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三重维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3

中国共产党推进自我革命的三重维度

  李国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006)

内容摘要:自我革命是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有效手段。国家的治乱兴衰归根结底是源于社会生产,自我革命是上层建筑的自我变革,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共产党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政党,其无私的党性品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阶级特性为自我革命提供了可能。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提出“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是党全面推进自我革命的根本遵循。

关 键 词:历史周期率;从严治党;自我革命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一个重大的时代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要实现长期执政,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关键在于接受党外监督和党内监督。党外监督是指发展人民民主、“让人民监督政府”;党内监督是指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本文侧重于党内监督,从党内监督的必要性、可能性及其实践要求三个维度探讨党如何全面推进自我革命。

一、党自我革命的必要性

党为什么要自我革命?其目的在于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实现党的长期执政。

汉代大儒董仲舒结合阴阳家“五德转移”的观点提出了“三统论”朝代更替思想。所谓“三统”即指黑统、白统、赤统,这“三统”是循环往复的,比如正黑统的夏朝必然被正白统的商朝所替代,而正白统的商朝必然被正赤统的周朝所替代……“三统论”思想一方面为古代君王行使皇权提供了根据,“王者受命于天”,证明君王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另一方面对古代君王行使皇权有所限制,“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不爱民、不体恤民情必遭“天谴”,改朝换代在所难免。董仲舒“三统论”思想固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从治国理政这个视角来看又有其现实意义,即当权者要想实现长期统治,其公权力的使用必须与民众利益相一致。

要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首先要搞清楚政权兴亡背后的原因。对此,中国古代和国外思想家都作了积极探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气数论”、“时势论”来解释国家治乱兴衰原因,认为历史变迁有一定的规律性,但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无法认识“时”、“势”的本质,无法真正地把握治乱兴衰规律,把国家兴亡寄托在开明皇帝和“清官”的身上,而不是诉诸于人民群众,因此提不出变革社会生产关系的彻底革命的主张,只能顺从“时”、“势”。国外思想家比如汤因比等从文明观念出发来解释国家的治乱兴衰,认为每个文明阶段自然地存在一个生命周期,该周期决定了各类文明的兴起和衰亡。这种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文明视角无法透彻地揭示国家兴衰的本质根源,我们应从社会生产的实践出发来解释国家的治乱兴衰。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作出了科学的阐释。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具有必然性和暂时性,必然性是指其存在的理由,即适应了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条件,暂时性是指一旦时代和条件发生改变,它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不得不让位于更高的发展阶段。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其背后最根本的动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从这个视角来看,王朝更替和治乱兴衰归根结底是由社会生产决定的。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或国家治乱兴衰的原因,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和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国家治理表现为“治”和“兴”;与此相反,国家治理表现为“乱”和“衰”。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上层建筑的核心要素,它必须通过不断的革新才能适应当今时代的变化,以伟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二、党自我革命的可能性

党为什么能够自我革命?这取决于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

所谓党性,从哲学层面来讲,它是指一党之所以成为一党的原因,回答它代表哪个阶级、服务于哪个阶级的问题。一个国家的治理涉及众多要素,其中关键的要素有四个:群众、阶级、政党、领袖,它们之间环环相扣、相互依存,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任何时候都不应该割裂开来。具体来说,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领导的,而政党是由领袖来主持的。以美国为例,美国是最典型的资本主义国家,掌握国家治理权的毫无疑问是资产阶级,美国的资产阶级是由两个政党即民主党和共和党领导的,两个代表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派别的政党轮流坐庄,通过竞选来赢得总统宝座,形式上看似公平,但实际上无论哪个政党上台,他们所推出的政策和措施都是服务于资产阶级的。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无私者,无畏”,我们党之所以有自我革命的勇气,是因为我们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敢于自我革命的勇气之源、底气所在。

