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菌病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布鲁菌病脊柱炎的影像诊断

覃春娜

柳州市工人医院医学影像科(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 分析归纳布鲁菌病脊柱炎(BS)的影像表现特点,以提高该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为布鲁菌病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BS以腰椎常见,典型影像表现为椎体边缘多发小的破坏灶,其内无死骨,周围明显骨质增生,可见“花边椎”,椎体少塌陷,椎周脓肿局限、无流注现象,其内无钙化。CT、MRI对布鲁菌病脊柱炎的诊断各有优势,疾病中晚期CT能较直观观察受累椎体的骨质破坏、增生硬化及椎间隙狭窄等表现。而MRI具有多参数、多对比度等成像优势对BS早期诊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它能清晰显示椎体破坏水肿范围、椎间盘受侵、椎旁软组织肿胀脓肿形成及椎管狭窄、神经受压等情况,为BS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严重程度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X线对BS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结论 BS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两者结合对BS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布鲁菌病;布鲁菌病脊柱炎;BS;影像诊断;CT;MRI

布鲁菌病是由布鲁氏菌感染引起的多系统及脏器损害变态反应性疾病[1],主要传染源是牛、羊、猪,人群普遍易感,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污染物后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浸入人体引起感染发病。布鲁菌病可累及人体全身,骨关节系统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之一,布鲁菌病脊柱炎是布鲁菌侵及脊柱引起椎间盘和椎体发生感染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及腰痛,因BS临床表现及一般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影像特征与其他细菌(如结核)和肿瘤等相似,故临床误诊、误治率较高重影响人类的身心健康。为了进一步加强BS的诊断,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总结26例布鲁菌病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表现,旨在提高CT、MRI对B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近两年本院收治的26例布鲁菌病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本组BS患者男性17例、女性9例,年龄范围11 ~ 70岁,平均年龄47岁;病程半月~7年不等,平均病程约5个月。本组病例16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检查,26例行MRI检查。影像诊断8例考虑脊柱结核,15例考虑感染性病变,2例考虑鲁菌病脊柱炎,1例考虑终板下变性。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这26例布鲁菌病脊柱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主要的临床表现及其并发症、职业史及接触史、血常规、生化学检查、血清凝集试验及血培养等结果。重点分析患者的X线、CT及MRI影像表现,并总结归纳其影像学特点。

2  结果

2.1 患者的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好发中老年男性,多数患者以发热、乏力、多汗、腰痛伴双下肢疼痛及活动受限为主要表现,发热热型多为不规则热,患者均以腰椎间盘突出或脊柱结核收入住院。大部分患者从事养殖业或屠宰行业、牧民以及兽医等,少部分无明确接触史。2.2. 病变部位及数目  本组26例患者共累及57个椎体,16例患者为2个椎体病变,3例患者为4个椎体病变,2例患者为3个椎体病变,1例患者为6个椎体病变。病变椎体分布L4椎体14个,L5椎体13个,L3椎体12个,L2椎体7个,S1椎体5个,L1椎体2个,S2、C6、C7、T10椎体各1个;本组病例累及腰椎占84.2%,累及两个椎体占72.7%。MRI、CT、X线检出病变椎体数分别为57、20、6个。BS可侵犯脊柱任何部位,以腰椎最为多见;病变通常累及相邻的两个椎体。本组病例单个椎体发病或两个以上椎体发病较少见。

2.3 X线表现  ①早期常无异常改变或仅见相邻椎板边缘模糊毛糙;②晚期椎体相对缘骨质破坏,椎体边缘呈"唇样"或"花环状"骨赘形成和骨质硬化;X线缺乏特异性。

2.4 CT表现  ①椎体骨质破坏较轻,破坏灶常为多发、小类圆形低密度灶,呈“许莫氏结节样”骨质缺损[3],周边有明显的增生硬化带,小破坏区内无死骨形成;②病变椎体骨质破坏与骨质增生硬化并存,新生骨中又出现新的破坏灶,且椎体骨质修复程度常超过骨质破坏程度,故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明显,严重时有骨桥形成或形成“花边椎”[4],这是布鲁菌病脊柱炎特征性表现之一。③形成骨性强直和硬化,脊柱变稳固,椎体病理性骨折塌陷、脊柱侧弯后凸畸形则罕见发生。④椎旁可见脓肿形成,脓肿范围较局限、无流注现象,其内无钙化灶。

