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1930年5月,他写的《反对本本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毛泽东在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和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明确提出了实事求是这个命题。为了进一步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在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和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高级干部会上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第一次对实事求是作了科学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他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正式写入党章。从此,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确立。中央党校建校以后,培养了大批党政军主要领导干部,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做出了贡献。特别是在毛泽东的直接指导下,中央党校在延安整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冬,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词“实事求是”。1941年底,毛泽东曾明确指示,中央党校的校训应是“实事求是,不尚空谈”。1942年2月1日,毛泽东出席中央党校的开学典礼,并作了《整顿学风党风文风》的著名报告,这个报告后来编入《毛泽东选集》时,题为《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在这个报告中明确指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这就是我们的任务。”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出了关于整风的任务、步骤和方法,关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针等,成为延安整风运动普遍展开的重要标志。 1943年3月后,毛泽东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充分利用党校这个阵地,坚持以马列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方针教育干部,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理论工作者,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1943年12月,中央党校学员自己动手兴建了中央党校大礼堂,毛泽东为大礼堂的落成又一次题词“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已然成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和全党学习、工作的座右铭。

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燕子窠生态茶园考察时指出:“要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让广大科技特派员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

笔者认为,无论是中央党校也好,还是省市委党校也罢,抑或是最基层的党校而言,无论高级教授还是一般教师,其调研必定要接地气,有底气,展锐气,显才气。不唯“高大上”,不仅仅是纯理论学术研究,还要涉历基础研究和应用类研究,要有的放矢,不搞无为的说教,泛泛而谈,人云亦云。要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要有感而发,不图虚名,不发虚言,力求实事求是。

党校调研要紧扣时代节拍。在新时代新背景下,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因此,党校调研的起点立意要高,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建言咨政上有新意,为党和国家正确决策提供宝贵资料。充分体现其党性原则,具备前瞻性、革命性和先进性。充分体现百年大党的崇高风范和感召力、影响力。那么党校调研在选题、调查、素材的整理集成上,一定要有赶超性,不能停留在过往,要与时俱进。如何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拔得头筹,成为党的快马和利器,这是党校调研中必须注重的首要问题。

党校调研要把脉国情民意。第一时间传递党中央声音,第一时间关注民众心声,第一时间提供调研成果。这无疑需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不忘初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我国现仍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要从国家长远发展大计着想谋篇,要从脱贫成果巩固人民幸福感获得感中作探索思考。比如:乡村振兴课题,如何在现有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中去作一些深入细致的调查,获取第一手资料,提出切合某一区域实际的方案或措施对策。比如:城镇建设的治理,如何实现社会的广泛参与,切实提高城乡融合发展水平等。又比如:红色基因的传承接续,“长征精神”如何才能发扬光大,光照后人。作为党校调研一定要深挖细掘素材,去伪存真,生动载现。一定要认真研习党史,从中提炼精华,成为经典之作。

党校调研要深剖问题根源。在调研中切忌简单化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对发现的问题也不能简单罗列,要追根溯源,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行科学的分析与判断。比如:党校在进行乡村调查的时候,要注重在入户调查中发现一些深层次和苗头性问题,而不是只倚重于某一方面之表象。又比如: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如何激发学员的内在动力和提升教案水平,做到真学真教,学有所成,教有所获。要特别重视讲述真实的历史、细节的历史、生动的历史,要善于带领和引导学员走进历史,帮助学员和历史对话,把自己设身处地还原到历史场景之中,对照反思自身的不足和差距,聚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先辈的精神世界,学习他们的工作方法,让学员在历史和现实的碰撞中受到强烈震撼,达到“以史育人、以情动人”的教学目的。不至于与其他部门职能混淆而显得可有可无,淡出边缘。新时代背景下党校在乡村振兴中的角色定位是什么,怎么去助推发力,这也是党校调研的重要内容之一。借助实事求是这个工作利器。在调研中敏锐地捕捉问题,为一省一地或一县域提出若干对策建议。为施政者所采用或者功成见效,应该是党校调研者的初心和使命。

在当下更具体的时空下面如何认知新时代的“乡土中国”,如何重新直面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如何找准乡村治理和产业支撑的痛点与难点,如何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技术赋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中国式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也是党校调研的一项重大课题,任重而道远,必须实事求是地为农业强国提供更多货真价实的理论成果。

总之,实事求是为党校调研的使命要求,实事求是乃党校调研的一大法宝,实事求是即党校调研出发点、根本点和落脚点。

坚信有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我党会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也正是如此,我们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党校姓党,党校作为思想主阵地和党性锤炼的熔炉,要更加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实事求是。唯有如此,党校调研工作才有深度高度广度,才经得起岁月的检验。

参考文献:

【1】、《学习强国》(2022.12.22),来源《人民日报》

【2】、《中共党史简史(1921——2021》 

【3】《毛泽东传(1983——194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 主编金冲及

【4】、贺雪峰著《新乡土中国》修订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