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7
/ 2

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王岩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  邮编:430000

【摘要】目的:探究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间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使用分为实验组(人性化护理)与对比组(常规护理)各20例,比较两组最终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呈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稳定患者心理状态,降低不良心理情绪的影响,可促进患者健康的恢复,保障其生命安全。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护理

当受到自身生理及环境多方面的影响,将诱发心血管质量的改变,随着时间的变化人体将出现心律失常等表现[1],临床上对该病症为急性心肌梗死疾病。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通过服用药物,达到治疗效果。并发疾病多为急性发病特点,因此在治疗康复期间,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保障健康恢复。据相关文献查证了解到,人性化护理效果较为显著[2]。为能够更加清晰的了解该护理措施,以下将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2021年5月至2022年3月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护理方法的使用分为实验组与对比组。实验组20例,男女(12:8),年龄(56至72)岁,平均(64.59±5.31)岁。对比组20例,男女(16:4),年龄(54至71岁),平均(62.58±5.62)岁。无精神异常;免疫系统正常;经各项检查后诊断为心肌梗死病症;无肝肾功能障碍;无中途退出者;已为患者及家属阐述此次研究目的并通过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比组:采取常规护理,为患者采取基础健康宣教干预,逐渐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促进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叮嘱患者定期进行体征检查。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注射标准剂量的治疗药物。于用药前告知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表现,给予患者积极鼓励语言,稳定患者情绪,叮嘱其若有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过程中详细记录患者病情的恢复情况。

实验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患者到院后为患者详细阐述疾病特点,导致病症产生的原因、治疗方案和护理干预措施的重要性等。按时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处理,防止细菌滋生对患者产生影响。播放舒缓音乐,降低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强化对患者情绪的最终稳定效果。按照患者具体情况,对于需要采取吸氧治疗的患者,于吸氧治疗前取一次性鼻导管进行供氧干预,严格把控起始氧流量的供应,依据患者实际病情选择相应的氧气面罩。实施供氧前应清除患者鼻腔中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性,观察患者吸氧过程中的疼痛感,加强对供氧情况的控制,缓解疼痛感。为患者设计饮食计划,补充蛋白质与维生素等稳定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平衡。指导患者进行适当运动措施,逐渐提高患者体征健康。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心力衰竭、心绞痛、栓塞、心室壁瘤)。

(2)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SAS、SDS)。

1.4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由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值检验,计数资料由n%表示实施X2检验,数据分析采用SPSS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P<0.05时表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呈P<0.05,如表1。

1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组别

例数

心力衰竭

心绞痛

栓塞

心室壁瘤

发生率

实验组

20

0(0.00)

1(5.00)

0(0.00)

0(0.00)

1(5.00)

对比组

20

2(10.00)

3(15.00)

1(5.00)

1(5.00)

7(35.00)

X2

5.625

P

0.017

2.2心理状态评分

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呈P<0.05,如表2。

2心理状态评分对比(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

实验组

20

31.64±3.12

32.78±3.62

对比组

20

43.25±3.34

48.48±3.18

t

11.360

14.571

P

0.000

0.000

3讨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心脑血管及相关器官组织功能的降低[3],逐渐影响了对心脏血液的有效供应,此时患者逐渐出现心律失常、头晕等症状,随着病症的加重将诱发进行心肌梗死病症的出现,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时,将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对该病症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4]。通过服用相关药物,对堵塞心脑血管的血栓物质进行溶解消除,调整患者机体组织,实现最终的治疗目的。但因受到病症的影响,极易导致患者产生消极情绪,此时将降低患者的治疗护理依从性,阻碍治疗的顺利进行,影响最终的治疗效果。所以需予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辅助,据相关文献查证了解到,人性化护理措施能够依据患者具体情况,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情绪安抚干预,降低消极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强化患者护理依从性。通过讲解疾病等知识内容,按照其病情状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护理干预,保障其生命安全,进而实现最终的治疗效果。通过将上述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对比了解到,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心理状态评分低于对比组,呈P<0.05;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护理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可稳定患者的情绪状态,降低消极情绪对患者的影响,促进健康的恢复,实现最终的治疗恢复效果。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具有于相关疾病治疗护理过程中推广使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白艳红,张莉莉.循证护理结合人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康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22,20(04):110-113.

[2]安冲,杜丹丹,成乐,赵蔓.健康教育联合精细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12):80-82.

[3]鞠明芳.人性化护理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实践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2,10(16):108-110.

[4]马艳玲,赵亚南,冯海青.人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心理月刊,2022,17(06):15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