2.5 MRI表现  ①病变多为相邻2个椎体受累,单个或多椎体受累少见,未见“跳跃式”发病,病灶呈T1WI低、T2WI不均匀等或稍高混杂信号,T2WI抑脂呈高信号。②椎间盘受累时呈T1W低,T2WI高或混杂高信号,后期相应椎间隙变窄,但椎间隙变窄程度较轻。③椎旁软组织肿胀,部分伴多发脓肿形成,脓肿一般范围较小而局限,往往不超出病椎上下缘,无流注现象[5],脓肿壁较厚且不规则,可侵犯双侧腰大肌,部分向椎管内突出,致椎管狭窄、神经受压。④增强扫描病椎呈明显强化,边界不清;脓肿壁呈厚薄不均明显强化。

3  讨论

随着畜牧业发展及家养宠物的增加,BS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6]。BS早期临床表现不明确且易与脊柱结核、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相混淆。影像上BS需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终板下变性及脊柱转移瘤相鉴别。①脊柱结核:常有结核病史及结核中毒症状,胸腰段多见,常同时累及椎体及椎弓根,骨质破坏明显、常见死骨,椎体以骨质破坏和疏松为主,故椎体塌陷变形、脊柱后凸侧弯畸形常见;椎间盘破坏重,椎间隙狭窄、消失;常见寒性脓肿形成,脓肿范围大、有向下流注现象,其内常有钙化影。②化脓性脊柱炎:起病急、发展快、持续性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实验室检查感染指标高。一般无椎体变形塌陷,附件受累常见;椎旁脓肿形成,其内可见气体影。③脊柱终板下变性:为脊柱退行性病变,MRI表现为椎体相对缘骨髓水肿,无骨质破坏,无椎旁水肿或脓肿形成。④脊柱转移瘤:常见于有原发肿瘤病史的老年人,椎体及附件均易受累、呈不规则骨质破坏区,周围可见软组织肿块影,病变多发且常呈“跳跃性”分布,椎间盘一般不受累、椎间隙保留,常伴有其它骨骼转移。

4.  结论

总之BS无特异的临床表现,其诊断主要依赖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BS与脊柱结核、化脓性脊柱炎、脊柱终板下变性及脊柱转移瘤影像表现有相似之处,但其影像表现又有一定的特征性,如骨质破坏较轻、多起自相邻两个椎体相对缘,无死骨,周围明显骨质增生,可见“花边椎”,椎体少塌陷,周围脓肿较小、无流注征象,内无钙化,椎间隙狭窄程度相对轻等。通过结合影像检查、流行病学及实验室检查提高BS的诊断,减少误诊误治,给予及时对症治疗,避免病情延误、减少骨骼和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柴玉洁,李忠玉,张建年.布氏杆菌脊柱炎的影像学表现[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21,22(03):233-236.DOI:10.16106/j.cnki.cn14-1281/r.2021.03.005

[2]马牧原,孙维功,刘艳玲.中国人群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史及临床表现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20,27(12):1472-1478.

[3]常斌,马斌祥,关永林等.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23,20(28):161-164.

[4]李俊杰,张弼,马斌,袁海峰.布鲁菌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22,44(02):147-151+156.

[5]郑欢露,郭辉,陈鹰等.多节段布鲁菌性与结核性脊柱炎MRI特征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9,32(06):52-56.

[6]刘远高,李昌松,付哲祥等.不同程度脊髓神经型布鲁菌病性脊柱炎的磁共振DTI图像特点及其临床意义研究[J].中国医学装备,2020,17(05):113-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