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几”字湾内陆城市规划探索——以包头市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5
/ 2

黄河“几”字湾内陆城市规划探索——以包头市为例

任莉莎 张萍萍 白星辉

包头市自然资源与规划技术中心  014060

摘要:黄河“几”字湾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表现出西部增长极趋势。本文旨在以包头市为例,探索“几”字湾地区城市发展的一些规划建议。

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多年来国家对于黄河流域的治理一直非常重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提到黄河干支流呈“几”字形流经的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9省区相关县级行政区,国土面积为130万平方公里,2019年年末总人口约1.6亿。规划目标到2030年,黄河流域人水关系进一步改善,流域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包头市位于黄河中上游分界点,西起九原区哈业胡同镇的打不素村,东至土默特右旗将军尧镇的八里湾村,过境总长220公里,其中流经主城区约90公里,形成流域面积336平方公里。包头市中心城区沿黄区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为232.29平方公里,其中包括昭君岛、小白河、南海湖、中共海和敕勒川5个国家重点湿地公园。通过认真贯彻《纲要》等国家战略对包头的新要求,系统梳理国家给包头的各类政策以及历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定位,新一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提出包头市的发展目标为构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

一、包头市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优势

黄河上游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生态环境重要性高,且人口总量少、密度低、主要集中在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黄河绿洲。在生态环境紧约束的条件下,黄河上游地区城市发展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重点以培育若干点状增长极为主。包头市是黄河上游为数不多的经济和人口体量较大和增速较快的城市,也是摘得联合国人居奖、国家园林城市等称号的宜居城市,是区域未来的重要经济增长极和人口流入集聚地。

一是历史悠久的黄河基因。黄河前套绿洲是孕育包头发展的摇篮,历史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包头一直是沟通北方草原游牧文化与中原农耕文化之间的交通要冲。至明清时期,水运逐步发达,道光三十年(1850年),包头的南海子渡口成为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运枢纽和皮毛集散地,至此以后包头都是黄河“几”字弯重要的城镇发展区。

二是丰富的黄河资源。黄河包头段平均径流量218亿立方米。境内由西向东依次分布有哈德门沟、昆都仑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东河、阿善沟、五当沟等入黄一级支流,由北向南汇入黄河。全市分布大小河流292条、湖泊4处。区域内的5个湿地公园是全市三条重要的生态廊道之一,同时也是珍稀濒危鸟类迁徙的重要中转站和栖息地。

三是丰富的原材料资源。包头矿产资源富集,已发现矿藏58种,其中铁矿探明储量34亿吨,平均品位20%以上;稀土储量4350吨,居全球首位;铌、钍、硅石储量富集,是中国北方及西部地区最大的硅矿聚集地。风能和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开发量分别为4300万千瓦和500万千瓦。

四是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包头地处环渤海经济圈腹地,向东对接京津冀,向西连接银兰乌,向南通往关中平原城市群,向北联通蒙俄欧,是连接华北和西北的重要枢纽,是“一带一路”亚欧大陆桥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城市,拥有呼包鄂榆国家级城市群唯一的满都拉口岸。包(银)海通道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速铁路规划主通道之一,京包、包兰、包西等铁路交汇于此,110和210国道、京藏和包茂高速贯穿全境,连通国内省会城市及蒙古、韩国等国家的航空运输网络四通八达,自治区首列中亚班列-包头至阿斯塔纳铁路已开通。

二、包头市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面临的挑战

包头市加快绿色发展给黄河流域带来的新机遇,特别是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看到优势机遇的时候,我们也深入、客观地认识到当前发展的不足和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是生态文明建设面临挑战。水资源短缺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最大问题。中上游大部分地区位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西,气候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水量446毫米,仅为长江流域的40%,而我市近几年平均降雨量不足300毫米。黄河流域生态脆弱,中等及以上生态脆弱性面积约占国土面积88%,受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影响,市域生态系统呈现局部破碎化、退化趋势。河湖湿地保护虽取得一定进展,但总面积减少,存在部分河流断流、湿地萎缩等现象。动植物自然栖息地受扰,野生物种减少,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严重,生物多样性受损。沿黄灌区盐碱地综合治理难度较大,生态恢复重建任重道远。

二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作为国家“一五”时期规划建设的老工业城市,产业结构重型化特征明显,转型升级任务艰巨,节能空间十分有限。目前我市以钢铁、铝、电力和煤化工等高耗能高耗水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未得到根本性改变,黄河岸线工业园区高耗能高耗水的粗放发展模式仍在持续。工业用地低效粗放,空间利用经济环境效益较低。沿黄重点发展区域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全国排名有所下滑,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不及50%。

三是城市吸引力面临瓶颈。近年来,包头市工业化、城镇化水平快速提升,但是受工业重污染、高能耗、分散化的粗放发展路径、以及以房地产为核心拉动力的城镇建设方式的双重影响,“工业围城”现象逐渐形成,阻断了城市与周边山水生态环境的有机渗透融合,导致山水城“相见不相亲”;公共服务均衡度和服务水平有所削弱,优雅的城市格局和舒朗大气的城市风貌受到负面影响,城市宜居品质有所下降,城市对常住人口的传统吸引力下滑。数据显示,包头近年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增速均放缓,常住人口从2010年每年增长约4万人下降到2018年每年增长1万人。包头市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明显较弱,包头大学生从业人员比0.05,自治区排名第四位。加之近年来黄河临水城市的绝佳景观界面遭到一定破坏,沿黄岸线景观提升势在必行。

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规划建议

一是推动生态环境治理,共保黄河母亲河。包头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本底条件,三面环山、南面临水,南北向水域贯通,形成完整的山—水—河—湖城市体系,这在国内是非常少见的。下一步包头市将重点与黄河几字湾沿岸城市共建黄河生态廊道,标准建设河、坝、路、林、草有机融合的生态体系。开展黄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积极推进包头市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严格落实黄河坝北3公里范围不新建工业项目要求,推进沿黄绿色生态走廊、沿黄现代产业走廊、沿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沿黄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推进盐碱地改良治理和包头市黄河湿地公园建设,把沿黄地区打造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典范。

二是联通“山水城相亲”的蓝绿网络,让沿黄地区成为包头城市新客厅、新名片和新乐园

建设沿黄湿地公园东西向亲水慢行网络,并以河沟渠为空间载体,构建哈德门沟、昆都仑河、四道沙河、二道沙河、东河、壕赖沟等6条南北山水通廊,联通山水城,织就蓝绿网。拉近黄河湿地公园、城区绿地公园和居住密集地区的空间联系,构建“三环、多点”的绿道布局,即昆九环线、高九环线、东河环线,率先打造高九环线、东河环线样板段,联通赛罕塔拉、新都区、高新区、东河区和沿黄湿地,形成新的城市风景线。

三是加强现代基础设施配套,构建一体化区域基础设施。打造沿黄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快铁路运输网络、公路运输网络建设、提升航空运输服务能力、完善物流网络体系。夯实能源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推进外东通道和内部消纳建设。构筑现代信息网络,共建信息网络设施体系。

四是协同保护利用文化资源,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协同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整合黄河、长城、岩画等重要文化资源,共同打造特色文化带。深入挖掘沿黄自然人文景点,协调打造黄河“几”字湾精品旅游带、民族团结和文化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