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进步的直接动力,全部有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都是不断更替地由一些社会阶级统治和战胜另一些社会阶级的历史,使得社会历史的发展呈现出治乱兴衰现象。阶级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研究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方法。从阶级分析方法的视角来看,所谓“治”是指阶级斗争相对缓和、国泰民安、国家兴旺的盛世华年状态;所谓“乱”是指社会矛盾难以调解,阶级斗争激烈的动荡乱时状态。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当统治阶级过度剥削被统治阶级时,必然激起被统治阶级的激烈反抗从而出现动荡的乱世;只有被统治阶级的反抗才能遏制统治阶级残酷的剥削,迫使其作出让步从而使社会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出现繁荣兴盛“治”的状态。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群众同气连枝,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不存在阶级矛盾,更多的是人民内部的矛盾。对于人民内部矛盾的处理,要勇于自我革命,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

人民性,即以人民为中心。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治乱兴衰直接取决于民心所向,得民心者得天下。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趋势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但社会历史变迁总是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人民群众的普遍意志与治乱兴衰有着必然的联系。以秦朝的兴亡为例,在战国七国中,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它之所以能灭六国一举建立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一方面得益于自身的励精图治,另一方面更多利益于当时百姓向往安定统一局面并积极参与其中的民心所向。但秦朝建国后不过十几载就覆灭了,究其原因,与它治理的政策措施离心离德、背离群众利益从而激起群众激烈反抗是密切相关的。

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腐败的产生源于公权力的滥用,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而腐败严重的会导致失去民心、亡国灭党,王朝更替就是最好的明证。儒家思想是古代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儒家主张“内圣外王”,把国家治理寄托在圣王或清官身上,也曾发出“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种红薯”的豪言壮语,虽然有一定社会影响和积极意义,但受制于社会生产力的落后不能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权利不受监督,腐败层出不穷,可谓是“前腐后继”、不得民心。从人性的本质来看,人性有自私的一面,因为人是动物进化而来,私心是其与生俱来的属性,也是其生存的根基。但私心和私欲的膨胀并诉诸于行动必然导致他人利益受损、矛盾激化、社会不安。如何做到私心与公心的平衡,一直是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单纯靠道德修养的提升很显然是做不到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朝历代和国外的反腐经验,结合国情党性,提出了“三不腐”思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所谓“三不腐”,即从惩罚力度、制度约束和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做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三不腐”的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打击”“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我们不能关起门来搞自我革命,而要多听听人民群众意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人心向背关系到时党的生死存亡。

三、党推进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

    前文提到了党自我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那么全面推进自我革命的具体路径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作出了详细的论述,他从根本保证、根本目的、根本遵循、战略目标、主攻方向、有效途径、重要着力点、重要抓手和强大动力九个方面提出了党全面推进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具体如下:

第一,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确保党的自我革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二,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中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党内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思想不纯、组织不严、作风不正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信,阻碍了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因此,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谋划和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使党的自我革命更好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任务。

第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的理论成果。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理论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提高党的自我革命的坚定性。

第四,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国家的治乱兴衰归根结底是源于社会生产,自我革命是上层建筑的自我变革,它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党的自我革命及时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及时消除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各种隐患,不断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第五,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当前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特殊难题有六个方面,即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如何始终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如何始终具备强大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如何始终保持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如何始终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始终保持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紧紧围绕“六个如何始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协同发力、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在不断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彰显大党优势。

第六,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不断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

第七,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使广大干部做到忠诚干净担当。

第八,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权力不受监督必然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以优良作风作引领,以严明纪律强保障,以“三不腐”的一体化建设清障碍,推动党的自我革命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第九,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监督,带头遵守党的纪律和规矩,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人民监督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保障。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可以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要有正视问题的自觉和刀刃向内的勇气,勇于自我革命,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论党的自我革命[M].党建读物出版社,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23年4月第1版.

[2]王传利.基于唯物史观的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研究——访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王传利教授[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3年第10期.

[3]颜杰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论述探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21年第9期.

第一作者:李国荣(1974-)男,汉族,广东梅州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医哲学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