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4-03-04
/ 3

红色文化资源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

李凌云1,刘 柳2,周志平3

1.河北报业集团燕赵农村报社 2.北京市潞河中学 3.石家庄学院

摘要:红色文化蕴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经验。广大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和建设者,青少年阶段也是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其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家国情怀是非常必要的,这对于我党红色基因的世代传承是极为有利的。

关键词:红色文化;青少年;爱国主义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思想路线和革命道德,是中国共产党人信仰的根本与理想的核心,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精神密码。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形成,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展,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创新,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在流血牺牲、千锤百炼中积淀而成的精神内核。

一、共产党的红色文化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

广大青少年是最具活力的重要群体,是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实现奋斗目标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注重在青少年群体中系统地实施红色文化传承的工程,这对于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她们的理想信念,增进他们对未来人生价值的憧憬与向往都是极为有利的。因此,教育者应善于培育青少年的政治认同素养,能更好地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强化其马克思主义信仰,使其成为具有历史使命感和时代责任感的年轻一代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革命老区西柏坡有着接近红色文化的有利条件。让西柏坡的青少年了解这里曾是许多村庄都曾是党中央的重要机关所在地,也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这里的教育行政部门与中小学领导思考的问题。因此,他们积极创造条件,通过老师的介绍、历史图片的展览等路径,让年轻的一代熟悉这块红色土地上曾经有过的辉煌历史,曾经有过对新中国的伟大贡献,激励他们产生成长在红色文化熏陶下的优越感,以此来培育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1948年5月党中央从陕北东渡黄河来到西柏坡,随同中央机关来到这里的还有八九十个孩子。为了解除中央领导和有关机关工作人员的后顾之忧,中直党委在西柏坡附近创办了“供给部小学”。该小学1949年3月随中央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由中央办公厅直接领导,定名为“中共中央直属机关育英小学”。

1946年9月,始建于张家口的一零一中学随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辗转于河北太行山区的西柏坡黄泥村。在西黄泥的一年多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有政治觉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学校也随着石家庄、北平的解放儿经搬迁、合并,于1951年9月迁至北京市海淀区,定名为“北京一零一中学”。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老区创办并迁往北京唯一的一所学校。

1947年底,全国解放的局面即将到来,为接管大中城市中准备干部,中共中央社会部根据党中央指示从西北局、华北局、华东局、晋缓局选调县团级以上、具有初中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的保卫干部100人,再加上从北平来的8名党员大学生,组成“一百单八将”,于1948仲秋在西柏坡附近的西黄泥村成立“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训练班课程主要有情报保卫人员的修养、公安、情报、侦查、审讯等。由于接管工作迫在眉睫,训练班于12月13日奉命结业北上。这108人,就是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之初最早的骨干力量。“情报保卫人员训练班”后称华北公安干部学校,并成为中国公安大学的前身。

西柏坡西部的李家口是河北平山县中部的一个小山村,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央马列学院所在地。1948年7月党中央决定在李家口村创办高级党校-马列学院。当时的马列学院共有学员110余名,这些学员都是有5年以上革命工作经历、有一定政治思想水平、能写文章或相当于高中毕业以上文化程度的党员干部。马列学院1949年3月移驻北京办学,中央马列学院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具有高水平宣传干部;为新中国成立后开展大规模的党校教育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西柏坡革命圣地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无疑都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素材。

二、红色文化在运用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

西柏坡是我国著名的革命圣地。毛主席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人民解放战争,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西柏坡纪念馆每年都会迎来全国数百万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地处西柏坡的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与丰富的红色资源,让广大中小学生熟悉这里的红色革命历史,肩负起红色基因传承的使命。

(一)西柏坡中学通过创建党史展室的路径传承红色基因

为了更好地传承红色文化,西柏坡中学充分利用紧邻西柏坡纪念馆的优势,将西柏坡纪念馆调整展览内容更换下来的党史展牌,引进校园,利用校园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用于宣传我党的光辉历史,创设了良好的宣传学习党史的校园环境氛围。

为了更好地铭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文化,西柏坡学区中心学校积极筹建西柏坡红色教育展室,展现西柏坡这块红色热土上教育事业从辉煌走向辉煌的精彩历程。西柏坡中学于2021年2月筹建了占地180平方米、展板面积240平方米的红色教育展室。通过展室介绍西柏坡的辉煌历史,记载战争年代为了革命形势需要,在西柏坡及周边建立的各级各类院校,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1]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策略参考。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传承红色文化,培育家国情怀。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要教育年轻一代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学校精心设计的红色文化教育熏陶活动,为红色文化在革命老区校园的传承创造了条件。通过引导同学们的参观、学习、广大同学对我们共产党走过的风雨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颇感惊叹,深感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伟大。同学们在校园学习园地张贴的心得体会,由衷地表达了对党的忠诚和热爱,坚定努力学习、练就过硬的本领、长大后参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心壮志。这足以彰显了运用红色文化对广大学子教育熏陶产生的明显效果。

(二)西柏坡小学通过主题故事会宣传党的党的光辉历程

传承红色基因,适合新时代中小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启迪教育对象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对巩固我们的红色江山具有独到的应用价值。

在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西柏坡希望小学为了引导小学生了解党的光辉历史,铭记党恩,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拓展党史学习教育,举办了“学党史、跟党走、感党恩”主题故事会进校园的活动。为了充分发挥红色基因教育铸魂育人的积极作用,大力讴歌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弘扬红色革命精神,西柏坡希望小学的队员们还以大家最熟悉的红色连环画为阅读载体,通过一幅幅图画来系统地学党史、讲党史。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个立体生动的英雄形象,让队员们在连环画中感受到百年党史的波澜壮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百年史是一部团结带领人民为美好生活共同奋斗的历史。”[2]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西柏坡故事,少先队员们参加文艺汇演,学党史,听党话,坚定信念高举队旗跟党走。为深人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当代少年儿童的希望,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落实少先队的组织定位和根本任务,让少先队员牢记历史使命,使少先队真正成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学校少先大队开展了一系列“红领巾讲党史”活动。小小讲解员在西柏坡纪念馆,西柏坡旧址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将游客带进那个越火纷飞的年代,带进那段无数仁人志士血荐轩辕的峥嵘岁月。

三、传承红色文化是筑牢红色江山的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管勉励小学生说:“你们今天是小树苗,将来要长成参天大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你们身上实现。希望同学们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好好学习知识和本领,努力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总书记还强调:“对于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人之基。”[3]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思想内核,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葆底色的精神支柱、总书记的多次讲话彰显了共产党红色基因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培养中小学生理思信念、爱国情怀、品德修养的一种重要的资源。中小学生是一个特殊时期,可塑性强,也容易受外界干扰。学生的思想阵地如果先进的,高尚的道德理念不去占领,廊朽的,恶毒的思想观念就会乘虚而入。因此,在青少年的中小学阶段,我们必须对其强化共产党红色文化的熏陶和爱国主义教育,抢先用先进的理德理念占领他们的精神世界,以防被腐朽的理念腐蚀。

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内容、思想理念,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因此,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强化爱回主义教育和红色基因的熏陶,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

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为艰难的岁月,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在西柏坡唱响,最大限度凝聚起共同奋斗的力量。五年后,怀着建立新中国的梦想,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来到西柏坡,成为解放全国的指挥中心。80年后的今天,《团结就是力量》是西柏坡中小学每一位学子必唱曲目之一,中小学生们唱响这首红色旋律,感受着当时团结所迸发出的力量,激励着自己为了奋斗目标砥砺前行!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西柏坡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挑战。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是我们要牢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学习,用实际行动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中小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内容对其一生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因为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需要健康的教育素材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对小学生强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教育,实施红色基因的传承,是我们国家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创造明日辉煌的可靠保障。

中国共产党在战争年代创造的丰功伟绩已经世代被人广为传颂。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与红色文化传承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线。红色文化的传承需要中小学教师的启发与引领。唯有教师具备引经据典、旁征博引的娴熟技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意识地将爱国主义教育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人才培育目标的实现才会得心应手、如愿以偿。

参考文献:

[1]王云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努力做社会主义建设者[N],人民日报,2022.06.14(1)

[2]赵妍,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是一部不懈奋斗的历史,ww.sohu.com/a/475330121_100192912

[3]杨丽,卢苗,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重要论述[J]福州党校学报,2020.05

作者介绍:李凌云(1976—),男,河北报业集团燕赵农村报副总编辑、高级政工师;

刘柳(1990—),女,北京市潞河中学一级教师;

周志平(1956—),男,石家庄学院教师。

·6·